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河南 >> 浏览许昌

受禅台见证曹丕夺位表演

2012/5/4 10:09:14 点击数: 【字体:



    在三国历史中,曹丕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取代汉献帝建立魏国,从而使历史进入真正的三国时代。
       
    曹丕取代汉献帝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伪善、狡诈,在一个叫受禅台的地方,显露无遗。
       
    1000多年过去了,这个叫受禅台的地方现状如何?它记录了怎样的三国历史?
       
    曹丕的表演功夫相当到位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也就是公元220年的十月,继承父亲官位与封号的曹丕,终于踏上通向皇位的最后道路——这个连父亲曹操都有所忌惮的道路,他却走得十分自然。
       
    这注定是一场精彩的表演。主演之一刘协,就是那位被曹家父子挟持二十五年的汉献帝,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将皇帝的宝座禅让给另一主演曹丕。
       
    在掌握话语权的时代,表面的文章充满了高尚:曹丕成了百世难遇的谦谦君子,文武百官接连上了11道“劝进表”,劝说曹丕从了刘协的“禅让好意”,但“道德楷模”曹丕却百般推辞,一连写下11道“推辞表”。
       
    曹丕是一个很好的表演艺术家。在“推辞表”中,曹丕说,他第一次听到禅位的消息,“心栗手悼,书不成字”;臣下第二次劝进,他委婉动听地说:“百姓箪瓢屡空,面有菜色,连粗布衣服也不完整,他们如此受难,皆是我德薄能鲜所致,何敢称帝。”
       
    第三次臣下以“天命不可久稽,民望不可违”劝进时,他又谦逊地说:“以德则孤不足,以时则戎虏未灭,若以群贤之灵得保首领,终君魏国,于孤足矣。若孤者胡足以辱四海!至于天瑞人事,皆先王圣德遗庆,孤何有焉,是以未敢闻命。”想马上黄袍加身,口里却百般推辞,这样的表演功夫,举世罕见。
但大臣们意志坚定,不为曹丕的推辞所动:他们在太尉贾诩的提议下,让汉献帝修筑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台,作为受禅台,以此来“强迫”曹丕接受禅让。

    汉献帝禅让背后的刀光剑影

    这年十月辛未,许昌繁阳,这一天禅台高筑,文武公卿400余人聚集台前台后,各路王侯,匈奴、单于、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各国的数百使节,及20万御林军,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鼓乐声中,汉献帝将象征着皇权威严的玉玺大印奉献给曹丕,并向台下的文武百官宣读“禅让册”。
       
    曹丕勉为其难,拜谢汉献帝,接受臣民大礼,并祭天地、五岳、四渎,改国号大魏,自称魏文帝。
       
    400年的汉家基业,戛然而止,历史开始进入三国时代。
       
    为记录这次充满道德色彩的重要事件,魏文帝曹丕树立“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和“受禅表碑”,彰显后人,以示“道德标本”意义。
       
    事实上,繁城禅让,也的确成为标志性的事件,继曹丕之后,魏禅晋、晋禅宋、宋禅齐、齐禅梁、梁禅陈——曹丕在受禅过程中所秉持的道德根据,被一再仿用。
       
    话语光鲜的背后,其实掩盖着刀光剑影。掀开禅让的道德表象,看看罗贯中关于这段历史的演绎,或许我们更能寻找到真相。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回,所谓的禅让,却是华歆、王朗等一干人等逼迫汉献帝退位,曹洪、曹休等又提剑入宫夺取玉玺,一个谋逆篡权的举动,却生生被“禅让”美化。

    曹丕为何在繁阳筑受禅台?

    曹丕受禅筑台的繁阳,就是今许昌市西南、漯河市临颍县繁城镇。从许昌出发不足半小时的车程,即可到达。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原小镇,炎热的阳光下,行人寥落,一街两旁的商店,也不喧嚣。但在三国时代,这个名叫繁阳湾的地方,却非同寻常。它北接许昌、南靠颍河的水旱码头,是当时许都(今张潘故城)南面的一道屏障。
       
    繁城镇文物保护人员巩东平说,曹丕选择这里作为受禅之地,除了看重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外,还因为这里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传说这里曾经落过凤凰,走过麒麟;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在这里驻扎有十几万的部队,既有能力进行安全保卫,也有人手取土筑台。
       
