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平顶山

爱国将领任应岐的故事

2013/11/5 9:29:13 点击数: 【字体:

爱国将领任应岐的故事
任应岐照片


    任应岐(1892~1934),字瑞周,河南省鲁山县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因坚持爱国抗日,和吉鸿昌将军一起在北平监狱就义,被毛泽东称赞为“坚持革命”的抗战人士。

    追随孙中山为国家民主共和尽心驱驰

    任应岐出生于鲁山县仓头乡刘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笃志好学,14岁到鲁山琴台高等小学堂读书,18岁就读于淮阳师范,后投笔从戎,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广州非常会议、察哈尔抗战等。

    他从小目睹了人民生活的疾苦,体会到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曹锟贿选等历史丑剧对国家的危害。面对国家动荡,他追随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战斗。

    1917年7月,孙中山号召反对段祺瑞等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掀起了护法运动。1918年3月,胡景翼响应孙中山的护法号召,首先在陕西树起靖国军旗帜,率兵攻打亲北洋的陕西督军陈树藩。陈军不支,求援于豫西的刘镇华镇嵩军。时在镇嵩军憨玉琨部任下级军官的任应岐,和隶属于陈树藩部的樊钟秀里应外合,突攻潼关,使镇嵩军大败,并进而攻占户县、周至,樊、任所部两千余人加入靖国军,增强了靖国军实力,为护法运动在北方打响第一枪作出了贡献。

    1918年秋,于右任受孙中山委派在三原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队扩编为五路,樊钟秀任第二路司令,任应岐任团长。靖国军解体后,偏居豫西一隅的樊、任所部,始终没忘记革命。

    1923年11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率叛军3万之众自惠州进攻广州,孙中山被逼登上永丰舰,急调樊钟秀及任应岐率部驰援。任应岐率部英勇奋战三天,击败叛军,收回广州。孙中山委任樊钟秀为豫军讨贼军总司令,任应岐被委任为该军副总司令,并将队伍改为建国豫军。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樊、任等人悲痛万分,他们率所部在驻地下半旗志哀三个星期。无论形势怎样险恶,他们都始终打着中山先生亲自授予的建国豫军旗号,始终忠于中山先生倡导的国民革命。

    高举爱国大旗为民族存亡尽力抗战

    1927年1月,任应岐接受蒋介石改编,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1928年8月,日本增兵青岛,企图侵占山东,任应岐偕第十二军全体将士率先通电全国,促蒋停止内战,北上抗日。由于他违背了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的反共路线,使蒋介石极为不满,意欲除之而后快。

    1930年春,任应岐率领部队奉命调访,途中在安徽灵璧、泗县境遭蒋介石嫡系设伏围击,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三千余人突围。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拉开中原大战序幕,任应岐任第八方面军参谋长兼第二军军长,参加反蒋大战。

    中原大战失败后,任应岐化装潜往平津继续从事反蒋抗日活动,结识了中共平津地区地下党领导人刘仁(解放后任北京市委书记),拥护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北平鼓楼东大街和天津法租界溶街的任公馆成了刘仁最安全的住所,他们一起研究问题,结下了深厚友谊。1930年冬,任应岐寓居天津,结识吉鸿昌并成为挚友,决心共同抗日。

    此后4年间,任应岐在天津出资创办“中州会馆”和“震中中学”(震中有振兴中华和中原之意),并任董事长,培养有志青年,报效国家。

    193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并吞中国告全国民众书》。193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宋庆龄、冯玉祥、刘觉民、吉鸿昌、南汉宸、宣侠父、任应岐等组织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联合全国抗日反蒋力量,组织抗日武装。任、吉等秘密议定:在天津组训骨干;派员到江西策动吉鸿昌旧部,到豫陕重召樊钟秀、任应岐旧部;收编其他武装,以期在中原发动10万人的大暴动。待暴动成功后,开辟西北抗日根据地。

    吉鸿昌捐资1万元,任应岐将仅存的4.5万元全部投入军需,丝毫未为日后生活稍留家用,成为大同盟接受捐款中最多的一笔。他就义后,外面尚欠有许多债务,其时遗腹子尚未出生,他的家属回到鲁山家乡后,过着艰难的生活。以至于当时的新闻界发出“……至于任之身后,因家无恒产,在均为可虑”的感叹!

    舍生忘死为救国抗日尽忠报国

    反法西斯大同盟成立后,全国爱国志士纷纷响应,并派代表到天津联系,引起南京国民政府的注意和仇视。

    1934年10月,军统局天津站特务秘密监视任应岐。1934年11月初,天津站行动组组长王文,带特务吕一民等跟踪刺杀任应岐未遂。

    1934年11月9日晚,任应岐与吉鸿昌在国民饭店2楼45号接待李宗仁的代表刘少南,商议反蒋抗日合作事宜时,突遭国民党军统特务袭击,刘少南当场被打死,任应岐、吉鸿昌受伤被法租界工部局扣押。22日凌晨,任、吉被国民党秘密转押到北平陆军监狱。24日,他俩同时被国民党以“扰乱治安、加入共党、危害民国”罪枪杀,吉鸿昌时年39岁,任应岐42岁。

    任应岐同吉鸿昌一道,在狱中和刑场上与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表现得异常坚定。他劝组织和家属不要进行营救。就义时,身着黑呢子大衣的任应岐和身披青色呢斗篷的吉鸿昌,都拒戴刑具,坚持以坐姿,怒目迎视敌人的罪恶枪口,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临刑前,任应岐神情自若,留下遗书:“大丈夫有志不能伸,有国不能报,痛哉!”表现出抗日救国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

    1939年6月,毛泽东在《反投降提纲》一文中对任应岐等人坚持抗战给予了高度评价。(杜光松)【原标题:爱国将领任应岐】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 2013-02-27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樊钟秀:从草莽英雄到革命勇士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