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许昌 >> 历史传说 >> 传说与品牌 >> 浏览许昌

2005年中国禹州钧瓷发展回眸

2012/5/11 15:45:49 点击数: 【字体:

 
    2005年11月,对于百万禹州百姓来说,钧瓷成了他们心中最隆重的盛典。
  
    11月18日,2005年“中国钧瓷文化宣传周”正式启动。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组委会安排了“钧瓷名窑”评选,钧瓷精品、珍品评定,手工成型技能大赛等活动。这次活动由河南省轻工业协会、禹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会议的主旨是展示一年来的创新成果,激励更多的窑口在创新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11月23日,中国禹州钧窑学术研讨会又在禹州盛装开幕。在历时3天的时间里,来自8个国家的近百名学者就钧窑的起源与历史、钧瓷的窑变艺术与烧制工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次会议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和河南省文物局主办,目的是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钧瓷的发展与创新。
  
    既像一种巧合,实是一种必然。在这一个月内,钧瓷成了举市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创新又成了政府官员、古陶瓷专家、钧瓷艺人议论最多的话题。其实,2005年整个钧瓷发展的重心就是两个字:创新。这一个月,只是全年工作的一个缩影。
  
    纵观2005年,整个钧瓷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市场运作步伐加快   
    ★钧瓷身价全面提升

  
    2005年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专程来到钧瓷故乡———神垕,出席了国礼“华夏瓶”的开窑仪式。这是钧瓷第三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领导人。这样的赠送活动不仅使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钧瓷名扬***,而且通过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舞台,使钧瓷的身价得以提升。这样的提升方式不仅使荣昌钧瓷坊声名大振,经济效益随之节节攀升,更重要的是,使众多的厂家对钧瓷有了全新的理解:钧瓷,这一先辈传承下来的瑰宝,完全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形式使昔日皇宫的御用品再显尊贵和荣耀,那就是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依靠媒体的广而告之。一言以蔽之,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运作之路。
  
    2005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钧瓷精品在市场的运作中呈现出了百倍的身价。孔家钧窑的“伟人尊”、“祥和宝鼎”,荣昌钧瓷坊的“天保九如中秋瓶”、“中华千钧印”,王府钧窑的“四大美女”,御钧斋的“如意瓶”,古钧台钧窑的“中华民族团结瓶”等,皆在市场运作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和好评。一个“华夏瓶”市场售价2.2万元,一尊“伟人尊”市场售价达到1.6万元。随着社会各界对钧瓷价值的认可,孔家钧窑将钧瓷的销售点布在了被人们称为“金街”的北京王府井大街。“黄金有价钧无价”这一流传千年的名言,在市场的热捧中成为现实。
  
    钧瓷内涵逐渐丰富
 
    ★名人效应充分显现

  
    在钧瓷身价提升的过程中,文化的注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钧瓷艺人最重视的是传统工艺,追求的是钧瓷窑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是重复或略加改进传统的造型;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是积淀深厚的中国文化提升了钧瓷的价值。如果说没有窑变的钧瓷难以显示其独特的个性,那么,没有文化内涵的钧瓷就很难显示生命的张力。由此,钧瓷厂家进一步加强了与知名院校、著名艺术家的合作。禹州市钧瓷研究所专门为韩美林建起了工作室,一批融入雕塑、青铜器、岩画艺术,并蕴藏深厚文化内涵的新型钧瓷就是韩美林的力作;孔家钧窑全力推出、用视角转换艺术再现伟人毛泽东风采的“伟人尊”,则由中央美院数位资深教授倾心打造。
  
    2005年,人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市场上热销并颇有身价的钧瓷莫不深深地打上文化的烙印。今年是狗年,狗年如何做狗?目前,市场销售火爆的“旺瓶”就是荣昌钧瓷坊引领创新的又一杰作。早在去年8月,荣昌钧瓷坊就组织一批艺术大师研制狗年的贺岁礼品。该瓶将狗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用狗之汪汪声谐音为“旺”,将古钱币的财富理念、斗的聚财理念、宝鼎的尊贵理念、狗的守护神理念巧妙地融为一体,以“旺”直领主题。这样的创意不仅为贺岁礼品打开了一条新的创作思路,更重要的是,彰显了文化在钧瓷创新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交流得到重视  
    ★理论研究初成气候

