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新闻资讯 >> 浏览商丘

“恶搞花木兰”争论升级 学者:无知造成曲解

2015/7/14 9:40:56 点击数: 【字体:

“恶搞花木兰”争论升级 学者:无知造成曲解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上官云) 连日来,一则“喜剧演员贾玲恶搞花木兰”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在贾玲出演的小品中,花木兰被塑造成一个贪生怕死的形象,这被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认为破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特色文化的正统性。13日晚,文化学者胡野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花木兰在中国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人物形象,小品的“恶搞”引发巨大争议,是因为挑战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底线,“但也不必上升到‘刻意污蔑民族英雄’的程度。此事在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无知,造成了对历史的误读和曲解”。

  喜剧小品恶搞花木兰?

  事件源自今年6月底东方卫视播出的《欢乐喜剧人》中一期节目。在节目中,贾玲根据流传已久的花木兰故事改编并表演了一则小品。不过,这个小品很快被一些观众指出部分情节存在不妥之处。
  有观众称,节目中贾玲扮演的“花木兰”因为贪生怕死而不敢奔赴前线;在军队中因吃亏被迫上战场成为将军等荒唐情节,而这样改造后的花木兰显得有些“憨傻”,颠覆了千百年来花木兰忠孝两全的英雄形象。前文提到的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也发出公开信——认为既破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特色文化的正统性,又严重伤害了国人尤其是木兰家乡人民的感情。

  有媒体采访了东方卫视相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表示,贾玲的小品是对民间人物合理范围内的再创作,而观众看到小品也不会认为“花木兰”就是这样的形象,它的本质是喜剧;节目组方面则表示,这个小品的主题是“吃亏是福”,当结尾处,花木兰接到任务出奇兵打退敌人那一段,与前面相比是一个巨大转折,“这是我们制作节目的初衷”。

  同时,节目组表示,一旦英雄形象受到伤害,英雄故里的群众心情自然会不舒服,这很正常。并表示“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

  而据多家媒体报道,截至目前,节目中贾玲小品部分的视频片段已从部分视频网站上删除。

  争议纷纷:小品被批“闹剧” 网友称或是“无心之失”

  争议并没有随着节目组的回应告一段落。新华网刊发的一则稿件再次让此事在更大范围内掀起讨论。在这篇题为《喜剧演员贾玲恶搞花木兰惹争议》的文章中,河南省商丘市文史专家郭义方认为“这出闹剧,令人作呕,又为之愤慨。其技艺低劣,内容庸俗,不仅歪曲了木兰的形象,也玷污了民族文化,可恶至极”。

  报道又称,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宋成树认为,花木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节目中将她恶搞成贪婪自私等傻大姐形象,严重违背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精神。这部闹剧,提供的全部是负能量,是误导群众,尤其是青少年。

  对于这些意见,有网友表示赞同,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看法,认为花木兰似乎并不能算民族英雄,贾玲的“恶搞”亦是“无心之失”,不必“上纲上线”。网友“最佳张子晖”表示,这就是个搞笑小品,没什么好计较的,“批判一下也就算了,道歉就过分了”。

  不过,在一些网友看来,不管是不是虚拟的人物,“花木兰”的形象和精神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图腾的一部分,“无论是恶搞还是解构,都得有个限度,别拿无聊当卖点”。

  学者:比起公开道歉,我们更需要的是反思

  面对争议,胡野秋指出,严格意义上说,花木兰是一个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在《木兰辞》中有所记载,在当时是可能有人物原型的。但是,不管是一个文学性强的人物,还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在千百年的流传中,中国人已经把花木兰当作一个英雄在崇拜,花木兰代表的精神,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

  “现在是一个‘娱乐无底线’的时代,有一些节目确实会把历史拿出来戏说、调侃,进行比较歪曲的解读。”胡野秋分析,从这个角度说,贾玲的这个小品是不讨人喜欢的,“任何一个民族,很少有人会对祖先或者英雄进行这样的调侃,因为这种调侃带有对自我历史的否定”。

  胡野秋进一步解释,而当青少年或者更小一些的孩子看到这类节目时,由于自身对历史的认识尚少,很可能把花木兰当作小品中那样贪吃、怯懦的人,颠覆对花木兰“孝顺、勇敢”形象的认识。

  “之所以该事件能够掀起如此大的讨论,是因为花木兰是一个被广泛接受、认可的人物,‘恶搞’之举挑战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底线。”不过,胡野秋也表示,无须将此事上升到“刻意污蔑民族英雄”的程度,“这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无知,从而造成了对历史的误读和曲解”。

  在胡野秋看来,贾玲是否道歉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我们要为此作出反思,“演员不一定是这个节目的主导,应该打板子的还有节目的导演、编剧,这样的节目能够通过层层审核最终播出,直到引起广泛争议,不应该仅由贾玲一个人买单”。

  “因此,我们今后要做的,应该是通过多种方式让历史在公众中变得更加鲜活,而不让花木兰这类的人物仅仅存在于历史概念之中。假如此事只是对某一个节目或某一个演员的批判和讨伐,其价值、意义就不大了。”胡野秋表示。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0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