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商丘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初春探访清凉寺

2013/9/6 15:28:45 点击数: 【字体:


初春探访清凉寺


    我不爱少林寺的喧嚣,独爱清凉寺的寂寥。

    同样是佛门,少林寺太过浮华,入世太深,而清凉寺偏居一隅,无法像少林寺一样与名山相映生辉,引来众多人顶礼膜拜,她就那么寂寂地安居乡野间,有时难免会让人生出“大隐隐于市”的感慨,这个“市”绝非是现代词语里所解释的闹市,而是市井之间,乡野之地。

    清凉寺位于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清凉寺村。初次寻访清凉寺,她可不是那么好寻找到的,你得问路边闲聊的村人或者街上玩耍的孩童,他们会热情地给你指路,左拐,再右拐,再左拐……顺着他们所指的方向寻去,蓦然到了。就这么空旷的一块地,有一小小的门楼,上书“清凉寺”三字。

    “清凉寺”三字竟是赵朴初大师的墨宝,苍劲朴拙中透出非凡功力。这样小小的寺院,这样闻名国际的大师,在相映成趣中默默印证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道理。

    从“清泠”到“清凉”

    从“台”到“寺”,一字之变,就历经了从汉至宋几百年的沧桑,也印证了自佛教在中国的深远影响。

    从“清泠”到“清凉”,两字之变,变化的不仅仅是传说,还有对文人雅士的敬重到对皇家的无上敬仰。

    说到清泠台,有人还称之为清凉台,但以我妄断,清凉台这个名字是经不起揣摩的。试想,西汉梁孝王刘武筑“梁园”,此台作为行宫,有奇花异草、茂林修竹,亭台楼阁相接,四周碧水环绕,杨柳垂岸,芳草染地,蝶飞蜂舞,可谓美不胜收。况且梁孝王广揽天下文人雅士相约于此,有司马相如、枚乘等,或聚于华美的宫中比赋,或到辽阔的旷野中打猎,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留下千古文坛佳话。此等胜地,用“清凉”二字岂不太俗?“清泠”的响亮与雅、美才能与此等文人相属。

    那么“清凉”从何而来呢?这源于与赵匡胤有关的妇孺皆知的传说。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时,盛夏时节常到台上乘凉避暑。一天夜里有几个蚊子嗡嗡作响,吵得他很心烦,他就喊道:“不能让人清凉清凉吗?”于是蚊子尽去,此后这里再没有蚊子。

    作为一个高台建筑,蚊子自然要比归德府城内的蚊子少,在城内他都能忍受蚊子的骚扰,反而到了这么一个清凉之地,他竟忍受不了,似乎于情理不通。站在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细究下去,他渴求的清凉,绝非仅仅与蚊子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他渴求内心世界的清凉,他要在这样一个绝少人烟的地方,一个人在不被任何人、任何物打扰的情境下细细地考虑一些家国大事、宏图大业。

    赵匡胤任归德节度使时,后周政权已经风雨飘摇。周世宗病死后,年仅7岁的周恭帝加授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检校太尉,仍兼殿前都点检。时年34岁的赵匡胤一跃成为后周禁军的最高统帅。“身怀利器,必起杀心”,深藏不露的赵匡胤看到幼主年少,朝政凋敝,常和手下的将领们在清凉寺纵论天下大事,研讨军事机密,终于成功策动兵变而“黄袍加身”,推翻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

    有着这样的野心,考虑着“易帜”的大事,谁能不慎之又慎!一旦事成,即可荣登龙位,威加海内,一旦事败,即要被诛灭九族。他言语间所渴望的清凉,背后的玄机恐怕就在于此。

    能佐证这种考虑的,最过硬的证据就在于藏兵洞。所谓藏,就是不能见天日。作为手握重权的将军,皇家军队可任意调遣,干吗还要修十余华里长的藏兵洞呢?兵变时供将士出入?抑或是为兵变不成留下一条后路?恐怕两者兼有之。进有路,退有步,“黄袍加身”就这样在一群无后顾之忧的将士们的推动下热热闹闹上演了。

