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今日的穆氏四合院风采依旧。
穆氏四合院大门。
薄如纸的床壁彩瓷。
精美绝伦的镂空窗。
帝王师沈鲤之床。
核心提示
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内的中山东二街路南(今睢阳区招待所院内)的穆氏四合院建筑群是商丘保存比较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群之一,穆氏家族是清代归德府城内的富商,也是当时的“七大家、八大户”之一,该建筑群现已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引子
《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四合院。
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房)、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物出现。
过去,中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宫殿、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使用四合院。如今,在商丘古城内的中山东二街路南就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叫穆氏四合院。
盛夏的季节,带着仰慕,怀揣几份憧憬,记者来到了穆氏四合院。
在我的想象中,它应该是有着高高的围墙,错落有致的院落,雕栏镂空。如今它却在一片苍凉与破败中伫立在我的眼前,紧锁的大门像两座高山,隔断了我与它相见的空间。透过细细的门缝,我努力地向里面眺望,依然可以看到繁花似锦的石榴树,树下是一个圆形的花池,蜂蝶缭绕,可以想象若干年前,院中的热闹与繁华。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只留下夕阳里无限的惆怅与沉郁。
穆氏四合院:结构大方造型别致
穆氏四合院的总体布局是:大门位于南边,但不是正对南北方向,而是南偏东,位于东南角。门内迎面有一墙,以致外人看不到宅内的活动。前院的侧房置车马、轿子等物,以备外出之用。正中是通往中宅的建筑。中宅院正堂屋五间,进深3间,东西厢房各3间。正堂屋是供主人使用的客房、书橱。厢房通常是杂用间和男仆的住处。最后是后楼,上下两层,前后有过厅相通,后楼全宅的最高处,由后向前渐低,便于通风透光,后楼的正中为正堂屋,是聚会活动之所。东间供长辈居住,西间是晚辈的住所,周围有走廊连接。后楼的左右附以耳房、厨房、杂屋和厕所。整个后院是全宅的核心,也是全宅的生活区。
后楼顶用蓝色小瓦覆盖,五脊六兽。由于蓝瓦压盖板瓦,实为双层屋顶,墙壁又宽又厚,加上下木檐,椽板厚宽。盛夏日光照射,屋内凉爽如春;冬天冰天雪地,室内仍温暖如秋。厚重的青砖墙体,加上墙壁四角全用石板垫包,既坚固结实,又保温凉爽。室内用博古架隔扇划分空间,上部装纸顶棚,中宅和后楼的门窗皆用巨木雕刻,玲珑剔透,花草人物图案形象生动,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四周用砖墙封闭,院内栽植花木盆景。
穆氏四合院整个建筑群80余间房屋,一宅三院五门相照,座北面南的清代建筑群,现存四合院是中宅院和楼院,共31间。中宅院正堂五间,进深3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青砖小瓦,五脊六兽的硬山式建筑。前有过厅3间,东西厢房各3间,形成一个方正的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一种院落式住宅。其窗户、隔扇皆为木质透花雕刻,房檐处和山墙上的砖雕亦古朴典雅,人物、花鸟等雕刻造型别致,栩栩如生。
建筑以后楼为主体,以中宅为中心,左右对称,前低后高,清幽淡雅,构成了安静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现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帝王师睡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
在中宅院正堂内,陈列着一张精美的雕花床,是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沈鲤的红木床。床上的雕刻和床壁上镶嵌的一片片彩瓷,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其薄如纸,堪称珍贵文物,令专家们叹为观止。这张床在清朝光绪年间曾流落到进士蔡同春家,上世纪80年代初又辗转流落到了穆氏四合院。沈鲤,归德(今商丘)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万历十二年拜礼部尚书。又加少保、改文渊阁。一生方正不阿。首辅张居正病,满朝官员为讨好张居正,争相为之设坛祈祷,而沈鲤独不往。万历皇帝喜爱珍宝,他为买一颗宝珠曾花银2000万两,朝臣纷纷为万历捐俸,并自以为得意。沈鲤却说:“我只知养谦,不知逢君之欲。”闻者无不惭愧。有人上奏,光山产麒麟,万历闻奏大喜,欲取而观之。沈鲤奏道:“圣上喜欢什么是小事,而传播出去就成了大事。此物一进,天下千奇百怪的东西纷纷进献,劳民伤财,怨声载道,岂不有损盛德。”万历只好作罢。此外,秦王请封其弟为将军,郑妃为父请恤,万历钦封郑氏为皇贵妃等,均遭沈鲤据理抵制。当时,黄河中下游多次决口泛滥,民不聊生。沈鲤为民请命,奉旨修筑两道大堤,一道长400余公里,一道长90余公里,河南州县免冲决。
沈鲤在商丘病逝后,万历帝非常悲伤,祭文中称赞他“乾坤正气,伊洛真儒”。
明朝万历年间,商丘古城有位文渊阁大学士沈鲤,人们称他沈阁老。他曾是嘉靖、隆庆、万历3个皇帝的老师,所以,人们又称他是三代帝王师。
穆氏四合院:尽显一代富商繁华
穆氏四合院是一处一宅三院五门照、坐北朝南的清代建筑。四合院的主人穆氏家族是归德府城内的“七大家、八大户”之一。
按照明清时期的规定,一品、二品官员住的宅第厅堂为九宅九架,三品至五品官住的宅第厅堂五间九架,六品至九品官住的宅第厅堂三间七架,其余官员家的宅第,不准在宅第前后左右多占地、构亭馆、开池塘。庶民富商的厅堂不能超过三间五架,不能使用斗拱、彩绘,不准在屋顶用琉璃瓦,大门也不准用正南正北方向,也不准外涂红漆等,对这一系列繁杂的要求人们必须严格遵守,否则,一旦被人告发就要被治罪。所以,即使再富有的人,在盖房时也只有在室内装饰。
明末清初时,商丘出现了沈、宋、侯、叶、余、刘、高、杨八大户。清末民初,商丘人做官的少了,但大户依然不少,于是便出现了陈、蔡、穆、柴、尚、孟、胡七大家。穆氏四合院便是七大家之一的穆氏故居。穆氏,即穆炳坛家。兄弟8人未做官,有田百顷。
穆氏是清代归德府内的一家富商,他所盖的四合院建筑群显然超越了皇帝的规定,是按照清朝的要员官宅建筑而成的。穆氏四合院是按一定的轴线组合成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它反映了上尊下卑、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封建礼制。后楼四合院建筑与此相同,只不过正房为楼房。商丘古城内保留较为完好的明清四合院建筑物尚有20余处,虽有雷同,但又各具特色。
时过境迁,如今的四合院虽还保持着初建时的风貌,但光辉却已湮没在历史的深处,院内的几株石榴树在悄无声息地开花、结果,却很难掩饰其被遗忘的寂寞。作者:文/谈贵友 图/ 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