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平顶山 >> 秀美山水 >> 平顶山地理 >> 浏览平顶山

红石崖上有“长城”

2013/11/11 14:23:40 点击数: 【字体:

 
    "红石崖位于叶县常村乡南部山区,处于群峰的中心位置,周围有许多山峰簇拥,加上这里有保存相对较为完好的楚长城遗址,山势极为险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据传,这里曾是当年中原大土匪“李老末”的一个据点,土匪与官军在此作战时,双方死伤无数,这些都为红石崖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幽藏深闺

    乘车从叶县常村乡东边的一条“村村通”水泥路向南行驶,大约前行十几公里,水泥路的尽头便是刘东华村,从此向东南方向还可勉强乘车前行,只是山坡下的土路很是凸凹不平,并且路面狭窄,仅容一车通过。尽管如此,当地人说,这条路是他们通往外界的唯一“交通大动脉”。大约又行进了近3公里,就到了距红石崖最近的白石崖沟自然村。

    白石崖沟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六七十口人的小山村,该村三面环山,很是幽静。从大山深处延伸而来的一条白石河由南向北静静流过村边。这里空气清新,山绿水清。附近山上植被茂密,分灌木、栎林和地草植被3个层次,绿色植被把大山覆盖得严严实实。当地村民自豪地说,这里的大山是上天赐予他们的财富之源,他们几乎没有可耕地,但大山可以让他们发展畜牧业,灌木可以嫁接不同的果树,山上的中草药、野山果四季采摘不完,山民的经济收入丝毫不低于平原地区。

    去红石崖,先要从白石崖沟村东的白石河岸边向北走,行至大观士恼山的北端,可以跨过白石河,再向东南方向行进,随后进入一道大川,沿此大川可一直南行。据为我们当向导的村民介绍,这条大川是通往红石崖的必由之路,否则就得翻山越岭了。

    大川的西边是大观士恼山,东边是小观士恼山,大川就在两山之间,川的中间有一条溪流,潺潺溪流清澈见底,不时还可看见有小鱼在水中游动。一条曲径绕着小河通向密林,并伸向大山深处。这条曲径很窄,靠近溪边的路面不时有坍塌的地方。越往前走,发现植被生长得越好,路两边茂密的树木相互携手,遮阳蔽日。行走在林阴小道上,沐浴着夏日的凉风,观看着形态各异的远山,让人好不惬意。

    据当地人介绍,沿这道川到红石崖大约有七八公里的山路,山路两边重峦叠嶂。按从北向南的顺序,这些山分别是进川口的大观士恼山和小观士恼山、大窝山和小窝山、老蚮山、阎王鼻子山和水箭沟、水栅坡、吊栅沟等山,数不胜数,名称也五花八门。

    走过大窝山和小窝山,左边就是老蚮山,初听到这个山名,有点让人发怵。相传,很早以前山上有一种动物,既不像狼也不像虎,该动物凶猛异常,当地人都不认识这是啥猛兽,更叫不出它的名字。山民经过观察,发现该动物身长而腿短,跑起路来收腰成一团,展开时身体却有一个口袋长,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老蚮”,将它经常出没的山称为老蚮山。

    走过老蚮山,再往里走过两个山头后,右边就是阎王鼻子山。走到这里,曲径渐渐离开了河边,延向右边的山腰。绕着阎王鼻子山向上攀登,至接近山顶的地方,狭道仅容一人通过。由此往上看是悬崖峭壁,往下看是壁立千仞。再看身后的山路,如同缠绕在山腰上的一条带子,至此大家才明白阎王鼻子山名字的由来。

    山势险奇

    登上阎王鼻子山后向西眺望,红石崖及红石崖寨一览无遗。红石崖的海拔高度明显要高于阎王鼻子山。沿一条小路向西南方向走,便来到了红石崖的山南坡,由此向北望去,红石崖就像个大簸箕,其东、西、北三面的寨墙依山势而建,北高南低,一条东西走向的红石墙横亘在山坡上,并与山坡东西两侧的石墙相衔接。石墙由不规则的石头砌成,厚约1米,有1000多米长。寨墙以里由南至北依次有3个平坦地带,每个平坦带约有10多米宽,像是建房的房址。若将这几处平坦带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偌大的山上广场。据传,这个罕见的山上广场是当年驻扎在这里的匪徒所设的刑场,他们在这里先后残害了数百名人质。

