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帖》是汝州文庙的一大亮点,与《淳化阁帖》、《泉州帖》、《绛州帖》并称为“四大名帖”,由宋大观三年汝州郡守王采集《淳化阁帖》、《绛州帖》及“三代而下迄于五季字书百家”刻成,金文、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是我国古代碑帖之珍品。图为《汝帖》局部。
把“文庙博物馆”一词输入搜索框内,google给出19.2万项相符的查询结果,百度给出14.9万项相符的查询结果。比如北京文庙现在是首都博物馆,苏州文庙是碑刻博物馆,山西平遥文庙是儒学博物馆……
这是个意外的结果,又在情理之中。遍布全国的文庙作为时光河流的文化渡口,从此岸到彼岸,它摆渡的何止是一代代士子,更是古中国薪尽火传的文脉根系。
自曲阜的“故宅三间”变成第一座文庙开始,文庙便以厚德载物、倡导教化为己任。历代王朝政府的推崇、无数学者代代相因的文明良知、民族文化自我保护的自觉意识、延续千年的庙学历史,给文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收集、保存、珍藏历史文物的广阔舞台。每一处文庙都堪称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庭院中的苍苍古树,藏经阁中的图书,东西庑的塑像、神位,四处散落的石刻,大殿中的祭祀礼器、乐器,门坊亭阁栏庑殿台的建筑造型和彩绘以及积年累月的种种收藏等,文庙博物馆显得特别丰富生动,自然天成。像曲阜孔庙汉碑、北京文庙的进士题名碑、国子监的十三经石刻、苏州文庙内的宋代石刻等,“它们都是国之瑰宝,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长罗哲文说。
“古代并没有和博物馆对等的词,我们不能说历代地方文庙都担当了博物馆功能。第一座文庙收藏了孔子的部分遗物,确有博物之意,别的地方官庙可能是博学而不博物,它会收藏许多典籍,担当起图书馆的部分功能。而其最重要功能还是祭祀。”河南大学文学院王利锁教授说。
民国之后,文庙“祀其道,神教化”的社会功用日渐退隐,作为博物馆的固有价值日益突显,许多文庙成了各地的文物收藏征集之所,有的地方则直接设博物馆于文庙之内。这种因庙设馆的演进,无疑是当代历史赋予各地文庙的新使命。
记者自2006年7月16日开始,走了二县一州一府四文庙,郏县和太康文庙都承担了当地部分文物收藏功能,洛阳的河南府文庙正在全面大修,此功能暂时缺失。汝州文庙则在文庙中既设了汝瓷博物馆,又设了汝帖展览馆,融合博物弘文与承载历史的功能,文庙的“文化地标”作用彰显。“
它曾被供于高堂也曾被弃于马厩
《汝帖》是汝州‘三宝’之一,也是汝州文庙的一大亮点。”初抵汝州,汝州市教育局原局长高山、汝州市汝瓷研究所所长张天庆便隆重推荐。
走进汝州文庙大成殿,讲解员轻轻推开西庑厚重的木门,如同启开封存800多年的一坛美酒,醇香飘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