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许昌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颍河洗耳的高士——许由

2013/7/1 15:41:20 点击数: 【字体:


    一、许由村寨、许氏宗源

    许由,字武仲,公元前23-22世纪人,与尧同时。许由部落遗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二十五公里鄢陵县陈店常村许由砦。相传,许由为昆吾族部落首领,长期生活在颍水之滨,许地范围。夏天巢居庵棚,冬天穴居地洞,“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情操高尚,为人耿直,“邪席不坐,邪膳不食,”人称高士。

    传说尧时,许由是部落首领,带领族人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牧民生活。当时河水泛滥,两岸荒无人烟,大家一直为找不到一处合适的生存环境而发愁着。有一天,他们顺颍河水而下,当走到现在许昌以东时,许由忽然听到天上传出话语:“此时到地,此地由你。”许由仰天观看,天空并无人影,只有一轮红日发着耀眼的光芒。许由不由心里一动:此时,正当午时;有人说话,“言”“午”是“许”,此地“由”我,说出了“由”字,我是许由,这是天意。许由立即下令,停止前进,大家安营扎寨。大家定眼一看,颍河两岸,一马平川,草木葱茏,野花遍地。从此,许由部落就在这里耕田放牧,狩猎打鱼。不几年功夫,五谷丰登、牛羊成群,人人丰衣足食,家家幸福安康,许由落部也一天天强大起来。后人将许由部落耕牧的地方叫“许田”,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许昌的名字也由这儿演变而来。

    根据《姓纂》记载,许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姓纂》说:“姜姓,炎帝之子孙,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由此看来,许姓应该是炎帝的后裔,在三千年前周武王的时候,被封在许国,后来国灭之后,子孙都以国为姓,并且四散在各地繁衍。许国故都城址所在地,有几种说法:一是《后汉书集解·郡国志》:“故城在许州(今许昌市)西南。”《清一统志》说法与此同;二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今河南许州东三十里有故许昌城。” 《记舆纪要》与此说同;三是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皆认为在河南省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处,即现在的张潘乡古城村。那里不但有旧城遗址,残砖烂瓦,还先后出土有石镞、陶器、印信和直径约八寸的玉璧等文物。目前基本上认定,今鄢陵县陈店乡常村“许由寨”是许由部族聚居区的古村落遗址,是许姓氏族的最早发祥地。据学者考辩,“许”、“许地”、“许氏”、“许国”、“许昌”等均源于许由的许姓。“许”,古体字作“鄦”,许鄦相通,异形同音。“鄦”从邑無声,读若许。無者无也,邑者古意有一个解释为居室。无,邑会意为无有一定居室。也就是说,“鄦”是一个没有固定居处的部落,这正反映出了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掠影。古典文献《琴操•卷下》:“许由……夏则巢居,冬则穴处,均无定所。”这恰巧与古“鄦”字会意一致,这是历史的印证。“巢居”、“穴处”是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共性,当然不仅仅是指许由一个人。许由作为部族首领自然也是“巢居”、“穴处”。他和部族人一起依赖自然界的生存条件,不断游猎、迁徙。

    有关“许”姓,郗政民教授等著《百家姓新注》编注称,“许”姓发端有二:一是远祖始于上古时期,传说为帝尧时高士许由的后代;二是春秋时代,周武王封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许国,后为楚灭,子孙以国为姓,称许姓。这说明:一是许姓均发源于古许地;二是古许国在今河南许昌东。鄢陵的许由村、许由砦、许由墓等均在许都遗址东5公里处,西距今许昌市25公里左右。另外,许由墓冢东1公里处的大马乡王店村南端有一原始社会古城堡遗址,根据1984年河南省文物部门的初探和地貌地望的观察,疑为许国早期都城。许由墓冢周围鄢陵、许昌两县境内,纵横5公里的村名、地名、土地座落,故城遗址、出土文物以及一些诗词歌谣,群众传说等,都和“许由”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肯定,许由部落主要在许昌东部一带活动。

