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把考古放到更大的文化视野中来——关注“海昏侯文化现象”

2016/10/20 10:13:49 点击数: 【字体:

  【“海昏侯墓后考古时代”系列报道】  

  去年11月4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召开新闻通气会,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外公布南昌汉代海昏侯墓阶段性考古成果。“海昏侯墓”从此正式进入公众视线,并保持很高的社会关注度。

  9个多月后,在今年8月下旬举行的第23届北京国际书展上,江西代表团带着一批“海昏侯图书”参展,在展会上大放异彩。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江西教育出版社的《发现海昏侯》《刘贺证史——海昏出土的西汉记忆》、江西人民出版社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江西美术出版社的《图说海昏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海昏:王的自述》等,成为展会上图书版权输出的大赢家。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是专业考古领域的一个重大发现,在发掘过程中随着新闻界、文化界和文学界的介入,它从一个考古事件延伸为文化传播事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智斌教授说。

  今年3月,《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正式出版,这是“首部全面呈现海昏侯刘贺传奇人生的历史纪实文学作品”,发行半年,已热销15万余册。该书作者、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黎隆武说,因为工作关系,他曾多次到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每一次内心都受到强烈震撼,渐渐萌生了要把海昏侯的故事写出来的想法。而当他把这个想法与偶遇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交流时,以一个出版家的专业眼光,张秋林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双方决定合作。忆及该书的面世,黎隆武说:“在海昏侯刘贺身上有太多的疑问,充满了离奇的色彩,激发了我探索的欲望。从2015年12月份开始,疯狂搜集了一个月的材料,到2016年1月份写了一个月,试图还原我心目中的有血有肉的刘贺。”张秋林则表示:“海昏侯墓是江西一张新的历史文化名片,我们肯定要抓住这个热点,向世界讲好江西故事。出版社自身也可以借此良机,推出更多精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第一次向世人揭开神秘的面纱后,江西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立即着手联系相关的历史学家、考古专家,多方论证,确定了以大众读者和未来参观海昏侯墓展览的观众为读者对象的选题方向,以最快的速度策划出版了《发现海昏侯》一书。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建森说:“出版学术性很强的考古专著,需要考古专家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研究才有可能厚积薄发。而万千读者急切地期盼一本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大墓考古发掘情况及出土文物的普及性出版物,这既是当前读者最需要的出版物和市场空白点,也符合江西省委省政府、相关文物部门向公众宣传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成果的要求。”

  胡迎建的《传奇刘贺——从昌邑王、汉废帝到海昏侯》、左一兵的《刘贺的27天》、吴邦国的《海昏之谜①海昏国历险记》……目前,已出海昏侯题材书籍10余种,还有不下10部作品即将出版或正在创作。此外,不少影视剧的投资人也把目光盯上了这一题材。黎隆武说:“以《千古悲摧帝王侯》为基础改编的海昏侯影视剧已经进入创作实施阶段,目前正在通过专业团队选择最适合的制片、编剧、导演、演员等。”

  “海昏侯成为文学、影视创作的热点题材,这是我们当初没有想到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事实说明,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是我们开展公共考古的一次有益实践。把考古放到更大的文化视野中来,扩大考古事件的传播力影响力,既能提升公众对文物的关注度和文物保护意识,又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历史,同时也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江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孙海浪已写完一部40万字的海昏侯题材小说,即将出版发行。他认为,海昏侯墓的发现不仅仅是一件文化盛事,更是一笔全社会共享的财富,在旅游、影视、出版、研究等方面产生了蝴蝶效应。“它或许能带动新一波研究儒学的热情,引导公众重拾儒家经典的道义和品格。”

  可以预见,随着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的陆续发布,海昏侯文化现象将会持续发酵。

  “挖掘海昏侯墓的丰富文化价值,讲好海昏侯的故事,是传播江西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文化人、出版人特别是江西文化人、出版人的共同责任。”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长廖晓勇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