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评论:丑陋雕塑在取悦谁?

2012/12/24 16:30:19 点击数: 【字体:

 
    丑陋的雕塑充满了媚俗取悦大众的恶感,更在寻求“标志性”和“象征意义”的过程中堕入歧途。雕塑的表达欲望是多种合力促激而成的,它们在以城市为活动中心的当代社会中,承载了过多的“城市诉求”、“艺术理想”、“商业表达”,又在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勃兴之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实际却越来越不堪)的角色。甚至可以说,观看一地的雕塑或建筑,即能知此处文化生态之情状。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丑陋雕塑的出现透露出了媚俗文化的危机。网上看过一个段子,说垃圾广告是怎样生成的:广告人本来做出一个很不错的文案,忽然想到,观众是不是理解不了啊,于是改得差一点,拿给老板看;老板一看,这么高端洋气,观众接受得了么,再改俗一点。最后拿到媒体上一展出,观众一看:这么烂?!大众文化产业链的多个端点,需要各方意见的参与,但往往制作者在想象、琢磨接受者的心理之时,代入了很多违背本初思考的因素。可见,在大众文化流行的过程中,必须依靠自由意志才能起到扭转对技术性的盲目崇拜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形而上的“道”,总是不甘于被技术性引导,从而寻求各种突破,企图使大众文化返回到某一时刻的状态中去。

     但从客观上来看,自由意志的这种突围却促进了大众文化中某些生产模式的改良和进步,使得很多日常性的事物富有文化气息——很可能这里“文化气息”被理解为休闲性和娱乐性,那是因为这个文化是在大众文化的意义范围内的。而从大众文化本身来看,它是一种不受任何力量宰制的文化,自由意志对它所施的力量不会非常大。自由意志只可能通过大众文化遭受到一次强有力的挑战的时候,将作用发挥到极致——这次对于丑陋雕塑的评选,或可作如是观。

    此外,城市精神的缺失也直接导致了城市建筑与雕塑的趋同,在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的阶段,地方政府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建筑和雕塑规划设计中,并引导其走上了一条离本土化、地域化越来越远的道路。竞争机制和创新机制的缺乏,更使得专家和专业设计师的恰当意见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公共空间也充斥着浓重的官方话语。艺术家马钦忠指出:“公共艺术更重要是提倡创新文化,喜闻乐见不一定是好东西。社会化过程中权力意识决定我们审美心态,权力代替公众趣味,是城市文化最大的敌人。”正是如此,大众的群体势力和官方权力合谋,造成了大量丑陋雕塑的出现。

    当代社会,创新被号召着成为一种文化,人们为使创新形成一种机制而进行着各种各样和多种多样的努力,但是,这类“创新”往往包含着很多媚俗的成分,脑中想着大众的口味,手下自然难以表达自我——当代艺术特别是目标明显的雕塑艺术尤其如此。如何跳出消费主义、低俗审美惯性与官方权力的制约,实是艺术家与社会所共同应对的问题。谷 卿(原标题:评论:丑陋雕塑在取悦谁?)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深圳商报(2012-12-21)
0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