    二、颍河洗耳、耻闻禅让

    在许昌一带,除了有许由遗址,有关许由的传说轶事也颇多。许昌在嵩山之东,颍河之滨,从历年这里出土的鹿角、虎骨、象骨等各类兽骨化石都可证明,在远古时代,这里林木参天,百草丰茂,鸟兽成群,非常适合居住生存。从文献记载和传说来看,许在当时的中原是一个势力不小的部族。它的主要活动范围,在今许昌、禹州、鄢陵、长葛、登封、箕山之下等地区。据说,当时许由和他的好友巢父同在偏僻乡间隐居,许由常在颍河南岸钓鱼,巢父则在颖河北岸放牛,空闲时两位老朋友在一起吟诵诗文、谈天说地,十分快乐。许由一贫如洗,平时用手掬水喝。有人见他没有东西盛水,就送给他一个瓜瓢。许由拿着瓜瓢舀水喝,喝完之后将瓜瓢挂在河边的树上。一阵风吹过来,瓜瓢在树上被吹得哗哗直响,许由觉得响声太吵,便取下来扔掉,从此不用器皿舀水。不久,许由的清节名声便传到帝尧的耳中,尧帝在位多年,政治清明,天下安定。他虽然是帝王,对人却很谦和,又常能俯察民意。当听说许由品德高尚、才智过人,很受部族崇敬的情况后,便准备当面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这天,尧帝找到了许由,对他说:“好太阳出来了,圆月亮出来了,还日日夜夜用燃烛照明。设若你是烛火,难道不觉得太丢脸了吗?及时雨下了,还引池水灌庄稼,设若你是水池,难道不觉得白白浪费吗?许由啊,你在民间,影响远播,致使天下安定。我坐在帝位上,装扮得象神主似的,枉自享受拜祭,感到万分惭愧。现在,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治理吧。”许由说:“你治天下多年,早就治理好了。现在要我来代替你,这是你的想法。可是,我来代替你,图个什么呀?图名吗?名都是外来的宾客,实才是内在的主人。你要我扮演有名无实的虚假的宾客吗?林木虽多,桃雀只巢一枝。河水虽多,鼹鼠只饮满腹。天下这东西,给我也没用。请你回去吧,君王。”帝尧再三劝说,并给他几天时间考虑此事。但许由态度坚决、坚辞不受。帝尧回去后,大惑不解,帝尧身边的大臣便来问许由,为什么不愿意接受统领天下的重任。许由告诉他:“尧只知道贤人对天下的益处.而不知道贤人也能祸害天下。”但不久,帝尧还是派使者让他出山作九州之长。许由坚决辞退了使者,并认为仅仅听到这个消息,就是对他清洁人格的玷污,非常厌恶,便急忙跑到颖河边洗耳朵。此后,这里便留下了洗耳台。也有传说,洗耳台遗址就在今禹州城北关老桥南头。他的朋友巢父,当时正在河边饮牛。问清许由洗耳的原因后,觉得许由冲洗耳朵的水玷污了他的牛口,于是将牛牵到上游的清溪里去饮。此溪便是后来的犊水沟,它在颍河北岸,源出浅井乡的杏山,辗转注入颍河。清代陈环作有《钧阳杂咏》:“许由甘遁世,今留洗耳台。寄语牧牛者,莫向颍滨来。”歌咏的就是此事。

   在嵩岳一带也流传着与此相似的传说。传说尧年老时,十分留意寻找能继承他王位的人。有人推荐了当时隐居箕山的隐士许由。尧就亲自到河南登封县箕山拜访他,执意要把帝位让给他。许由没有接受帝尧的禅让,连夜逃进中岳嵩山附近颖水边隐居下来。但没有多久,尧帝还是追赶着许由到了颖河水边。帝尧是执意要让位的,见他不肯接受,便请求他出任九洲长来协助自己治理天下。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磐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食天下也。”这次许由不仅坚辞不从,而且认为听到了那些话便是奇耻大辱。他奔至河畔,不顾河水冰凉,一个劲地冲洗自己的双耳。恰好此时也在颖河边隐居的巢父牵着牛犊到河边饮水。见许由这般情景,便问其原因。许由说,尧要让他当九州之长,玷污了他的耳朵,故而以河水冲耳。不料巢父听罢大怒,认为许由是矫揉造作,厉声斥责道:“这都是你的不是。你若诚心隐居,深藏不露,何不到高山深谷藏起来?谁又能找得到你?偏偏你要到处浮游,高淡阔论,还用歌词去激尧帝。你在此洗耳,无非又是一种沽名钓誉!你在上游洗耳,我在下游饮牛,既然你已知道自己双耳已污,为什么又来弄脏我的牛嘴?而且也把这清河水染脏了!” 说罢,愤然牵牛往上游去了。晋代皇甫谧《高土传·许由》中有类似情节的记载。可见巢父亦是嵩山高洁隐士之一。据说,许由听了巢父的一番话之后,很觉惭愧,打点行装,周游他处去了,从此杳无音讯。帝尧知道后,非常敬佩,就封许由为箕山的山神,配食五岳,代代不绝。

