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主要分布在豫西、陇东、晋南和陕北等地,世界其他各地尚未发现类似的民居。陕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流水冲刷而形成的黄土台地,四周陡峭,顶上平坦,土质粘硬,地下水位较深。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是地坑院出现并能延续千年的主要原因。地坑院又称“天井窑院”,是10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的民居形式。当地农民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至7米,然后在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出入院子的门洞,另有厕所窑、碾磨窑和水井等设施。地坑院四周有矮墙,以防止雨水倒灌和人畜坠落。地坑院具有省工省料,冬暖夏凉,挡风隔音的优点,被誉为“人类穴居的活化石”和“地下四合院”。地坑院在陕县境内分布广泛,形成了“见树不见村,闻声不见人,脚下摇树影,平地起炊烟”的奇特景观,其营造技艺对研究生土建筑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学术价值。目前陕县有100多个村落、近万座天井院,其中庙上村保留着100多个。
2007年,地坑院民俗被河南省政府列入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