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商丘 >> 商丘美食 >> 美食访谈 >> 浏览商丘

寻访商丘老字号柘城鸡爪麻花:小麻花 大产业

2012/8/6 11:18:20 点击数: 【字体:

寻访商丘老字号柘城鸡爪麻花:小麻花  大产业

    柘城县安平镇周家鸡爪麻花,嫩黄、油光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特,因其形似鸡爪而得名,是商丘市著名的风味小吃。1980年,周家鸡爪麻花获商丘地区食品博览会一等奖;1992年,周家鸡爪麻花被商丘地区工商局命名为地区风味小吃;1999年,在京九食品博览会上,鸡爪麻花又荣获金奖。

寻访商丘老字号柘城鸡爪麻花:小麻花  大产业
周业聚在烹炸鸡爪麻花

    周家鸡爪麻花本姓王清雍正年间,今柘城县安平镇隶属鹿邑县,称安平集。安平集人刘慎,官任监察御使刑部左侍郎。一次,刘慎回家携带着家乡王家生产的鸡爪麻花进贡给皇上。皇上品尝后龙颜大悦,连声称好,让御膳房作为贡品月月进贡。从那以后安平集的王家鸡爪麻花就有了皇室贡品之幸。 
  
    安平集上的王家以烹炸鸡爪麻花世代为业,手艺传男不传女。传至王安平一辈时,王家没有子嗣。王家一女,自小指腹为婚嫁与周家。但周家那位公子因意外夭折。王家女子按照当时风俗,在其16岁时仍然“嫁”到了周家,并守寡一生,从而立下贞节牌。王家女子“嫁”到周家后,因为王家烹炸鸡爪麻花的技艺没有男子可传,就把技艺传给了那位女子。那位女子就在周家把鸡爪麻花进一步发扬光大。 
  
    安平集地处柘城、淮阳、鹿邑、太康4县交界处,是商贾云集之地。清朝时,过往商家,凡到安平集,必买周家媳妇烹炸的鸡爪麻花。从那以后,正宗的王家鸡爪麻花就成了周家鸡爪麻花。周家鸡爪麻花从周大江传起,至今在周家已传100多年。 
  
    据传,周家鸡爪麻花成品嫩黄、油光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特。在塑料袋中存放半月仍然酥脆如故;将麻花浸泡在开水里,十几分钟仍香酥不减,好像刚炸出来的一样;折下一股麻花可当纸煤儿点火吸烟,如一股接一股地续着点燃,一根鸡爪麻花可照明走一里路。有俗语形容周家鸡爪麻花:“小儿吃它可代乳,老婆吃它不硌牙。” 
   
    常香玉盛赞鸡爪麻花 
  
    1968年,豫剧大师常香玉到柘城县演出。在演出期间,常香玉听说柘城县周家鸡爪麻花是传统的风味名吃,就向柘城县有关组织人员点名要吃鸡爪麻花。柘城县组织人员立即从安平集找到当时的鸡爪麻花传人周维礼,请他到柘城县专门为常香玉主厨烹炸鸡爪麻花。常香玉品尝周家鸡爪麻花后,拍手叫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周维礼经常被商丘地区及柘城县的一些部门请去制作鸡爪麻花。每逢中秋节或春节,请他前去制作鸡爪麻花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周维礼之子周业聚,自小跟他学习周家鸡爪麻花的制作技术,并得真传,烹炸技术相当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丘地区及柘城县召开诸如人大、政协、三级干部会议时,组织部门也经常请周业聚前去制作鸡爪麻花。 
  
    周业聚说,那时候,他被邀请前去制作鸡爪麻花时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周家炸麻花的技术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当时,无论忙多长时间,周业聚从来不曾向政府要过一分钱的报酬。 
  
    周家鸡爪麻花现在有两系 
  
    周家鸡爪麻花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分为两系。周玉强是一系,其父周业聚,其祖父即是为常香玉烹炸鸡爪麻花的周维礼。这一系,以周玉强为主,其叔伯兄弟等共有四五家在经营着周家鸡爪麻花。另一系现在的传人是周学领、周学军两兄弟,其父亲周业森所制作的鸡爪麻花曾于1992年被商丘地区工商局命名为商丘地区风味小吃。 
  