    赵匡胤做了皇帝后,御赐敕封清凉寺,清凉寺也因此成为宋时的皇家寺院。与当时的武台山、西京洛阳、福建莆田清凉寺并称为全国四大清凉寺。一时间寺院香火旺盛,僧侣最多时达千余人,清凉寺步入其历史上最辉煌鼎盛时期。

    从相思树谈到清白

    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传说的树无外乎两种,一是皂角树,一是相思树。皂角树年久了,便有了传说,渐渐成了神树,仿佛能看病,能救人,似乎还有其他的功能,不一而足。而相思树的传说却要单纯而凄美得多,也是最不走板的。千年来流传的传说很多,但能不以讹传讹、能不走板变样的不多,相思树就是个例外。这为什么呢?我们很难不将此归结于人们对美好爱情的祝福和向往。

    商丘有皂角树、相思树好几棵。可是能共生于一处的,仅清凉寺而已。在清凉寺的后院,有棵千年皂角树,见证着寺院的历史,这棵树的前面,两棵相思树紧紧挨着。站在树下,抚摸着这皲裂的树皮,不由让人想起伤感的传说——

    宋国人韩凭娶了个美貌倾城的妻子何氏,宋康王便要韩凭把何氏献给他,韩凭不从。为了让何氏转变心念,宋康王将韩凭处死,然后带何氏登清凉台游览,意图让何氏体验君王的荣华,没想到何氏却纵身跳入清凉河自尽。韩凭和何氏的坟旁生出了两棵根部相互盘绕、枝叶相覆相接的树,犹如一对相拥而泣的情侣。

    不羡慕荣华富贵而对爱情忠贞不渝,何氏以自己的死来保全自己的清白和贞操。其人其节,可嘉可叹。因爱情的自由和自由的爱情的缘故,贞操观固然已经过时,可是清白还是要提的。如果在政界,就要清清白白做官,造福一方,如果在商界,就要清白做事。总之,为人处事以清白为道德底线还是很重要的。可是当下,现实总让人很尴尬,有些人唯恐自己清白,唯恐自己不够黑、不够坏,于是自己搞自己的绯闻,自己曝自己的艳照,于是乎,网上一炒,大家一关注,人气就来了,不管人家骂声一片,我自洋洋得意。可笑?可气?可悲?

    清净沧桑耐追寻

    黄尘古道烟云散尽,清凉禅寺寂寂长存。

    眼前的清凉寺已远远小于宋时,如今只是明清时留下的一处不大的佛教建筑群。斑驳的院墙,虽略显破旧,可是所陈留的沧桑古韵别有情致。逶迤的巷道,寂寂无声,虽然逼仄,但一路上去,总会使人感到别样的清幽。如果有佛钟相伴、佛号相送,这尘世的烦恼便会脱去几分。当你再看到释净空大师的神来之笔“真诚清静平等正觉,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法书联语,冥冥之中,会使人有所感悟。

    寺院的门外是高高的台阶,两边各有一个大土坑,坑里各有一仿古凉亭的雏形,据说这台下之池,便是史书中记载的 “渌地”,又名“清冷池”。今日的清冷池依稀还有旧时的模样,但却再也不见那清澈的流水、悠游的鱼群、寂寞的老树,不免让人生出一丝苍凉之感,也许这就是 “繁华落尽,沧海桑田”吧。

    其实说来,作为佛门净地,需要的就是这种氛围,如果热热闹闹的如游乐场,谁还来这里干吗呢?留有佛门的本真,这应是禅院存在的一种意义。可是当禅院与旅游收入挂起钩来,情景也许便不再有了。少林寺整天乱哄哄的,花红柳绿的男女整天扭来扭去,和尚念经的心思便会淡了许多。现在,清凉寺也一直在扩建,扩建对寺院的发展是好事,可是清静之地越发难寻了。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商丘日报 2011-02-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