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现场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刘春晓作典型发言
2018年6月7日至8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会议总结了全国非遗保护工作成果,梳理经验,加强交流,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会上,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刘春晓作了典型发言,重点介绍了河南省开展表演艺术类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情况,现刊载如下:
坚持五项措施,促进非遗传承
——河南省开展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综述
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戏剧、曲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表演艺术类项目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目前,河南省共有表演艺术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5项,省级代表性项目332项,分别占据全部项目的57.5%和45.6%。不仅如此,表演艺术也深深融入到河南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生子祝寿、丰收盈利、节庆庙会、祈福还愿、休闲娱乐等,都离不开表演艺术的参与。因此,加大对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传播,既是现实需求、工作需要,也是河南发挥优势、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发力点。
完善保护体系 夯实工作基础
河南有着丰富的表演艺术资源,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厅在四级名录体系、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馆、传习所、研究基地、保护利用设施等建设方面,对于表演艺术都有一定的侧重。
如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面,积极组织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宝丰马街书会是全国曲艺行当的盛会,每逢农历正月十三都有上千名曲艺艺人、数十万民众汇集于此,被称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有“书山曲海”之美誉,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不仅如此,以马街书会为核心的说唱文化,已成为影响全国各地说唱艺人的艺术实践和精神生活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鉴于此,2017年1月,文化部正式批准在宝丰县设立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此外,河南省还确立公布了省级的濮阳传统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当地的传统戏剧、特别是稀有剧种文化生态进行保护。濮阳市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之地,被称为河南的“戏窝子”,至今仍然存有近二十个剧种,仅稀有剧种国家级项目就有6个,省级有7个,总共涉及到18个保护单位。生态区的建设将会对当地的传统戏剧的保护、戏剧生态的维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扶持表演团体 稳固传承阵地
对于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来讲,有一个稳定的演出团体是关键。河南省文化系统曾有国有文艺院团188家,主要艺术门类有戏曲、话剧、歌舞、曲艺、杂技等,其中戏曲团体占院团总数的80%左右。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有一部分转企改制,一部分撤销,还有相当一部分院团转制成了公益性保护传承机构,工资、经费等待遇得到落实,在政府采购、流动舞台车配送、剧场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从而保持了一个基本稳定的队伍,并得到新的发展。对民营表演团体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目前,全省有1903家民营表演团体,其中有一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2016年起,在省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购买民营表演艺术团体的演出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经费对于表演类项目也给予倾斜。经统计:2014年以来,我省表演艺术类共投入非遗项目资金787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505万元,省级资金2365万元,中央保护利用设施资金2620万元。
实施专项计划 强化保护力度
河南省是戏剧大省,非遗名录中传统剧种仅省级以上项目就有33个,涉及保护单位98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8个,涉及保护单位29个)。
为了探索出一条分类保护的工作方法,并将其推广到其它类型的非遗保护工作中,河南省于2012年开始实施为期两年的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按照“出版一批专著,复排一批剧目,征集一批实物,拍摄百部传统剧目,建设一批展示馆、培养一批传承人”的“六个一”的工作目标,共复排传统剧目420部,收集整理传统剧本1890部,收集实物5800多件,出版书籍120余册,录制出版音像制品120多部,2015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在郑州举办了“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成果展”,对实施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引起较大影响。从而探索出了以项目工程为带动,推动全省非遗保护的工作模式。“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河南省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相继实施,每项工程制定“六个一”的目标,集全省之力,攥紧拳头,形成合力,取得了重大成效。
开展展演展示活动 激发各方活力
表演艺术关键在于演,只有多演才有活力,才能传承。在常规演出的同时,文化厅还积极借助各方力量,利用遗产日、传统庙会、传统文化节会等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展演活动。利用淮阳伏羲庙会举办的“河南(淮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已历时九届,展演期间每日人均观看人数达到30万,借助鹤壁浚县古庙会、宝丰马街书会、老子祭祀等庙会举办的展演活动等已形成非遗展演品牌效应。2017年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在安阳举办首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此次参演剧种多数为稀有剧种,剧目辐射四省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类项目,9天时间共演出18场。演出10天前,开始放票,很快领取一空,最后一票难求。展演期间还召开了“晋冀鲁豫传统戏剧保护工作座谈会”,交流探讨新时期传统戏剧保护、传承和发展路径。
2017年,河南省9个稀有剧种参加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的“唱响新时代——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活动,首次集中亮相京城,取得圆满成功。2018年春节,有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发起的“唱响新时代——2018戏曲稀有剧种贺新春互联网公益晚会”,邀请全国12个省的100多个剧种参加,15个小时全媒体网络直播,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文河南省在传统戏剧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
加强人才培育 促进薪火相承
针对目前多数表演艺术项目人才青黄不接、技艺水平亟待提高的状况,省文化厅多策并举,人才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方面,除了积极向文化部非遗司申请传统工艺类项目的研培计划外,还积极申请表演艺术相关研培,2017年度承接了一期传统戏剧类传承人群培训。今年,又有两所院校入选非遗司传统戏剧研培计划。在短期培训方面,还鼓励表演艺术类项目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河南省公共文化扶持专项资金等基金项目,开办各种表演艺术培训班。与“艺术名家推介工程”“青年人才扶持工程”“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相结合,培训非遗表演艺术人才;与名校联合举办专业学习班,国家级非遗项目豫剧、曲剧、越调积极与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合作,开设相关剧种本科班。除了“送出去”,还要“请回来”,以中国戏曲学院豫剧本科班为基础,河南豫剧院成立了青年团,短短几年,先后创排多部优秀剧目,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戏剧事业增添了新鲜血液。
作者:刘春晓(作者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