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三门峡 >> 文化遗产 >> 文遗学术专栏 >> 浏览三门峡

庙底沟遗址:六十年的发现与研究(2)

2013/12/10 14:49:35 点击数: 【字体:

庙底沟遗址:六十年的发现与研究


    二、庙底沟遗址诸时期的文化面貌

  庙底沟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以及庙底沟二期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文化遗存。其中最丰富的当数庙底沟类型。从距今5900年到距今4800年这长达1100年左右的时间段内,古人类的活动相当频繁,因而遗留了大量的遗物和遗迹。

  (一)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这是庙底沟遗址堆积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遗迹主要有壕沟、房基、陶窑、窖穴、灰坑等。

  这个时期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器型规整,种类齐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粗红陶为主,器物均手制,主要以泥条盘筑法制成,口沿多经慢轮修整。器表纹饰以 线纹为主。这个时期是彩陶的鼎盛时期,彩绘颜色主要是黑彩,还有不少红彩和赭彩;彩绘多饰于器腹和口沿上;白衣彩陶也占一定的数量;彩陶的图案纷繁复杂, 以圆点、弧线三角为母体而构成色泽鲜艳、变化多端的图案,给人以充满生命力的动感之美。彩陶的图案就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装饰性很强的植物花卉形图 案,这占图案的主流;另一类则是动物花纹,这类图案不多,主要是变体的鸟纹和鱼纹。另外还有个别动物和鸟首的塑像。这些精美绝伦的彩陶艺术充分体现了庙底 沟的先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还有骨、陶质工具。其中,数量众多的打制石“盘状器”有大小、厚薄之分,这种特殊器物的用途多年来一直被争论着。

  (二)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

  这一时期的遗存主要是灰坑等遗迹。陶器以泥质灰陶和红陶及夹砂深灰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此时的红陶陶色多不纯正,如泥质红陶实为泥质橙黄陶;纹饰以横篮纹 居多,另有附加堆纹、线纹和弦纹等,彩陶还有少量发现,但多为单一的黑彩,且图案简单,主要是平行线纹和网状斜格纹。主要器形有喇叭形口尖底瓶、折沿夹砂 罐、宽折沿盆、罐形鼎等。

  (三)庙底沟二期文化

  庙底沟遗址中庙底沟二期文化的遗迹和遗物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遗迹主要有房址、陶窑和窖穴、灰坑等。此时的房址多为圆形半地穴式,房内布置考究。

  此时的墓葬均为单人土坑竖穴墓,墓葬的方向一致,头南脚北,基本上为仰身直肢葬。只有2座墓葬有随葬品,也仅为一泥质红陶小杯而已。

  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器表纹饰以篮纹为主,次为磨光陶、附加堆纹,有极少量的彩绘陶;陶器的陶胎略显厚重,制法粗朴。主要器形有夹砂折沿罐、大口罐、小口平底罐、鼎、灶、刻槽盆等。

  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石器的数量已开始减少,主要种类有石刀、斧、锛、凿等,另有一定数量的骨器和蚌器。

  (四)遗址的个别单位中还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二里头文化时期以及两周时期的文化遗物。但这些都只是零星的发现,不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庙底沟遗址的延续性较长。

  三、庙底沟遗址及其相关问题

  庙底沟遗址是一处涵盖仰韶文化、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过渡的文化为主的文化遗存早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聚落结构。在它的东西两 面都有壕沟相环,这些壕沟在当时不仅具有防御性质,而且依据地势还具有防洪排水的功能。居住区主要分布在遗址的中部和西部,在圆形的半地穴式和方形的浅地 穴式房址之间,大量散布着窖穴和灰坑。制作陶器的陶窑集中分布在遗址的西部,说明当时已有了专门的制陶作业区。从出土的生产工具种类看,以农业生产工具为 主,同时还有渔、猎、采集和手工业工具,由此可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结构状况。从出土的数量众多、绚丽多姿的彩陶和一些精致的手工艺品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高 超的手工技术和充满浪漫色彩的丰富的想象力。庙底沟遗址的花卉图案影响范围极广,可谓遍及大半个中国。根据苏秉琦先生的研究,这些花卉应主要是以菊科和蔷 薇科两种花卉的花瓣为母体的。所以有学者认为庙底沟的先人以花为图腾。还有的学者认为这种花卉图案可能与华山和华夏族的得名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 期的个别灰坑中,出现了随意弃置尸体的现象,而且有的尸体明显呈挣扎状,说明是非正常死亡,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社会性质的某些微妙变化。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2013年07月0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