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来宝,传入曲种。商丘地区建国前,虽有数来宝在市面上出现,但只是要饭行乞者的手段之一,在曲艺场、曲艺栅演出的极少。只在文化大革命中才广为流传,主要用于各文艺宣传队搞政治宣传。
1964年“四清”运动时,虞城县宣传队杨智须、李红军去郑州参观内蒙乌兰牧骑文艺宣传队,学会数来宝。1965年,夏邑县宣传队李俊峰由商丘学回数来宝,在全县传开。这个时期,数来宝这一曲种在全区流行。宁陵县由杨业敬、卓久春从许昌学回数来宝。商丘市的王保德、张民选、张秀生等至今还在演说此曲种,多在晚会或会演中出现。无专业演员。
数来宝的形式简便,不用伴奏,自由灵活,表演幅度较大,节目短小精悍。其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二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是其结构特点。建国后,由于党对曲艺事业的关怀和重视,商丘地区的些专业和业余戏曲作者创作了不少的数来宝曲目,有的见诸报刊,有的参加会演,胡奎明创作的《晚婚好》发表在《河南日报》、《红莲嫂》,发表在《河南文艺》曾由省曲艺团许五零演说,苗家忠创作的《丈母娘变脸记》在《河南农民报》发表,徐德先创作的《换亲记》在《河南法制报》发表,付业春创作的《“两改”“五管”要搞好》在《河南卫生文艺》发表。另有江方聚创作的《一盘菜》、王贵生创作的《大寨人狠斗白骨精》、刘秀森创作的《姻缘恨》等,有的在《商丘文艺》发表,有的在县市或地区的会演、调演中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