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企业首先你得有一种耐心,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能浮躁。再一个,企业老板要有抗压能力,抗压能力有多强,企业才能做多大。
科迪集团创立于1985年,以900元投资罐头厂起家。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批的创业潮。但是,当时的企业大多创立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或城市,我们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小村子里也赶上了时代的创业大潮。这是因为,虞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没有矿产资源,也没有其他的什么优势,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想发展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优势,或者说比较优势,所以说刚开始起步的时候想着从廉价的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开始发展。
但创业没几年就遇到生死攸关的危机, 1989年,那时间也是公司刚完成第一次规模化投资的时候,在那种情况下出现这样一个问题,该投的投进去了,但是它发挥不了效益,生产的产品积压在仓库里面,给公司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在那种情况下,企业出现了现金流断裂,那个时候没有钱,企业非常困难,到了近乎倒闭的境地。那个时候(企业)规模还小,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还非常有限,主要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是自身的发展,一个是从民间借贷,当企业出现了困难以后,不管是债务到期还是未到期,债主都会上门讨要,这个时候再想进行新的融资都非常困难。
这是搞企业以来第一次受打击。但是我这个人年轻气盛,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我当时翻来覆去琢磨这件事,这不是自己能力不够或者努力不到位,而是因为大环境的因素。在那种情况下自己就坚持了下来,那一次受影响倒闭的企业光生产罐头食品的厂就有上千家。
这些企业倒闭了,但留下了大片的市场。坚持下来的我们就有机会了。这之后,我们的罐头厂发展很快。
搞企业首先你得有一种耐心,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能浮躁。再一个,企业老板要有抗压能力,你的抗压能力有多强,企业才能做多大。
另外,一个企业要想做大不能投机取巧,必须扎扎实实做事,任何的投机取巧、机会主义可能会使你偶尔赚到一部分钱,但是想干成事不可能。
这一点也体现在我们的乳业板块上。
科迪进入乳业可以说是"巨投十年,巨亏十年"。科迪走的是先建奶源基地、再建工厂、再建市场的路子。建奶源基地投资大。一万头奶牛的价格约为1.3亿到1.5亿元,这只是奶牛本身的投资。然后是基础建设,一个500头奶牛的养殖小区的投资是 200多万元,1万头需要40个小区,又将近一个亿。这就要两个多亿。
一个10万吨牛奶的生产线,就需要配套3万头量的牛群。也就是说,10万吨的生产规模,就需要四五个亿的基础投资,还不包括运输等费用。
很多乳企不建基地的原因就在于这一点。再者,建基地时间长,至少需要两年才能建成,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在前期投入这么大。
2003年至2006年间,由于巨额投资奶牛养殖基地建设,科迪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在这中间,也有很多人劝我,包括内部员工以及政府领导都说,这一块别做了,或者改做乳饮料,并举了很多例子,一个是太子奶,说人家没有养一头奶牛一样可以做牛奶;还有小洋人,小洋人也是没有奶牛,也可以做牛奶。我们当地也有很多做得好的,也是没有养奶牛,最后也可以做奶粉,发展得也不错,因为他们不需要承担基地这一块儿的压力。
但是我始终坚持认为这条路是比较符合当地实际、符合河南实际的一条路,也就是好乳品加工必须要建设奶源基地的路子,又加上我们中原有庞大的市场,得中原者得天下嘛,他们那几个大企业要么在边缘地区,要么在大城市,我们坐落在中原地区,相信这种模式会很快地被发展起来。
这条路走过来以后,现在模式得到了认可。从2007年销售1000多万元,到2010年的6个亿,科迪乳业彻底摆脱多年来徘徊不前的局面,跨入高速发展期。我现在坚信我们公司这条路子是走对了,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这样一条路。
我们搞工业企业必须要扎扎实实地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即使历史给了你轻而易举(赚钱)的机会,你也不能轻而易举地把你自己的方向、目标走偏。(原标题:河南科迪集团张清海:做企业要有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