    沿东侧的寨墙墙基而上,可顺利爬上红石崖山顶。红石崖山的险要果然名不虚传,站在山顶可发现山的三面石崖高耸,且石崖上石墙犹存,来犯者若想从东、西、北三面进寨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寨里人让你进,你也难以逾越险峻高耸的石崖。而南面的石墙也不好越过,据说当年石墙有近6米高,现在仅剩的墙基也有两米多高,如果寨里的人有枪有炮,那么要想进寨真比登天还难。鉴于该山东、西、北三面均是崖头高耸,红色石壁矗立,故名红石崖。

    据说,民国时期,红石崖寨曾是中原大土匪“李老末”的一个据点,匪徒有两三千之众,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无数灾难。当时“李老末”有据点几十处,匪众十几万。红石崖寨据点的匪徒经常与官军对抗,由于该据点地势险要,官军几次围剿都未能奏效。一次,“李老末”攻占了许昌,被日军误以为是国民党的正规军,赶紧出动了飞机大炮,双方展开激战,“李老末”乱中被打死,匪徒伤亡惨重,仓皇隐蔽于红石崖。从此,群匪无首,一蹶不振。后来,官兵数万之众围剿红石崖,匪徒尽数被剿,当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原本就是红色的红石崖和红石崖寨,被血染得更红。官兵当时从红石崖的东、南、北3个方向进攻,只留下西北方面的悬崖峭壁,1000多名匪徒滚落悬崖而死。当地百姓说,由于死的人太多,每到黄昏日薄西山之时,西北方向的山谷里就会有呜咽啼泣之声,让人毛骨悚然。

    楚长城遗址

    据全国优秀长城保护员董中峰介绍,红石崖的西边就是被人们誉为山中花园、天然氧吧的旅游景点歪头山,而歪头山的西侧就是孤石滩水库。歪头山上有春秋楚长城、明代移民民居、狼洞山、美女泉、桃花谷、水波石、仙女潭、天书台、叶公藏兵洞等十八胜景,不过这些景点当中还是以楚长城最为引人入胜。《淮南子》把楚长城列为九塞之一,它比秦代长城要早400年,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城,被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耀会誉为“长城之父”。

    去年4月份,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长城研究会会长成大林特意来到叶县考察楚长城。成大林对叶县楚长城西起歪头山、东至辛店乡的老寨山进行了详细考察,弄清了叶县楚长城的走向、分布、长度,确认楚长城约有50公里长。而在此之前,董中峰在歪头山发现了长达5公里的城墙遗址。董中峰说,歪头山主景区与红石崖相距近4公里,但一条南北走向的天然大峡谷将它们隔开,这条大峡谷也被称为一线天。楚长城也被一线天隔断,其实红石崖上的石墙、石寨均是楚长城遗址。

    研究长城的专家一致认为,红石崖寨其实是一座列城,所谓列城即是一系列依地形排列的防御性小城,以作屯兵警哨之所。据悉,列城是长城的一种重要形式,直至后来秦汉时期的长城还大量采用列城的形式。如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遣光禄勋徐自为修筑的五原塞外的列城,向西北数百里到了卢朐。

    有关方面近几年先后几次对楚长城尤其是叶县境内的楚长城遗址进行了考察,但他们很少对红石崖寨进行实地探究,只因藏于山峦中的红石崖不易到达。董中峰说,由于楚长城上的石头整齐好用,取之不用费太多力气,所以叶县境内不少楚长城遭到破坏。当地群众盖房、修坝大都是用楚长城上面的石头。特别是近年来,盖庙之风日盛,一些善男信女利用楚长城的石材在山上盖起了座座庙宇,严重破坏了楚长城的完整性。近几年更是有一些人为了扒蝎子、蜈蚣而掀翻楚长城上的石头,对楚长城造成很大的破坏。由于红石崖位居深山之中,山深路远,人们难以到达,所以这里的楚长城保存相对较为完好,无疑为研究楚长城保存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2年10月份,在河南省鲁山县召开的“楚长城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将公元前约688年修建的楚长城认定为中国最古老的长城。而红石崖寨上的楚长城遗存就是这古老长城的一部分。据查,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年)至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中期,红石崖所在地等为楚国属地,这里处在楚国的北部边境地带,楚长城是楚国进可图中原,退可居荆楚的重要防御体系。

    成大林经过实地考察,确认现存于河南叶县境内从辛店乡到常村乡歪头山之间基本相连的将近50公里的所谓“土龙”,就是建筑年代不晚于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的楚长城遗址,距今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文/尤黎明马子强图/王庆祥)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平顶山新闻网 2008-07-0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