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保护文物:贵在坚守 利在千秋

2016/6/30 14:36:15 点击数: 【字体:

  保护文物得到多、得道多、不后悔
 
  考古学对大多数人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冷门”专业,在当年更是很少有人知道考古学。我中学的班主任蒋才其先生是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的,他说考古专业好,老师多,学生少,好就业,于是我就报读了,1983年有幸成为中山大学83 级的考古学专业学生。1987 年毕业后,我先后在广东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管理委员办公室和省文物局工作,至今已近 30年。我先后参加过广深高速公路、三茂铁路、广梅汕铁路等十多项重大基本建设工程的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参加过连平黄潭寺、阳春古旧塘、东莞村头等多处古遗址与古墓葬的考古发掘,先后组织或参与“南海 1号”、“南澳 1号”、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等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可以说,考古奠定了我一生的事业,也可以说,我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物工作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参与文物工作,让我从一名贫困地区农村的贫困学生,成长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并曾经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7月被广东省中共“三大”遗址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通报表彰,2008年10月因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被广东省政府记一等功,2011年被推选为广州市越秀区人大代表。
 
  记得1987年毕业分配到广东省博物馆工作,报到后的第四天,放下简单的行李,就直奔连平县黄潭寺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起早摸黑,历时近2个月,终于完成了配合 105 国道建设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黄潭寺遗址现在已成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年轻人,总有使不完的精力,用不尽的干劲,在考古发掘之余,我们与农民工、服务员一起打球, 在河边沙滩上起舞,苦中作乐,虽苦犹甜。1988年,我参与了广深高速公路沿线文物考古调查。当时的东莞,还是以农业为主,沿线都是水网地带,河网密布,到处是甘蔗林、香蕉地。当时的工作条件十分有限,我们考古队一行6人,每天一早就站在一辆解放牌大卡车的车厢里,沿着崎岖的乡间小道,一路颠簸,下车之后继续徒步行走到调查起点,然后爬山涉水,穿过甘蔗林,脱光衣服趟过河流,一路前行,终于完成了沿线文物考古调查任务。广深高速公路、三茂铁路、 广梅汕铁路等沿线考古调查都是用脚走出来,真正印证那句“路是人走出来的”,当时和现在的文物工作条件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了。
 
  我们许多同行也许与文物工作都是“先结婚后恋爱”。 基本上刚开始大家都对文物认识不深,因此都会有很多不安和疑虑,对未来没有信心。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实践中加深认识,不安和疑虑便会慢慢减少。 也许这会是个漫长的过程,我本人也是在工作了几年之后才深深地爱上了这行,因为文物的趣味和魅力往往要在实践中才能更真切体会。在学习中认识文物,在工作中爱上文物,只有真切的了解和认识才能真正的热爱这项事业。识之深,爱之切。从事文物工作就是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道路,刚开始仅仅是职业生涯的考量,纯粹从职业发展来选择。可是,当我执着地、坚定地走下去,就自然地慢慢认识它,真正喜欢它,深深爱上它。从事文物事业之路也许路漫漫而修远,也许我们的同路人与同行者并不太多,但是我从未后悔。
 
  文物工作是一门需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艰苦的职业。回想起来,我从事文物工作收获极大、得道颇多:一是有成就感,因为履行好本职工作,就是在保护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是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现代社会守住祖先留下来的遗产;二是文物界的人情味特别浓,文物行业人数不多交流多,工作稳定从一而终,真情常在,诚意常存;三是这个行业会给你很多到外面参观学习的机会,到全国各地甚至欧洲去参观,故宫、兵马俑、庞贝古城都会开阔你的眼界,增长见识。令我最深的感触是,文物界同行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会得到很大的人文关怀提升。文物工作者探索的脚步不仅仅停留在时空界面,即物质遗存关怀上,还会关心古代人的精神世界,关注古代人的信仰和对世界的认知。进而引伸到现实生活中,文物人潜移默化地会更加肯定人性和价值。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培养考古专业的学生经常会使用小班教学和较长时间的田野实习,当年的同学们多是感情深厚,与老师也建立了不错的关系,甚至是很好的朋友。即使外界环境变化莫测,内心坚守是文物工作者的情怀。
 
