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时针先拨回到1945年,那时在太行山区活跃着一支名为民友剧社的文艺小剧团,艰苦的战争年代里,在解放军冀鲁豫军区政治部领导下,民友剧社冒着硝烟和战火辗转深山为军队和翻身群众演出,每到一处,都深受群众欢迎。
如今,经过71年的沧桑巨变,当年的民友剧社已经华丽转身为河南省唯一的京剧专业表演团体——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但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仍然不忘其“为人民”的原则,多年来根植中原以创作演出优秀京剧剧目,传承发展京剧事业,服务百姓为宗旨,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京剧艺术传承、发展工作。
国粹艺术闪耀中原
河南是豫剧的故乡,在河南大地上却能顽强地坚守着京剧艺术,当数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这个河南省的“京剧航母”了。在几十年的漫长风雨里,它的足迹遍布中原大地,让国粹京韵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河南这片戏曲沃土上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不论是排演传统剧目《四郎探母》,还是复排京剧现代戏《沙家浜》,或是新编历史剧《刘伯温》、原创神话剧《嫦娥》,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的每一出剧目都深得观众喜爱。近几年,京剧艺术中心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尊重艺术规律,引进优秀人才,加强队伍建设,排演优秀剧目,呈现出一派团结拼搏、蓬勃向上的喜人景象,续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崭新篇章。
2015年12月21日至23日,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戏曲家协会等主办的第九届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在驻马店市举行,109名来自河南省各地的选手分演唱和器乐两个组别参赛,参赛剧种涵盖豫剧、曲剧、越调、京剧、四平调5个剧种。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由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选送的赵岩、贺雯两位演员分别摘得了金奖第一名和银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在获奖名单公布之后,赵岩、贺雯尤为淡定,用她们的话说:“外出拿大奖,争荣誉对于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来说,已经是‘家常菜’。”
据了解,现在的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名角儿荟萃,行当齐全,有艺术专业技术人员69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4人,包括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一级演奏员、国家二级舞美设计师等老一辈艺术家。女须生侯桂先做派潇洒稳健,代表剧目《甘露寺》、《失空斩》、《借东风》;谭派老生宋又生的“三斩一碰”,激情苍劲,气度不凡;许翰英扮相俏丽,嗓音圆润,擅演《红楼二尤》、《香罗带》,加之名小生许振华与之配合默契,堪称珠联璧合;名旦吴韵芳表演细腻,唱腔委婉,其代表作《玉堂春》、《红娘》、《勘玉钏》常演不衰;旦角刘映华袭程派风格,含而不露,细致入微;此外,孙毓敏、佟娜、林玉珠、马顺德、张继生、吴晓琳、刘连荣、安云武、陆宝林、郑凤琴、魏友宝、张帅、王盛芳、李轩逸等名角儿,均很有影响。这些演职员在国家和省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获奖40余项,并先后上演剧目200多部。
剧目见证时代变迁
在2015年河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演出季”中,由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复排的“青春版”现代京剧《沙家浜》备受关注。决定复排《沙家浜》,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的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大胆起用青年演员担纲主演。这一次,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走在了全国前列。
“通过复排此剧,凝聚士气、锤炼队伍,让年青演员感受那艰苦的岁月,从心里走进英雄人物。这不仅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更是推动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主任赵丽的话掷地有声。而赵丽敢于发出如此的声音,正是延续了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多年来坚持“滚石上山”精神的真实体现。
上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建设。在那个时期,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配合国家形势,宣传大政方针先后排演了《唇亡齿寒》、《消灭四害》、《防止细菌战》、《荆轲刺秦》、《小女婿》、《小二黑结婚》等剧目。1956年,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方针提出来。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进入了历史上辉煌的五六十年代。
1956年,排演了《阿黑与阿诗玛》,并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出、导演一等奖,周云昆、吴韵芳、许振华获演员一等奖;1964年,《红管家》、《好媳妇》、《传枪》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发行全国;1965年,《传枪》等三个小戏参加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再次受到赞誉;“文革”期间,又排演了《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磐石湾》、《杜鹃山》等现代京剧。
1978年以来,中心相继排演了《逼上梁山》、《雏凤凌空》、《大战洪州》、《闹天宫》、《玉堂春》、《将相和》、《白蛇传》等优秀剧目,受到广大观众和戏迷票友的热捧。1982年,张正春以武功戏《闹龙宫》在河南省青年演员会演中获演员一等奖;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冯玉祥政变记》风靡全国;神话剧《芭蕉洞》在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中夺得金奖;2001年《八仙过海》在全国获金奖;2008年《嫦娥》在全国获银奖;2011年《四郎探母》获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文华奖;《八仙过海》获第五届“黄河戏剧奖”特别奖,两人获个人表演一等奖;2013年在河南省第七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中,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一举拿下个人5金、3银、1铜,并获组织奖;2013年,中心组织力量,排演了京剧名剧《野猪林》;2014年,又将新编历史剧《刘伯温》立上舞台,并入选国家“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项目……
砥砺前行勇于担当
鼓点铿锵、弦乐悠扬,1月26日晚,由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承办的“2016河南省新春京剧晚会”上演,优美的京韵唱腔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使河南省艺术中心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新春氛围,为广大群众奉献了一道京韵悠长的节日文化大餐。晚会老、中、青群英咸集,经典唱段、新编剧目精彩纷呈,集中展现了河南省京剧艺术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和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
看着现场观众在晚会谢幕后仍然久久不愿离去,后台的演员们对于即将参与的文化部赴美国华盛顿、洛杉矶等地举办的“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更有信心。
其实,多年来,代表国家“走出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近年来,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就先后赴日本、韩国、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进行访问交流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观众热烈欢迎,并得到文化部的褒奖。
71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几代艺术家凭着对京剧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深深植根于河南这片戏曲沃土,传承发展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成绩,为河南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