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许昌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许昌

《人欢马叫》的激情岁月

2013/4/27 14:56:21 点击数: 【字体:


    在许昌戏曲发展史上,《人欢马叫》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在中南五省戏曲现代戏会演时一炮打响,《人欢马叫》不仅被拍成电影,并且晋京会演,成功为许昌赢得了“戏曲之乡”的美誉。时至今日,里面的经典唱段如“宽他娘,一句话刺痛了我……”依然在民间广为传唱。

  当半个多世纪的风云散去,当年参与创作或演出的人们已逐渐老去。作为我市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部戏到底有怎样的创作过程?刘自得、吴广兴等经典人物是否真有其人?9月24日,在市中心医院,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当年参与创作这部戏的李树修老人。

  “按照现在的说法,这部戏算是‘遵命文学’。”今年81岁的李树修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思维清晰,回首半个多世纪前的创作经历,依然历历在目,“这部戏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由当年许昌专区戏剧院剧目组集体讨论,我和刘锡年共同执笔。”

  据了解,作为我市文化战线集体创作的一部现代豫剧作品,该剧主要讲述了人民公社时期的一个故事:贫农出身的饲养员吴广兴一心为公,却被诬陷;富裕中农出身的刘自得损人利己,不但偷用队里的大红马给自己家磨面,还与邻队小商贩合伙做生意。当社员们批评他时,他却依仗自己有喂牲口的技术,以交鞭子要挟生产队。

  上世纪60年代初,是农村人民公社已经成型的历史阶段。李树修告诉记者,那时,党在人民群众中大力倡导“斗私批修”、大公无私,并在戏曲创作上号召“把帝王将相赶下舞台,让工农兵走上舞台”,摒弃私心杂念、维护集体利益,已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

  “当时在许昌县苏桥公社,涌现出一个省级劳动模范司乾坤。作为一名饲养员,他大公无私的先进事迹被《河南日报》报道。我当时是许昌专区豫剧二团的编剧,刘锡年是这个团的导演,我们受领导指派,以司乾坤的先进事迹为题材创作一部现代戏,所以说它是‘遵命文学’。”李树修回忆说,“接到任务后,我们的感觉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当时没有现代戏创作经验,只能靠自己慢慢去摸索。”

  1963年5月,由刘锡年和李树修共同创作的《两个饲养员》,在许昌专区进行了首次会演。李树修说:“当时,全省涌现出了一批现代题材的戏曲,像开封的《沙岗村》、商丘的《社长女儿》、信阳的《刘氏牌坊》,都在全省引起了强烈反响。不过它们都是反映敌我矛盾的现代戏,在会演中,领导认为《两个饲养员》这部戏不仅很好地反映了人民内部矛盾,并且语言有特色,就下决心把它作为重点来抓。”

  为进一步提升这部戏的文艺水平,1963年6月,在当时专区宣传部的组织下,全专区的编剧被分成3个组,分别奔赴农村公社体验生活。刘锡年和李树修作为执笔人,与其他5个人组成第三组专程来到许昌县苏桥公社,与司乾坤同吃同住。“以前在报道中,所有的英雄模范都是高、大、全,只有‘光明面’,但在戏剧创作中,最忌讳的是没有冲突。”李树修回忆,“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司乾坤告诉我们,以前的饲养员把牲口喂倒了,他接手后喂肥了,这让我们找到了这部戏的闪光点。”

  经过当时许昌专区戏剧院剧目组近3个月的集体创作,1963年年底,这部由6场戏组成的《两个饲养员》终于完稿。许昌专区文化局将这个剧本投给了当时的知名刊物《奔流》戏剧专刊。当时的该刊编辑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决定将剧本的名字改成《人欢马叫》公开发表。至此,《人欢马叫》作为许昌的第一部现代大戏,正式诞生。

  1964年4月,由许昌专区豫剧团联合演出的《人欢马叫》赴郑州进行汇报演出,赢得满堂喝彩,几乎是场场爆满。于是,作为河南的重头戏,《人欢马叫》定于1965年赴广州参加中南五省戏曲现代戏会演。李树修告诉记者,当时的河南省委对这部戏也寄予了厚望,决定由河南省豫剧院和许昌专区豫剧团联合演出,特意加强了演员阵容:任宏恩仍扮演刘自得,王善朴扮演吴广兴,常香玉扮演吴大娘,魏云扮演吴广兴的女儿爱勤。除了任宏恩,其他的主要演员都换了。

  《人欢马叫》于1965年7月在广州演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主持座谈会时对这部戏大加赞扬:“《人欢马叫》是一出好戏,演员把刘自得演活了。你们许昌真是‘戏曲之乡’啊!”许昌“戏曲之乡”的美名由此叫响,任宏恩也获得了“活自得”的美誉。接着,此剧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广泛发行放映,在文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剧中“猪吃也是吃,牲口吃也是吃,大小是个错儿,批评两句算了”等生动唱词开始借着电影红遍全国,深受群众的喜爱。

  1966年1月,《人欢马叫》以参加中南五省戏曲现代戏会演的原班人马晋京汇报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出席观看,亲切接见演员并合影留念。在北京演出期间,大文豪郭沫若连续3次观看了《人欢马叫》,并兴致勃勃地邀请剧组到他的家中做客。李树修说:“剧团离开后,郭老还意犹未尽,专门为《人欢马叫》的演出成功写了祝贺信。”随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该剧在最辉煌的时期黯然落幕,至今依然留下了一个时代深深的印记。

  历史,早已成为过眼云烟。如今,虽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欢马叫》宣扬的维护集体利益、不能损公利己的主旨,依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提及创作这部戏的感悟,李树修感慨地说:“创作的过程,对作者来说,也是一个磨炼的过程。对于文艺创作来说,最重要的是必须有生活基础,切忌胡编乱造。”【原标题:《人欢马叫》的激情岁月】

 

《人欢马叫》的激情岁月

李树修近照。  张红洁 摄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许昌网 作者:许廷合 2012-9-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