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职业化、智能化、暴力化、隐蔽化 河北文物犯罪多发呈现新特点

2016/11/14 16:11:36 点击数: 【字体:

职业化、智能化、暴力化、隐蔽化 河北文物犯罪多发呈现新特点
 
  河北是我国文物大省。同其他文物重点地区一样,近年来文物犯罪形势严峻,呈现发案数量高、破案率低,职业化、智能化、暴力化、隐蔽化等明显特征。
 
  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去年下半年连续发生两起被盗案。虽然两起案件均已告破,但是这暴露出责任缺失背后整个庞大机器运转的瘫痪。
 
  清东陵是今年河北文物犯罪的典型案件。近年来,河北发生定州特大文物被盗案、献县盗掘古墓葬案、正定华塔地宫被盗案、平山盗掘古墓葬案等一批大案要案。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河北共对文物犯罪立案105起,特别是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较多的地区,文物犯罪案件发案十分活跃。
 
  为逃避打击,文物犯罪团伙实施犯罪的预谋更周密,分工更细化,一条龙作业,职业化特征明显。据盗掘清东陵景陵景妃园寝温僖贵妃墓的犯罪嫌疑人交代,盗墓前经过数日的踩点,并准备好各种作案工具。4人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挖土,有人负责倒土,有人负责总体指挥,有人负责挖盗洞。
 
  文物犯罪所呈现的职业化趋势使不法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甚至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据河北省公安厅介绍,从近期侦破的文物犯罪案件来看,犯罪嫌疑人看样订货、确定价格、付款交易都在网上完成,作案工具一应俱全,智能化特征明显。
 
  同时,文物犯罪更加隐蔽。在蔚县南安寺塔地宫文物被盗案中,犯罪分子在南安寺塔附近租用当地村民民房,并在房间内挖地道进入塔基地宫,将保存在地宫中长达千年的文物洗劫一空。
 
  隐蔽不仅体现在作案方式上,还表现在转移销赃上。一些文物贩子以开“古玩店”为掩护,以“个人收藏”为幌子,大肆实施非法活动。民间旧货市场普遍存在超范围经营和私下非法交易现象,已成为犯罪分子销赃的场所。
 
  文物犯罪团伙偷盗时隐蔽,一旦被安保人员发现,就呈现明显的暴力化特征。犯罪分子作案时,大多携带砍刀、斧头等凶器,胆大妄为,不计后果,暴力抗法时有发生。在清东陵温僖贵妃墓被盗掘案件中,盗墓贼明目张胆拎着大刀追赶警卫。
 
  然而,与文物犯罪日益猖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文物犯罪的危害性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侦查措施不到位,专业人员缺乏,防范基础薄弱。
 
  有专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增加基层文物保护经费投入、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设置、从业人员数量和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急需公安机关和文物管理部门强化配合,综合利用多种措施严厉打击,有效遏制文物犯罪活动。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新网沈阳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