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知识 >> 浏览许昌

铜器舞

2013/12/25 11:50:26 点击数: 【字体:


    铜器舞,顾名思义,打着铜器跳着舞。

  这里所说的铜器是指铜制的打击乐器,主要有锣、铙、钹、镲,这些乐器的音质各具特色,须一音统领,鼓乃群音之首,所以表演铜器舞离不开鼓。因为是众人一起表演,舞蹈肯定是动作整齐的集体舞,人们踏着鼓点、随着铜器的节奏,手舞足蹈。

  许昌的铜器舞,有两个地方比较出名,一个是河街乡双龙村,一个是艾庄乡鲁湾村。铜器舞最初是祭祀用的,但这两地铜器舞的用途却有所发展和变化,一地源于禁赌,一地源于求雨,最后殊途同归,都变成了纯娱乐。

  河街乡双龙村的铜器舞始于明朝中后期,他们自称为“大铜器舞”。相传,大铜器舞为刘让所创,他是双龙村人,曾入朝为官,告老还乡后,看到村中赌博成风,遂下决心禁赌,经反复考虑,打算成立铜器舞队,村中人有了丰富的业余生活,自然就不去赌博了。刘让与族人商定,各家共同集资购置乐器、服装,每家每天出一名男丁学习演出,不到者交纳罚金。刘让根据自己在宫中所掌握的一些音律编排舞蹈,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完善,奠定了大铜器舞的基础。演练纯熟后,刘让便带领舞队走街串巷表演,称“串门儿舞”,每逢节日或民间集会,舞队表演节目,为群众助兴。历经400多年的发展演变,大铜器舞渐渐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

  艾庄乡鲁湾村的铜器舞始于清朝中期。当时,专门为本地群众求雨、祭祀而设立的艺术团体——铜器社,每逢天旱,便大展手脚,为民求雨。求雨时,铜器社先在村中找一名比较憨傻的人当偷水者,称“水倌儿”或“码子”,水倌儿偷水时,即使是烈日炎炎,也要反穿一件羊皮袄,跑到村外水塘里“偷”一瓶水,这时,铜器社的人装腔作势、敲锣打鼓、呐喊追赶。铜器越打越快,喊声越来越大,但决不能擒住水倌儿,否则戏就没法演了。水倌儿把水“偷”回了村中,将水洒到地上,焚香烧纸,求神降雨,求雨仪式结束。下不下雨是老天爷的事,而这种有趣的表演却深受群众喜爱,铜器舞的雏形便由此形成。后来,鲁湾村的铜器舞演变成了一种娱乐方式,喜庆丰收、逢年过节或每逢农历正月初七、三月三、九月十三等古刹大会,铜器助兴,百姓起舞,这一习俗沿袭至今。1947年刘邓大军过许昌时,鲁湾村铜器社组织近百人轮流表演铜器舞为部队壮行,一位团首长听后赞道:“此铜器能鼓我士气,壮我军威!”从此,鲁湾村的铜器舞就有名气了。2007年被列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它的名气就更大了。

  铜器舞的传承主要靠口口相授、代代相传,而且,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改进,渐渐形成了固定的音乐谱系和舞蹈形式。

  双龙村的大铜器舞所用乐器主要有:铙12个、大镲6对、锣6面、小锣2对、大鼓2面、边鼓1面、叫钩4个、老巴6根。约80人共同参演,表演者皆为红彩裤、绿上衣,另有6面旗帜用于装饰。在表演过程中,有舞狮配合,每次出场1对舞狮,12个人分3组交替表演,舞蹈动作质朴、粗犷,表演者边打击铜器边舞蹈,还要不断变换阵形。现存的曲牌有十样景、单丝辫、双丝辫、鹞子翻身、小虫儿闹竹园5种。十样景的节律,整齐和谐;单丝辫以轻柔打击乐为主,比较委婉;双丝辫是两组单丝辫一起演奏,类似和声;鹞子翻身主要配以狮舞;小虫儿闹竹园是表演的高潮,小虫儿是麻雀的俗称,麻雀在竹园里叽叽喳喳地闹,那还不乱呀!所以这节表演是乐器齐鸣,声势浩大,如果不是单边鼓统领着节奏,表演真乱成了一锅粥。

  鲁湾村的铜器舞所用的乐器主要有:铙8对、钹8对、挑子锣8面、雷子鼓2面,另外还配以鞭子鼓、肘子鼓、大钹等。因为铜器舞第五代传人王青木组织妇女加入铜器社,引进了小巧的弓子锣、油梆、小钹等小型乐器,所以鲁湾村铜器舞的乐器种类较多。参演者至少30人,人数多时,可达200人,男着红、女着绿或清一色红装,鲜艳、喜庆,另设各色绸制三角牙旗20面、缎锦旗1面。鲁湾村铜器舞保留的固定曲牌有铜器冒、护心镜、黑虎下山3个,铜器冒又称洛阳挂,是序幕,只有一个节奏,但声如洪钟,可传数里;护心镜部分渐入佳境,有3个节奏,节奏渐渐加快,鼓点显得清脆嘹亮;黑虎下山达到高潮,虽然仍是3个节奏,但声如虎啸,排山倒海,震耳欲聋。表演时,执鞭子鼓者为舞队的灵魂,举鼓过头,立于中央,击鼓指挥舞队;围绕着鞭子鼓的是弓子锣与小镲,表演者敲锣打镲,变换着垫步、八字步、十字步等步法,比秧歌舞、腰鼓队都欢快;打大铙、敲大鼓、打大锣者在外围,舞到酣处,敲大鼓者便将鼓槌抛向空中再接住敲,打大铙者将15公斤重的两扇大铙上下翻飞地打,可真得有一大把子力气。

  铜器舞真是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大家都觉得应该好好传承下去,可落到实处时,会玩铜器舞的农民宁愿去掂瓦刀垒墙、到城里打工,在他们眼里,挣钱养家糊口才是正经事。作者:韩晓民【原标题:铜器舞】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许昌网 2011-12-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