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三区合并,让古城文化遗产“动”起来

2016/2/24 16:27:04 点击数: 【字体:

  崇安、南长、北塘三区合并这一次并非首次。1929年,当时的无锡县设立十七个区时,崇安、南长、北塘这三个区就隶属于同一个区——“第一区”。参与本次行政区划调整讨论与调研的市文管委研究员、市政协特邀委员、市地名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夏刚草认为,三区合并设立梁溪区是好事,单从文保角度讲,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或将因此而迎来一次整体升级。
 
  古城历史文脉得以贯通
 
  无锡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省级文保单位73处,市级文保单位272处。除去位于江阴、宜兴的,无锡市区的文保单位中,一大半都在原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而无锡惠山、清名桥、小娄巷、荣巷、荡口五大历史文化街区,有三个街区都在这三个区内。无锡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夏刚草解释,名城的重点指的就是无锡古城内外及近郊一带,换句话说,无锡厚重的文化遗产家底主要集中在无锡古城区,而恰巧这三个区就处在这个地理范围内。原先,三个区在文物保护、研究方面的力度并不均衡,有的做得多,有的做得少,应有的主角没有唱好。梁溪区设立后,不再是各管各的,各自为政,古城的历史文脉得以贯通、活动,对于加强古城内外文化遗产的保护大有好处。
 
  三区合并后,人力、物力都将进行整合,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与研究的专业力量也将相对集中,有利于避免有问题互相推脱的“踢皮球”现象。“同时,也可能会避免一些古城研究、建设中出现的差错。”夏刚草补充,南长区曾提出要打造“运河古城”,“那你把崇安区放哪里?严格来讲,运河古城是以崇安区为主,南长区的范围不是古城,它在南城门外,因此,这一提法不确切”,夏刚草直言不讳地指出,有些人认为南长区有古运河上最精彩的一段,有古街没错,“但不是古城,古城一定要有历史遗迹,你的遗迹在哪里?无锡运河古城只有一个,就是无锡城。”
 
  古运河文保利用合则兴
 
  2014年,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无锡段自北向南从洛社五牧入境,至苏州望亭出境,无锡境内全长40.8公里。其中,无锡城区段作为中国大运河南方城区段运河的典型段落,北起黄埠墩,自江尖分流:西南支经西门桥、西水墩、跨塘桥,到南边的下甸桥;东北支经莲蓉桥,出羊腰湾,至跨塘桥与西南支合流,全长约14公里。运河城区段抱城而过,形成无锡“环城水道龟背城”的城市格局。“无锡城里这14公里的一段和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这一点,被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这一段主要贯穿原崇安、南长、北塘三个区,而这最精彩的一点也在于此。”夏刚草特别提到,运河无锡段不光是清名桥一点精彩,北塘大街一带若能适当恢复原貌,定会为无锡段添彩,而三区合并或将为恢复该地历史遗迹带来希望。
 
  在大运河流经的城市中,无锡段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穿越主城区,还是唯一环城而过的运河段,无锡也成了真正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历史上,吴王夫差开凿江南古运河,从苏州经无锡去向常州。那时的无锡,还是一个小村落。在运河的滋养下,无锡于汉代建起了城池。到了大明嘉靖33年,无锡段通航,清康熙、乾隆曾多次下江南,皆经无锡段。民国时期,随着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崛起,无锡更是取代上海成为中国南北漕运的集散地。作为漕运、民族工商业及吴文化的复合文化遗产廊道,时至今日,无锡段运河仍往来船只不断,更为城市平添旖旎景观。在夏刚草看来,三区合并前,碍于分段管理,无锡并未打响古运河旅游的口号,而无锡段运河的保护和利用亟待统一部署、整体规划,让运河无锡段真正灵动起来。
 
  古镇申遗更需齐心聚力
 
  作为本地文保专家,夏刚草现被市里派驻惠山古镇建设与申遗工作指挥部协助开展工作,深知古镇申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介绍,三区合并前,主要靠一个区或一个集团来维护古镇推进申遗,在研究力量、经济实力等方面都是欠缺的。从历史沿革角度来看,民国十八年(1929),无锡县设区时,惠山古镇曾作为行政建制镇隶属于第一区,直到1955年,才撤镇建为惠山街道。因此,如今三区合并为一区,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精力全力助推古镇申遗。
 
  惠山脚下除了百余座祠堂,还有惠山泥人、无锡精微绣、无锡留青竹刻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展示基地深藏于此,它们是点亮古镇的活遗产。夏刚草认为,三区合并,对无锡非遗的保护与研究也有好处。在他看来,泥人、锡绣、竹刻不是属于某个区的,而都是无锡的,因此,更不应存在发源地的争论。此外,考虑到无锡民族工商业文化和工业遗迹重头集中在市区,夏刚草预测,三区合并将有利于整合无锡工商文化、遗迹的研究与保护。就拿薛南溟来说,他的故居在崇安区,丝厂在南长区,三区合并后,工商文化和名人的研究都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江南晚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