    据周玉强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家鸡爪麻花生意红火的是他家那一系。现在,以记者观察,周学领家生意的规模大些。 
  
    现在的周家鸡爪麻花的销售地区与清朝时基本差不多,主要是淮阳、鹿邑、太康、柘城等周边地区。因为其独特的口味,一些尝过其味道的外地人,也经常到安平镇亲自购买,或托亲友购买后邮寄过去。这其中,有北京、广州、山东等地方的人,但这部分的销量相当小。 
  
    对于销售鸡爪麻花的年收入,周玉强与周学领都三缄其口。周学领这样对记者说,农村人农闲时大多出外打工,但他们一家人都没有出去,在家里生产鸡爪麻花的收入也相当不错。周学领说,他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卖鸡爪麻花赢利的,他家的经济状况也不错。 
  
    制作工艺已有改变 
  
    很多人都会烹炸麻花,但能烹炸出周家鸡爪麻花味道的人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制作鸡爪麻花不但需要那些炸麻花的一般工艺,还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 
  
    周家祖传下来的工艺是:选用优质白面,每斤面八钱香油、三钱盐、半钱碱。先将盐、碱用温水化于盆中,加面后,两手将面抄成穗,再加入香油和引酵,再揉,将面揉到光滑为止。稍停待面发起后,执案上,刀切成块,搓成长条,粗细如筷,四股一剂,掐取两寸长一段,拧成鸡爪形状下锅。锅内香油,用适宜的平火,将麻花炸至杏黄色,在锅内不出泡时,捞出即成。其制作要点有句术语,即“三分炸家,七分捞家”。好的捞家,关键在于掌握火候。麻花下锅多少、出锅快慢、色度深浅、酥脆程度等技术要领,非是行家传授和长期实践,实在难以达到。 
  
    据周学领讲,上世纪80年代,他们烹炸麻花全部是用纯香油,完全按照祖传的工艺,没有一丝偏差,所炸出的麻花风味与祖传的麻花风味也无二致。那时候,因为全部是手工,炸得很慢,每天炸10公斤面。他都是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个筐,走村串户吆喝着卖,每天能卖十几元钱,贴补家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更注重包装、价格。因为用纯香油的成本太高,不好卖,现在的周家鸡爪麻花,已经不再用纯香油炸,而改用花生油或豆油。在制作上,也用上了机器,比如轧面机、和面机、切条机等。以前手工制作时,逢年过节期间即使白天黑夜不停地炸,一天也就是做十来公斤面。现在,轻轻松松一天也能做30公斤面。为了适应人们的更高需求,周家鸡爪麻花还注册了商标,请人设计了包装箱,进行了精美包装。 
  
    家庭作坊式生产有待突破 
  
    现在,在柘城县安平镇,制作周家鸡爪麻花的共有六七家,全部为家庭作坊式生产,各自为战,不成规模。因为各自为战的意识太浓,他们除了“周家鸡爪麻花”这个统一的名称外,其外包装、销售、宣传都没有统一渠道。这样就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单单包装箱一项,如果几家联合成批量生产,就能省下10%左右的费用。这种分散经营也制约着其品牌化运作。周家鸡爪麻花是一个悠久的品牌,但因为现在经营周家鸡爪麻花的周家人太分散,各自照顾着自家的小摊子,不能进行品牌宣传。比如,记者问到一家生产鸡爪麻花的生产户时,他说:“我在电视上打了广告,不能保证买主都来买我的产品,他买别家的麻花我也不能不让人家买。” 
  
    与其他相当一部分民间品牌一样,安平镇周家鸡爪麻花需要政府参与,对生产鸡爪麻花的家庭作坊进行整合和引导。(蒋友胜)(原标题:寻访商丘老字号  一根麻花照明一里路)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商丘报业网—京九晚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