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山陕会馆(上)古戏楼犹闻“梆子腔”(2)
2014/2/20 16:44:38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郏县山陕会馆戏楼下层与山门巧妙相通,二层为木板铺成的戏台。
戏楼虽小,但装饰细致。戏台檐枋装饰有二龙戏珠等透花镂雕图案,雕镂技法细腻,形象生动传神。
一年当中,戏楼是郏县最热闹的地方,大大小小的戏班都来这里演出。
据西北大学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刚教授考证,河南山陕会馆一般都举办“会馆戏”:关公诞辰要演戏,过年过节要演戏,商店、钱铺赚钱要演戏,会馆成员违规要演戏。他们常常不惜重金,千里迢迢将家乡的名班和名伶邀来演出。
如今,空荡荡的戏楼让人思潮起伏:戏楼不但见证了昔日晋、秦商帮缔造的商业繁华,也促进了山西梆子、秦腔和豫剧等剧种的交流融合。
戏楼两侧为钟鼓楼,晨敲钟,暮击鼓,声震数里。如今,钟鼓不存,但阁楼依然坚挺。
钟鼓楼为庙宇、山陕会馆所共有,不同的是,郏县山陕会馆有其独特之处。
钟鼓楼一般多置于神殿两侧,而该会馆的钟鼓楼则分列于戏楼两侧。三楼翼角交错,相映相衬,既浑然一体,又错落有致。
另一个独特之处是,一般的钟鼓楼多为砖体封闭式,而这里的钟鼓楼则为开放式的砖木结构。用青砖砌成的楼基高达4米,沿石阶而上,二楼是由12根圆柱擎起的双层飞檐式楼阁,飞檐微翘,八角高挑,整体结构显得空灵秀逸。飞檐挑角之上,套兽列队成行,挑角之下,风铃摇摆。
关公像
郏县山陕会馆还保存有大殿和春秋楼,大殿旁可见几株参天古柏。以前,大殿塑有关公像,当地老百姓把这里也叫做“关帝庙”。
而春秋楼为会馆主院最后一进建筑,因关羽夜读《春秋》而得名。
因为关羽是山西运城人,晋商们将关羽视为道德偶像。在会馆中立关公像,进行祭拜,就是为了倡导“诚信为本、义中取利”的商业精神。关公,俨然成了晋商诚信的代言人。
历史上的晋商有一传统,凡是经商做了不诚信的事被商会发现之后,一定要在关公庙前戏台上罚演戏三天,再犯者送官究治。
2006年3月,供职于北京某杂志社的山西人荣浪,来到甘肃张掖拍摄大佛寺,那里面有一尊关公像。听说他是山西人,当地文化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说,这座建筑就是清朝时山西商人盖的会馆,类似的会馆,在晋商鼎盛时遍布全国各地,但一部分已被拆毁。
从那时起,荣浪决定到全国各地去探寻山西会馆。一年多来,荣浪到了河南郏县山陕会馆、社旗山陕会馆、开封山陕甘会馆,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安徽亳州山陕会馆等全国23个山陕会馆,拍摄了不少照片。
荣浪发现,一河之隔的山西和陕西,曾在明清时代形成了两大商帮晋商与秦商。自古以来,陕西和山西就有秦晋之好的美谈。出于对关公的崇拜,使得他们所到之处都将关公奉为神灵,因而共同出资建起了不少关帝庙,发挥着会馆的功能。由于这些会馆多祭拜关羽,每年关羽诞辰或其他祭祀日,会馆与当地民众举办大型庙会活动,使会馆转化成为定期庙会集市。
清朝后期,陕西商帮逐步走向瓦解,成为明清十大商帮中最先没落的商帮。晋商也在不久后走入低谷,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原标题:郏县山陕会馆(上)古戏楼犹闻“梆子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