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秀美山水 >> 南阳地理 >> 浏览南阳

地理河南-传奇“申之师”助楚王筑城千里

2013/10/25 16:05:39 点击数: 【字体:

  
    【缘起】

    楚立国后,自武王起,即开始确立铁血扩张战略,其子文王更是将此战略演绎得出神入化,到楚庄王时代,铁血政策终于获得回报,最终确立了其春秋霸主地位。在此过程中,楚长城无疑成为其铁血称霸的关键。2000多年过后,脚踏楚长城,回望这段历史,不禁让人想到:楚长城为谁所修?源自何处?修筑主力为谁?

    “国家工程”连绵群山

    一阵急雨,掠过南召县板山坪镇水磨垛山顶,齐腰的荒草,如血的红叶,簇拥着一道干石堆砌的城垣,蜿蜒向两侧连绵的伏牛山深处。

    在南召县文管所原所长尹彩春眼里,这只不过是楚长城中毫不起眼的一段。楚长城蜿蜒在伏牛山、桐柏山山巅,长达1600多里,雄关高墙,比这一段壮丽者多的是。

    但对我们来说,在这四五百米高的山巅,不用泥灰,仅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砌起一座三四米高、两三米宽的城墙,足够震撼。

    很难想象,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风烟,它依然保持基本面貌,越过山谷,跨过山顶,构筑成楚国强大的防御城堡。

    站在城墙之上四望,急雨中的伏牛山重峦叠嶂,连绵有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暗藏人类的智慧,它们之中,谁被楚人选中,筑之以墙以寨,皆有道理。

    周家寨楚长城遗址就在水磨垛楚长城对面东南方向。山高林密,荆棘丛生,几无路径可寻。周家寨这段长达20公里的城垣我们只行走了一小段,就苦不堪言。其复杂的城堡、城门、城墙所构筑的完备防御体系,我们已经领略。

    行人难行,更何况修筑如此规模的工程。这些庞大的石块,如何搬运到山顶,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花费了多少时间,令人难以想象。这显然并非个人所为,而是“国家工程”。

    坚固的墙体已现斑驳,而累积起来的厚厚松针,仿佛穿透时光,让我们触摸到楚国的气息。

    众王之中,谁修建了长城?谁为楚国的铁血霸业扎下这牢固的根基?

    楚成王惧齐筑城垣?

    要想寻找答案,并不容易。楚地千里,飞越千年,历史的痕迹朦胧如深秋的水雾。

    楚长城初名“方城”,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左传》。在楚成王十六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国联军”攻打楚国,大将屈完率兵迎战,以“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应对齐桓公的恐吓,最终使齐桓公因“方城”的存在而自退联军。

    这是楚长城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以强悍的姿态,达到御兵百万的成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案例,在春秋时代混乱的征伐战争中,尤为耀眼。

    不战而屈人之兵,说明了楚长城的威力,说明了此时的楚长城已相当完备。这一点至少说明,楚长城的建造起码要早于楚成王十六年。

    据此有人推测,楚长城建造时间大约在楚成王元年(公元前671年),因为此时楚国较为强盛,也是向北扩张欲望最强烈的时期。

    据《楚文化志》记载,这一时期,楚成王先后灭国据城邑262座。其最想灭掉的国家是宋国和郑国,因而烧毁郑国城乡房屋,堵塞宋国河道。但又担心齐桓公率领诸侯前来讨伐,所以一方面用珍宝贿赂齐桓公及其左右,一方面又必然在其要塞地区修筑防御工程。

    这种推测是否有合理想象的成分?

    尹彩春认为,楚国发展到楚成王时代,已经完全占领了南阳盆地,楚国的战略重点开始转向问鼎中原,并且一路攻打到黄河南岸。史书所云“楚地千里”,事实上并非所指“方城”之内的“楚地千里”,而是“方城”之外的楚地千里,即黄河南岸地区,这些地区已经成为楚境,有黄河作屏障,则“方城”已失防御作用。楚成王再修建长城已失去意义。

    很显然,修建楚国长城另有其人。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09-06-23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地理河南-“长城套长城”的历史记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