   三、新郑植枣、箕山隐志

   箕山、新郑一带生产大红枣,这里广泛流传着许由植枣的故事,同时他也一直被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圣贤”,倍受尊崇。传说许由在隐居期间,曾遇到仙人的指点,学到了一种嫁接方法,并成功地培育出个大、皮薄、肉甜的大红枣,这种红枣可真拯救了一方饥饿的百姓。许由始终醉心于他的枣林,他隐居于箕山之上,潜心研究园林红枣,还撰写了一本专门讲述红枣鲜果的贮存、晾干、保鲜等技法的著作。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献身农业园艺的文化鼻祖,就在箕山上建造了许由冢、许由祠,而他居住的地方也改名为许由村。

    相传在九疑山深处,也有一个“许由村”,村边有一条“许由”河。说是当年许由在颖水边洗耳时,遭到了巢父的一番训斥,便离开箕山南下,云游四海。后来就在九疑山落脚,在一座奇峰下的小溪旁,结庐隐居。三十年过去了,接替尧位的舜不幸在九疑山中驾崩了。许由闻讯,悲痛之极。将自家的田地、房屋、牛羊等财产全给了别人,钱全散到道路上。然后,孤身一人带着一支竹箫,引了白鹤,骑着大象,入深山而去。

过了许久,有人曾见一位白发老人坐在象背上,吹奏“箫韶”之乐曲,那大象用鼻子卷着石棒有节奏地敲打着石壁,发出宏大的钟声,响彻山谷。老百姓说是天钟在为舜帝奏哀乐呢,因此,这地方就取名叫舂陵国。又过了许久,有人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骑着大象立在九疑山的一座峰头上,百姓以为是天神来朝拜舜帝,便叫此山为“万岁山”。后来,人们知道是许由所为,便把他曾住过的茅屋后的山峰称为“箫韶峰”,他住过的村子叫“许由村”,村旁的小河叫“许由河”。那头大象据说也登仙而石化为山中的“象鼻石”。

也有传说讲许由一直在箕山隐居,并曾操琴歌唱:“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山川丽崎,万物还普;日月运照,靡不记睹;游放其间,何所欲虑。叹彼唐尧,独自愁苦;劳心九州,忧勤厚土;谓余钦明,传禅易祖;我乐如何盖不盼顾。河水流兮缘高山;甘瓜施兮弃锦蛮;高林肃兮相错连;居此之处傲尧天。” 据说许由还有《遁世操》、《西峰重修真传》等曲段流传。《琴苑心传全编》称这些曲调“神骨峭异,迥不寻常,真太古之音。”

