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秀美山水 >> 南阳地理 >> 浏览南阳

地理河南-“长城套长城”的历史记忆

2013/10/25 15:59:05 点击数: 【字体:

 

    【缘起】

    楚长城被称为 “万城之城”,作为 “中国长城之父”,它究竟有多少城寨?建筑形 制 又 如何?究竟分几条线,走向如何?使用的干垒石有何奇效?在它 的 身上,存在着太多的历史记忆。

    楚长城有七百多座山寨

    刺枣、荒草,掩盖不住漫山遍野的野菊花,从南召县云阳镇九里山的山头,一直到山脚,消隐在另一座衔接的远山之上。

    午后的阳光下,韩信寨安静地兀立在九里山的山头,一两丈高的寨墙,在山顶盘旋一圈,围绕出一片空旷的天地,庙宇、菜园、水池、连片的野菊花,安然其上,俨然世外桃源。

    其南侧地势稍下,又一道寨墙,将韩信寨打造成一座名副其实的瓮城,易守难攻。其城门就在南侧悬崖畔,连接一条崎岖的小路,延展到其他山头。

    山寨已成楚长城的独特之处。像韩信寨这样的山寨,在楚长城中,就有700多座,仅仅在南召,就有238座。它们通过连接墙连接在一起,构成楚长城伟岸的轮廓。“万城之城!”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注释南阳地区的山脉水系时,旁及楚长城,曾发出如此感慨。

    郦道元看出了楚长城的形制特点,“多筑列城(又称关城)于北方”,是以“列城”为主的长城防线。事实上,楚长城的建筑格局就是以关城(城寨)为主体,在长长的防线上依地形(高山、低山、古道、河口、关隘)修筑呈带状分布的整体相连的城墙,从而构成庞大的战略性防御工事。

    《水经注》中的楚长城走向

    最早为楚长城勾画轮廓的,当是郦道元。郦道元曾经在南阳做过官,他对楚长城的记述应该较为可信。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名宦志》载:“郦道元,北魏景明中(公元500~503年)守鲁阳郡,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守东荆州。”鲁阳郡治鲁山县,东荆州治比阳(今泌阳县),两县旧时均属南阳府,且都有楚长城的分布。

    郦道元为官“威猛”、“刻峻”,但对南阳的山水考释却很详尽,这大概是他行走南阳山水间的结晶。他在《水经注》中具体地写出了楚长城的位置、走向、长度、建筑以及修建意图。

    南召县楚长城研究会副会长艾廷和很欣赏郦道元的实证精神,特别是他对楚长城走向的记述,为后人寻找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楚长城,留下蛛丝马迹。

    郦道元在《水经注·湍水篇》中,提到湍水时说其“东南流,经南阳郦县(今内乡县境)故城东”,故城即楚长城,这说明在楚长城的西线有郦县一段长城。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09-06-2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