    根据传说,受禅台是司马懿带领士兵修建的。受禅仪式安排妥当之后,司马懿便让士兵在一个村子的北边挖了一个占地54亩的大坑,再让士兵把坑里的土都挑到繁阳,筑成占地13亩的受禅台。司马懿驻兵的村子后来叫司马村,但至今该村没有一个人姓司马;挖土的村子,杨姓居民多,因为士兵用扁担挑土,后来人们把这个村子叫扁担杨村,这两个村子相距都不远,在今受禅台西南1公里左右处可以找到。
       
    虽然在史籍资料中并没有受禅台的形制记载,但当地文物工作人员讲,司马懿所造的受禅台,为三层,每层27级台阶,三层共81级台阶,通向台的顶端。而原来的受禅台,也是青砖护坡,台顶四周有石雕栏杆,平台中心原有一座遮太阳用的凉亭,里面摆设有龙尊宝座。
       
    但1000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之下,无法想象这些象征威仪的物件还有多少。
       
    受禅台依然耸立在许昌大地
       
    繁城镇南行1公里许,即可在路西的田地里看到一块刻有“受禅台”字样的石碑;在石碑西四五十米处,即是受禅台的所在处。
       
    我们穿过长满豆苗的田地,来到一片密密麻麻的杨树林下。这些杨树林,虽然尚未成材,但它们挺拔的身影,环绕一周,将受禅台严密地包围起来,似乎有意掩盖着1000多年前的秘密。
       
    受禅台高约10米,这样的一个人工土台,在一马平川的许昌大地,似乎显得过于突兀——给人猝不及防奔到眼前的感觉。
       
    受禅台的底部并不规则,有不少地方显出曾经被挖掘过的痕迹。村民陈大爷说,这是原来村民取土后留下的痕迹,原来的受禅台比现在的要大得多,后来村民垫地或烧砖,都来这里取土,受禅台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有意思的是,陈大爷说,原来村民并不知道这个土堆还是文物,更不知道它的名字叫受禅台,只是后来国家立碑保护之后才知道它是三国时代的东西。
       
    从底部有一条小路直通受禅台顶。我们沿着小路攀爬,不时会发现有井口大小的洞穴遗迹。陈大爷说,这都是村民原来挖红薯窖留下的。这些红薯窖很多,几乎遍布受禅台的各个角落。
       
    上到顶部,我们才发现,原来所说的三层台阶,现在已经剩下两层,最下面的一层,因为人们长时间的生产活动,已经被破坏掉了。
       
    最上面的一层,被浓密的青草覆盖,青草间也偶尔露出房屋根基的痕迹,显然这里曾经有过建筑,但从房基来看,显然是近人的建筑。这块两三千平方米的平台,建筑几间房屋,显然绰绰有余。
       
    陈大爷说,传说从受禅台到北边的汉献帝庙,有一条秘密通道,据说为了安全起见,曹丕接受禅让时就是走的这条通道。
用冠冕堂皇的文字粉饰篡位
       
    从受禅台向西北行走800米,在一条东西向的街道上我们找到了汉献帝庙。这其实已经不是汉献帝庙了,而是建造的保护“三绝碑”的亭子。
      
    相传这里原为魏文帝曹丕受禅时居住之地,受禅结束后在此建造“魏文帝祠”进行纪念,并在其前院建“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和“受禅表碑”记录受禅一事。而祠堂正殿中塑魏文帝像,受历代地方政府保护,而到了明朝弘治年间,许州知州邵宝,出于扬刘抑曹的思想,见到繁城竟然有曹丕的塑像,一气之下就砍掉曹丕的塑像,让改祭汉献帝,因此这里成了汉献帝庙。
       
    据巩东平讲,汉献帝庙大概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大量的古碑遭到了破坏,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和“授禅表碑”了。
       
    这是两通记录曹丕受禅事件的碑刻。“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为曹丕即位当年所立,额题篆书阳文“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文为32行的隶书,其中正面22行,背面10行,内容是46位公卿呈给魏王曹丕的奏章,劝曹丕代汉立魏行皇帝之事。
       
    “受禅表碑”与“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并列,额题“受禅表”碑文22行,每行49字,内容是汉献帝禅位于曹丕的过程,说汉室气数已尽,魏王理当代汉。碑文首先阐明禅让是千古美德,接着颂扬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之明”,所以他该取代汉献帝为皇帝,再接着写曹丕在公卿将军的多次请求之下,经“回思千虑,至于再,至于三”才接受禅让的经过。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0
下一条:颍川奇士数郭嘉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