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准备从杞县赶赴属于商丘市的睢县的时候,已是下午4点多。睢县与杞县相邻,却没有直通车,要搭乘过路车,且下午3点以后车就很少了。为了当晚能赶到睢县,我们包了一辆车赶到睢县下属的一个小镇,然后换车到睢县县城。
傍晚到达睢县,紧靠汽车站的是被称为“豫东明珠”的睢县凤城湖——“北湖”。睢县北湖水源旺盛,从不干涸,是比较罕见的,千百年来哺育着睢州的一方百姓。 据有关资料介绍,睢县北湖水质洁净,湖面呈方形,面积4000余亩,湖水平均深2.2米,最深处达3.9米。清代吴淇有“十里西湖浮碧波,垂杨两岸系鱼世”的佳句,描写了睢州城湖景色之妙。我们看到的傍晚之北湖,烟波浩渺,湖水澄碧,只是靠近岸边有些水草(当地人说是养鱼用的,过一个月除去水草后湖水会更清澈)。湖中岛屿兀立,岛上树绿草青,岛屿就似几块翠玉点缀于万顷碧波之中。
关于北湖的形成,有着丰富的传奇色彩。明崇祯15年(1642年)3月,李自成等三支起义军,攻克了池深城坚的睢州城。他仿效秦始皇灭六国时“欲倾大树,先剪重枝”的战略,派兵拆除了睢州城墙。睢州的城墙是北宋时所建造,历经多次黄水泛滥,形成了睢州城池内低外高的地理环境。1642年9月,李自成在进攻开封时,与明军展开了生死的决战,双方都想以水代兵,于是便扒了黄河。黄水狂泻南奔,淹没了李自成拆除城墙后的睢州城。从此,睢州成了一个水下是城、城上是湖的湖泊。
睢县北湖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公元前650年,宋国宋襄公继位,在驼岗上筑望母台,其母卫夫人写下了“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的著名怀乡诗句,被孔子收入《诗经》。至今望母台依然屹立水中驼岗之上,成为悠久的历史见证。公元前638年10月,宋襄公率兵与楚军战于泓水(今睢县和柘城交界一带),不幸股部受重伤,次年因伤重不治死在睢,因在这里筑望母台,嘱葬于此。清中期饮誉中原的诗人王祖恢“咏襄陵”诗云:“画阁疏帘一水中,坳榆飞英雨兼风。野人不识珊瑚块,霜落团团棘枣红。”现在的湖心岛上依然立着宋襄公的坟墓,史称襄陵。
第二天早晨,我们寻找睢县的另一处景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家山。之前了解到袁家山就在睢县县城东南隅,可是几经打听才找到,原因是四周的建筑将其包围在其中,通往袁家山的唯一门口,也被小商小贩堵塞。进入袁家山下的院子,这里是一个小农贸市场,还是个鸟市,秩序混乱。著名的景点,如此的环境,着实让人费解。
袁家山,又名吕祖庙、“小蓬莱”,是一处全国罕见的船形园林式古典建筑。它建筑在一个高台之上,前有山门;中有大殿,供奉着观音;后有纯阳洞,洞中置吕洞宾木雕卧像,形象栩栩如生;大殿前的院内悬挂一只铸造于明代正德八年、重约千斤、布满铭文的吉祥钟;沿大殿西面的石阶走上去,上面是一个平台,有座亭子,里面供着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塑像。袁家山上还有其它一些建筑。综观整个建筑群体,就好象一艘荡漾在水中的大船。
袁家山始建于明天启二年,兵部尚书袁可立为还愿所建。相传,袁可立奉旨讨伐日本侵占的琉球岛时,兵船行至大海,突然风浪大作,眼看全军覆没,无奈之下,袁尚书向天祈祷,意念里闪现出了吕洞宾的形象,海面顿时风平浪静。袁以为是吕祖显灵保佑,因此在凯旋后,奏明皇上拔出巨银,在袁氏的旧宅别墅“鹿园”筑起土台,建起了这座仿船造型的吕祖庙院以示还愿。
游览袁家山,欣赏之余,不免为其目前的境遇而惋惜。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够整顿周边的环境,充分重视对它的维护,使这处独具特色的景点重放异彩。
此次河南四县之旅,看似平淡无奇,我们却觉得其乐无穷。其实,旅游不在于去了哪里,而在于心境如何。试想,长假出游,到了那些全国著名、开发非常成熟的景点,人满为患,每到一处都需长龙般排队,多好的景色也会无心欣赏了。我们一路走过,游人甚少,能够静心赏玩,似这般清净悠闲之旅,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