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豫东古城——商丘,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几日前,记者一行来到了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码头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亲睹了“千年运河”码头遗址的迷人风采。
“千年运河”码头遗址初显端倪
是日下午的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码头遗址现场,众多的考古工作人员正不停的忙绿着,有的测绘,有的清理着砖瓦块上的淤泥……在现场考古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放眼望去,离地面两米左右的地方,一片明显经过了处理的地面被层层保护了起来,细瞅之,这片古老的运河码头遗址地面夹杂着众多石砖头瓦块,十分坚硬。
据了解,隋唐大运河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代,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代。由于朝代交替,以及中国政治中心的南北迁移,加之黄河决口泛滥等原因,隋唐大运河使用到明代时逐渐淤塞废弃。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也是贯穿南北流动的血脉。
“商丘运河码头经过数千年的雨水和自然条件影响及黄河多次泛滥,导致隋唐运河河床和码头全部掩埋。”商丘市文物局副局长刘昭允介绍到。
刘昭允说,自2008年3月起,为进一步配合大运河申遗工作,商丘市文物部门组成了“商丘古城大运河码头考古队”,并开始勘察分析走向。至12月,最终在古宋乡叶园村附近发现了被掩埋了1000多年的大运河古码头遗址。据发掘现场初步判定,发掘处为河流与码头的边界部分,该段运河呈西北、东南流向,运河宽约100米,水深20米。
“千年运河”码头遗址成大运河申遗“立即列入项目”
随后,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管理局联合编制的《汴河遗址商丘古城南关外码头遗址段发掘方案》,于2011年4月10日被国家文物局批准,取得国家考古发掘执照。
据刘昭允介绍,目前,第一阶段的探方挖掘已经结束,探方挖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工地现场进行的是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码头遗址第二阶段的扩方挖掘,这项工作已从今年3月中旬正式开始。旨在通过扩大考古发掘规模,进一步揭示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码头遗址的深刻文化内涵。
考古发掘开始后,考古人员在运河河床故道内出土大量的古船板、青砖、瓷片等遗物,在挖掘出的众多遗物中,一枚刻有“熙宁元宝”字样的古钱币,印证了考古专家对该码头年代的推测。
考古人员辛勤的努力也得来应有的汇报。据了解,目前,唐大运河商丘段码头遗址已进入大运河申遗“立即列入项目”。国家将于2014年对包括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在内的整条大运河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挖掘现场工作的另一个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大棚,来避5、6月份的雨季。”刘昭允最后说道。【原标题:击“千年运河”码头遗址:地面至今十分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