  保护文物利在千秋
 
  文化传承需要载体体现,这个载体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遗迹、遗物。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与遗迹,是一切人类历史文明成果的体现与总和。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遗存和遗物,承载着各个时代的民族历史文化。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有两样东西必须看:一是历史建筑,二是博物馆。建筑是科学、艺术、人文的有机结合,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的实物见证。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是向公众展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我们到欧洲参观旅游,总是要看他们的历史建筑、考古遗址和博物馆。欧洲的罗马、巴黎、布达佩斯……古城保护完整,罗马的万神殿、斗兽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建筑依然保存较好。反观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要寻找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大城市、一座两千年前的古代建筑,已是无望。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文物消失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所以,中国的文物保护任重道远。文物蕴涵许多人文情怀,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人文情怀。人文情怀,归结为一个终极的关怀,就是对“人”的关怀。脱离了对“人”的关怀,就算是文史哲博士,也只能说其具有人文知识,而不一定会有人文情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自古就有以文教化的思想。我们拥有五千年多年延绵不断的文明史,我们的文化不断延续、积淀、传承、发展,形成了中华文明深厚的资源宝藏,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应植根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宝藏中汲取精华。
 
  保护文物贵在坚守
 
  许多老一辈文物工作者不计个人得失默默耕耘,一生都奉献给了文物保护事业,对他们,我深存敬畏、心存感激,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在老一辈文物工作者身上,我发现最难能可贵的两个字:坚守。记得有一首诗写道:“大海航行, 总会遇上风雨;山间旅行,总会遇上歧路;人生际遇,总会遇上迷惘。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坚定守护信念,风雨总会过去,坦途终将到来,迷惘终成希望”。文物工作,贵在四个“坚守”:
 
  一是坚守遗产价值。科学、准确评定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准确评定文化遗产的价值,才能知道保护、修缮、展示什么,怎样去保护、修缮、展示否则,就会导致遗产价值的损失。文化遗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遗产的核心价值或突出价值。评估必须以研究为基础,开展对历史记载的分析、对现状的勘察, 对古遗址、古墓葬还须进行勘探或小规模的试掘。评估对象是实物遗存和相关环境,评估要有明确的结论。历史真实性是文物古迹的灵魂,是评估和确定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心标准。遗产保存的完整性是评估和确定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依据。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之中,需要对其历史、地域、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予以尊重。 为此,必须开展多学科合作,邀请建筑师、工程师、城镇规划师、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宗教人士、经济学家、文物保护工作者、遗产地的管理者和本土人士等参与。
 
  二是坚守文物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我们保护文物最有力、最有利的武器,我们要高举依法保护文物的旗帜。在工作中,做到决定合法、程序合法、行动合法。 既要灵活处理各种关系,做到上级同意、人民满意、利益相关者符合心意,面对文物受到破坏事件,我们又要坚守原则, 做到理直气壮、勇于担当、敢于碰硬 .
 
  三是坚守遗产阵地。作为文物工作者,首先要认定文物, 确立阵地。认定文物,是县级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门法定职责。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和公众意见,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并做出书面决定,公之于世。其次要做好“四有”工作,巩固阵地,为文物保护提供法规依据。再次是要完善安防设施,把守好阵地。文物行政部门应当重视辖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的安防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安防技防消防水平,同时要建立健全文物定期巡查制度、重大文物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信息发布制度。
 
  四是坚守职业品行。为人处世,品德为先。我认为,作为文物工作者,应当具备三点:品德第一,应当有一颗善良之心、仁爱之心、诚信之心,才能志同道合、合作共事、同舟共济;态度第二,保护文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将科学研究贯穿于文物保护工作全过程,所有保护措施都要以科研成果为依据。文物工作者除了应当具有良好的品德、认真的态度以外,还必须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一言以蔽之, 保护文物贵在坚守、利在千秋。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