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保护文物, 留住民族文化记忆

2016/4/29 23:08:27 点击数: 【字体:

  当商业“绑架”文物,当保护遭遇开发……文物保护,似乎只有“出事”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下,尽管不少人已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但尚未在全社会形成普遍认识。尤其在城市化过程中,当城市开发与文物保护发生矛盾时,当地铁建设、地块拆迁等牵涉到文物保护单位时,个别地区往往出于“利益考量”选择“让文物让路”。文物让路容易,但眼睁睁看着几千年的文化记忆消逝,不让人痛心吗?建立在“牺牲文物”之上的城市化,再怎么发展,都只能是一座“没有根”的钢筋城市、一片没有“过去”的水泥森林。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认识的不全面,即使是一些文保热心人士往往也只是把保护文物片面理解为“留住老的东西”。其实,文物保护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文化领域,还有着“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积极意义。保护文物,其目的不在于“守旧”,更在于传承,把这份属于全民族的文化记忆传下去。
 
  文物往往饱含着各种文化信息和文化符号,所以,文物保护并不是简单的画一道红线,把文物“圈养起来”,供之于庙堂之高,那样,也就失去了文物保护的实质意义。而是要通过各种措施,让更多的民众在亲近文物中读懂历史,读懂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记忆。
 
  当然,传承的基础是保留。如果我们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总是“推倒真文物,建起假古董”,时过境迁,我们的后人又将如何“寻根”?此前,南京地铁五号线为沿线文物“让路”的消息就是一次“城市发展观念”的进步。诚然,地铁的建设可以让城市“飞起来”,但沿线的数十处不可移动文物,则是更重要的城市记忆。期待今后可以有更多这样的城市发展案例,尽可能完整地为后人留住全民族的文化记忆。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