    四、箕山之巅,高士墓冢

   许由墓冢今在何处?根据史籍和传说,全国共有四处。一说在河北行唐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注:在河北省“直隶行唐县西北50里,以峰形若箕而名,相传以为许由隐此,上有许由冢。”二说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颍水》条:“(其)县南封箕山,山上有许由冢,尧所封也。故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有许由冢焉’。山下有牵牛墟,侧颍水有犊泉,是巢父还牛处也。石山犊迹存焉,又有许由庙,碑阙尚存。”《河南通志》:“箕山在河南府登封县,昔许由隐此,有墓在焉。”三说在河南鄢陵县。明《嘉靖鄢陵志》:“许由冢在甘罗南保,许由事不经见,惟庄子云:‘颍阳洗耳,耻闻禅让……’”清顺治十六年(1659)撰《鄢陵县志》云“许由冢在甘罗南保”。《嘉靖鄢陵志》列许由墓为鄢陵八景之首,并辑录明代华亭名士张琳《许由古冢》诗:“让位唐虞圣绝论,寓言巢许迹皆陈。箕山有墓空如釜,颍水沅风净不尘。叶底绿匏仍浥露,龙头黄牛自耕春。高踪千古真堪训,后世何多受禅臣”。距嵩山登封市区20余公里颖水流域的箕山,因形似簸箕,故名箕山。又因许由卒葬于此,人们又称它为“许由山”。山上有数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上刻有:“祖乃许由、根在箕山”八个大字。山上有山石垒起的高3米、宽2米、周长数千米的许由寨,山顶东北端有许由冢。冢成圆状,山石堆砌,高约5米,周长60米。《史记·伯夷列传》云:“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焉。”《水经注·颍水》也有:“颍水径其县故城南……县南对箕山,山上有许由冢,尧所封也。”《说嵩·箕山》引《海内奇观》云: “许由冢,岁饥,诸恶少发之,石椁发辄合。”又据许由征君庙断碑载:“箕山之巅,有高士征君许公冢焉。”山上还有“箕阴避暑处”,相传为许由隐居避暑处。明代傅文《箕阴避暑》诗云:“独爱云林境界幽,绿荫蔽日翠光浮。弃瓢崖畔排烦热,洗耳溪边枕细流。每有凉风来树底,更无尘事到心头。许由巢父今何在?千古箕山五月秋。”如此等等。大量的文献资料佐证,许由应该是在箕山埋葬的,历代名士多有来此瞻仰、赋诗抒怀。许由辞尧禅让、不谋禄位、淡泊无欲的美德早已名扬四海。

    在民间传说中,许昌的人们更相信当时许由居住的地方在今许昌市鄢陵县西南25华里的陈化店乡常庄村。这里后人筑有寨垣,人称此处为“许由寨”。其寨南北长 200米,东西宽70米,总面积约14000平方米。上嵌石额“许由寨”三字,为清咸丰十年(1860)重修寨时所刻。据说,许由死后,葬于寨内北端,名 “许由冢”。后人发现,其冢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址上。从这里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证明,这是人类氏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时代与传说中,许由来此牧耕的时间接近。明代有位叫曹汴的诗文家到这里凭吊后,题诗《鄢陵怀古》:“宿草尚凝如晦墓,秋风谁掩许由扉。”今冢高约5米,南北长20米,东西宽约8米。另据《鄢陵县志》载,金代大定三年(1163)在冢前建有许由寺、许由祠和许由塔。

   在我国历史上,许由是一位“高士”、“贤者”。魏文帝曹丕对许由的不受禅让、不慕功名利禄的高风亮节和贤逸情操颇为赞赏,他在与元城令吴质的信中称徐干 “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这里说的“箕山之志”就是指许由的耻于受禅一事。如果说许由的故事表达的是人们对这位传说人物的崇拜和赞颂的话,那么来自民间的口头传闻,则更不同程度表达了人们崇尚自然、向往自由生活的美好愿望。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西晋〕左思《咏史(其五)》

    左思的《咏史(其五)》诗以开阔雄浑的意象、高亢激越的情调和磅礴充沛的气势,表现了他鄙弃荣华富贵的高洁胸襟。其中“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诗句展示了他下决心与腐朽门阀作最后决裂的场景:穿着粗布衣服,迈步走出皇宫大门,昂首前行追踪那不要爵禄的高士许由。站在千丈高峰,抖尽衣衫上世俗的尘埃。投足于万里溪流,洗尽仕途的泥污。这幅画面将诗人志高才雄、胸怀磊落、情绪激昂、气概超拔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那么,让左思追求效仿的高士许由是何许人呢?他就是隐居河南嵩岳箕山一带的高士许由。(刘玉娥)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原文化研究所 2010-10-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