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阳的印象,很自然就想起杨丽萍的《云南印象》,舞蹈很抽象,给人的印象却很深,那是杨丽萍升华了云南民族传统文化,把它舞蹈化了。我自负缺少杨丽萍那样柔美的身段和曼妙的舞姿,手中只有一杆笔,也只好把南阳印象付诸于白纸,文字化。
与南阳相隔不过几百公里,三十年来却因公务第一次踏上南阳的土地。在我踏上那片土地之前,想象中南阳是一个美丽又带着浓重历史韵味的小城。在坐了几个小时的汽车后,一个转弯,忽然看到这么一条有灵气的河———白河,却是我始料未及的。
白河是流经南阳市区的一条河流,“山以绿秀,水以清灵”,有了白河的南阳市区,平添了几分雅致和灵气。书上载,南阳白河源出自伏牛山玉皇顶东麓,流至襄樊注入汉水。白河为古老的常年河流,在南阳市区内流经河段总长32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成半环形穿市而过,一路浩浩渺渺,一袭碧水蓝天。
初至南阳已是午时,春风把白河从冬天的寂静中吹醒,层层叠叠翻起小浪花。春风已把这泛着海蓝的白河吹得“似醉三分”。虽然置身市区,白河的恬静带给人们田园的美丽,岸边高大的垂柳把清新的气息送入行人的心田。这哪里是河,分明是江啊!
没 有见过四季的白河,春之白河却足以显现了白河的灵性。人常说“有山才有仙,有水方显灵”,果真,白河使南阳这座城市更加不平凡了。南阳的市民懂得如何享受和珍爱这份都市里难得的恬静,虽然春日乍暖,他们纷纷来到白河岸边,或悠然散步,或静观景致。一切都那么怡然,一切都那么有致。
白河,一条安静有灵气的河。
下午,在与《南阳日报》的同行一起探讨业务后,获知南阳的武侯祠是个值得一观的地方。报社群工部主任老张亦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告诉我在南阳武侯祠内有许多书法名家的石刻,包括有郭沫若书写的“诸葛草庐”匾额以及南宋名将岳飞雨夜路过该祠时书写的《出师表》。他建议我们翌日一定要去参观一下。
武侯祠离市区非常近,在位于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
诸葛亮死后被封为“忠武侯”,所以历代纪念诸葛亮的祠庙都叫“武侯祠”。历史上到底有多少“武侯祠”,目前无法统计。后经我特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现在全国各地留有与诸葛亮有关遗迹的省份有8个之多,包括他的出生地山东以及河南、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浙江。其中,河南南阳武侯祠也是著名的遗迹之一。它的始建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杜甫、李白都有诗提到过,如诗圣杜甫的《武侯庙》“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诗仙李白的《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看来当时南阳的卧龙岗武侯祠就是这些文人骚客顶礼膜拜的地方。
祠内的那些建筑和人工制成的人物雕塑及水泥亭台小桥显然是近年的物品,历史上武侯祠几次经历战火被毁又重建,除了“南阳”和“卧龙岗”这个响当当的地名,我几乎体会不出当年诸葛亮躬耕和刘备三顾茅庐的意境了。
武侯祠的一大景观就是排列有序的400余块碑碣石刻。在祠内,让我感到振奋的是看到了岳飞手迹的石刻。从碑刻中看出当年岳飞在一个雨夜路过南阳,宿在武侯祠内,一个人拿着蜡烛仔细端详着刻有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石刻,看着看着心中忧郁而生,潸然泪下,于是就抄写了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岳飞的字确实很有力度和英气,可谓是风骨神秀,洋洋洒洒,峭拔苍劲,龙飞蛇腾,尤见忠武之气流于笔端。
离开武侯祠,门口有人围上来兜售岳飞所写前后出师表石刻的拓本,拓得很好,很是古色古香。同事买了几本,我翻开拓本,读着岳飞的“跋”和诸葛亮的《出师表》,心情也散发着怀古的韵味。回望那道郭沫若先生手书的“千古人龙”的石坊,轻声读着柱上“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宇宙仰威仪”的名对,此时———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感受充溢于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