  
    和一些传统瓷区一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钧瓷的交流与传承靠的是艺人之间的口传身授。近几年来,钧瓷的研究得到加强,一批钧瓷研究的理论书籍和普及读物应运而生,对钧瓷的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年,钧瓷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加深,研究的领域更为广泛,参与的人员趋向多元化。中国民协陶瓷委主任阎夫立所著的《中国钧瓷》(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图书),洋洋洒洒60万言,对钧瓷的产生、发展、工艺制作及鉴定欣赏,都作了翔实的解答;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所长张金伟、研究室主任李少颍合著的《钧台窑发现与探索》(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对过去的一些研究成果用通俗的语言和平民的视角给予了解读,尤其是强化了钧瓷的鉴赏功能,对钧瓷美学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梅国建、柳州医学专科学校校长熊云新合著的《二十世纪中国传统钧瓷》(文物出版社出版),用大量珍贵的照片,记录了20世纪100年间禹州各时期生产的钧瓷200余种,对研究近百年的钧瓷历史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禹州市钧瓷研究所、许昌钧瓷研究会在钧瓷的研究与身价提升中,作用愈加明显。去年11月在禹州召开的全国性的钧窑学术研讨会,实际是钧瓷研究所鼎力促成的。这次会议几乎囊括了耿宝昌、王丽英、李辉柄、李知宴等国内顶尖的陶瓷大家,不仅使钧瓷的理论研究再次升温,更重要的是,对提升钧瓷的知名度和扩大它的影响力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钧瓷研究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钧瓷展览馆的建立、钧瓷论坛的开讲、钧瓷创新成果汇报展的举行以及陶瓷新人贺文奇的推出,使得钧瓷文化研究的氛围愈加浓厚。
  
    ★政府部门加强引导   
    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2005年,钧瓷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我省制定了文化强省的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建立钧瓷生产园区。在全市举行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会议上,市委主要领导专门提出,要进一步加大钧瓷文化的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禹州市委、市政府和神垕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认真做好钧瓷这张禹州最大的名片。他们从管理入手,在抓好市场的规范、窑口的审批、钧瓷文化的构建等基础工作的同时,着重在引导和服务上下工夫。2005年11月,受禹州市政府邀请,省工艺美术学会的有关专家以及禹州本地的钧瓷专家组成了评委会,开展了钧瓷珍品评定、钧瓷名窑评选、钧瓷手工艺制作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此次活动首次评出的七大“钧瓷名窑”,无论是厂区规模、创作理念还是经营方式,都具有较强的示范性。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对钧瓷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也为政府加强钧瓷市场的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仿古作品有所升温   
    ★烧成方式渐趋多样

  
    当钧瓷的发展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持续向好时,2005年,钧瓷烧成的复古现象值得关注。我们知道,钧瓷的烧成是由柴烧、煤烧然后转为液化气烧的。1994年,液化气烧制钧瓷在禹州市钧瓷研究所研制成功后,被有关专家称之为中国钧瓷生产史上的一次革命。此后,液化气烧逐渐代替了煤烧。去年,星航钧窑、晋家钧窑、禹州市钧瓷研究所纷纷恢复了柴烧,并很快获得成功。尽管柴烧与液化气烧相比,技术难度、烧制成本都相对较高,而烧成率又低,但柴烧的厚重利润仍使这些窑口乐此不疲。星航钧窑不仅恢复了宋代的双乳状柴烧窑,还建起了元代的马蹄窑和清末时的炉钧窑;晋家钧窑的晋晓童则声称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柴烧,他说,宋代钧瓷的艺术魅力跨越了10个世纪,直到今天还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芬芳,再现柴烧美丽之神韵,是他毕生的追求。
  
    在恢复柴烧的同时,仿烧作品也日渐活跃。李应州的仿宋作品,王建伟的仿元作品,李和振和尹建中的仿烧20世纪中晚期的作品也渐为一景。这批仿烧艺人眼光独到,基本功扎实,对艺术精益求精,部分作品甚至被一些钧瓷爱好者当真品出大价钱收藏。
 
    2005年,是中国钧瓷丰收的一年,大事不断,喜事连连。这不仅体现在窑口的增多(经注册登记的有50家),影响力增强,文化交流的深入,更重要的是,钧瓷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走创新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钧瓷的造型在创新,营销方式在创新,政府的管理也在创新。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创新就是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创新就是要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专上下足工夫。从这个意义上说,复古也是一种创新,它是在现代钧瓷日渐丰富的同时,独辟蹊径的一种有效尝试。总之,是创新使钧瓷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是创新使钧瓷风光无限,是创新使钧瓷在河南所有的瓷种中独领风骚。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其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被誉为“国宝”的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先生在禹州看过部分钧瓷作品后,语重心长地指出,宋时钧瓷工艺在全国是拔尖的,尽管目前钧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不能夜郎自大。目前,钧瓷的窑炉技术还比较落后,制作工艺还比较粗糙,尤是钧瓷整体造型上还比较“拙”,应该在“秀”和“美”上做好文章,真正体现出钧瓷的皇家气派。这是一位著名专家、一位对钧瓷寄予厚望的老人对我们的忠告。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钧瓷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正面临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如何将钧瓷这张名片真正做大,使其影响辐射全国,钧瓷制作如何在创新中既“秀”又“美”、精品迭出,值得每一位深深热爱钧瓷的人们认真思考,并努力付诸行动!(李争鸣)(原标题:2005年中国钧瓷发展回眸)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下一条: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拍出5160万英镑上一条:没有了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