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构建非遗保护框架 突出河南特色

2018/6/22 16:42:32 点击数: 【字体:

肩负传承使命 守望精神家园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座谈活动发言摘编

为激励全国非遗保护工作者进一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对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50个集体和99位个人进行表彰,分别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文化和旅游部日前确定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082人。6月8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座谈活动在天津举行。与会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分享了他们从事非遗保护传承的生动故事和感悟。现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构建非遗保护框架 突出河南特色

裴景岭

构建非遗保护框架 突出河南特色

先进集体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于2017年开展的首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活动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经河南省编委批准、单独建制的事业单位,成立于2011年,现有在编人员13名。

在河南省文化厅的领导下,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坚持把基础工作建设作为重心,努力构建非遗保护传承的基本框架。经普查,发现全省非遗线索180余万条,有价值线索22万余条。截至目前,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科学制定保护规划,完成了大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档案记录,出版图书43册、音像制品230余部,录制传承人影像100多部。2017年,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中心组织举办了首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活动,邀请四省9个稀有剧种的表演院团演出9天18场,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为探索分类保护的有效途径,2012年起,我们开展非遗系列专项抢救保护工程,现已完成河南省稀有剧种和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稀有剧种抢救保护工程共复排传统剧目420部,收集整理传统剧本1890部,收集实物5800多件,出版书籍120余册,录制出版音像制品120多部。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完成了250个相关项目的拍摄和306名传承人的口述史采访工作,录音300余小时,原始视频约30TB,收集实物2.68万余件。通过这项工程,我们不仅在档案整理、图书出版、影像记录、实物征集、展馆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还调动了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线索。

传承人群的规模大小、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成效。我们把对传承人群的服务、引导、扶持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来抓:一是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掌握其工作生活动态。很多传承人将中心当成家,有高兴事、烦心事都和我们说,形成了融洽的氛围。二是建立荣誉制度,解决实际问题,为传承人争取工作生活待遇等,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强培训,带领传承人学习政策法规,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使命感。 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我们按操作指南要求,根据实际开展工作,努力提升记录质量。在2017年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举办的中期交流会上,我们完成的《豫剧——王冠君》《撂石锁——沈少三》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我们还启动了河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目前已完成25人的记录工作。

借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庙会等,中心举办了多样的文化遗产活动,如淮阳非遗展演、马街书会曲艺展演、洛阳牡丹花会非遗展示展演等,已成为河南省非遗展示交流的窗口。尤其是淮阳非遗展演已举办9届,共邀请20多个省的462支队伍参加展演,参演人数近万人,观看群众4200余万人次,既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也为全国非遗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裴景岭为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