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全景
羊头山四面造像塔
羊头山炎帝文化广场
羊头山神农庙
羊头山石窟
炎帝陵碑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第一大帝,位列三皇,是我国农业之祖神,医药之祖神。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
山西高平是一块古老神奇的黄土地,是始祖炎帝的创业地、献身地、安葬地。始祖炎帝在这里开创了我国原始的农耕文明,奠定了以农立国的基础。中华民族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华五千年文明是炎帝开创的原始农耕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从远古时代一路走来,走到了今天的辉煌,走到了今天的灿烂。
当我们登上羊头山时,那灿烂的阳光、斑驳的黄土地、萋萋芳草向我们诉说着始祖炎帝在这里试种五谷、始教民稼穑的艰辛岁月和经历。炎帝创业羊头、建国伊耆、中毒炎岭、殁葬庄里这段重大的史实确切可信。精卫填海、仓颉造字、神农种谷、教民稼穑、尝药献身等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故事,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
羊头山,亦名首阳山,海拔1297米。是座有着厚重的炎帝文化遗存的名山,高峻挺拔,风光秀美,位于高平市城东北17千米处的神农镇境内,是古代泽、潞两郡的分界线。
高平是炎帝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在全国其他地方是无法与之相比拟的。以高平羊头山为中心,与毗邻的黎侯岭、老顶山、发鸠山、郎公山、炎帝岭、古潞国等广大的古上党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内容丰富的炎帝文化遗存区域体系,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农耕文明。至今在羊头山,与炎帝有关的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等遗址遗迹尚存。
羊头山因山巅有石、状如羊头而得名,老百姓俗称羊头山的山神是神农。羊头山有东西中三个山峰相连,羊头之峰和羊头石在山的中段最高处。炎帝以姜水成,炎帝姓姜,从羊从女。羊头山以羊而得名,正好说明羊头山的来历非常古老,是对羊图腾崇拜的反映。炎帝兴起于姜水,而姜水亦在上党。羊头峰上的羊头石,羊头向南,羊尾朝北,所以在羊头山流传有“吃高平,屙长子”的故事。
据《上党记》记载,神农城在羊头山,城内有庙,这是有关神农城历史文献的最早记载,在以后的历代文献中,都有非常明确的论述,这是与炎帝有关的第一座王城遗址。在羊头山东面的山峰上,有一座四面造像塔,为北魏所造,古朴典雅,庄重壮观,如入云际,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塔高丈余,唯有塔的基座,形式别致,以伏羊为基座。雕饰粗犷,虽经千余年的风雨剥蚀,现仍清晰可辨。这种以羊头为基座的造像塔,在全国极为罕见,与炎帝神农氏的羊图腾崇拜有着直接的关系,古塔松影,蕴涵深远。
在秦高岭和羊头峰之间的山凹处,有祭天台一座,是炎帝祭天的地方。在上古时,祭天祭地祭祖宗是国之大事,重要的活动,是由德高望重的首领亲自主持。在神农城下有一方土地,有泉水,有耕地,传说是炎帝试种五谷的地方,名叫五谷畦。五谷畦旁有泉,名曰神农泉,左泉清,右泉白,两泉相距10余米。神农获嘉禾之地,即是指羊头山而言,五谷畦是我国原始农耕的第一块试验田。神农因上党生嘉禾八穂之祥而作《穂书》。80年代在湖北神农架发现的《黑暗传》,被称为创世纪的著作,演唱的神农在羊头山种五谷的故事,从古至今一直传唱着。炎帝试种五谷成功,五谷指的是黍稷菽麦麻。炎帝粒食为民,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功在千秋万代。羊头山是中华原始农耕文明的渊源之地,是炎帝的创业之地,中华文明的曙光就在这里升起。羊头山炎帝文化遗存深沉厚重,丰富多彩。
二
医食同源,炎帝神农氏种植五谷,发明了农业,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但是,疾病是人类生存的又一大危害。生老病死,是人类面对的实际的生存生活的大问题。炎帝神农氏为了人民的健康,不辞劳苦,不怕牺牲,不避艰险,勇尝百草,亲自体验,探求为民治病的良药良方。神话传说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时,天帝还特意赐给神农一条神鞭,名叫赭鞭,用来鞭打百草,辨其药性药味。有一种叫“獐狮狗”的神兽,是神农的助手,每遇到一种草药,獐狮狗首先品尝,再由神农鉴定。还有一种传说,是神农为玲珑玉体,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吃下去的草药,在肚子里来回翻动,从体外全看得一清二楚。高平神农镇,长畛村,流传着许多关于炎帝神农氏尝药制药的故事。传说长畛村是炎帝夫人的娘家,炎帝的岳母也是一位解毒制药的能手。“小米有个眼,小麦有道缝,豆子有个点”,传说就是炎帝的岳母为其解毒后留下的痕迹。炎帝每选定一种草药,或制造出一种药丸,首先让自己的孩子品尝试验。炎帝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松圪枝,就是因为吃了炎帝制的药丸,中毒后变为畸形人。神农尝药一日而遇七十毒,终因误食一种名叫“断肠草”的毒草,或者说是一种有毒的“百足虫”,不能解,肠子烂断而亡。在高平市北城办北沟村有一座山,名叫炎帝岭,传说就是炎帝神农氏在此岭误食一种名叫“马陆”的百足虫中毒献身。
炎帝岭,俗称高庙山,位于高平市北城办西北与野川镇交界处。炎帝岭一带有许多的中草药,炎帝经常采药于此。岭的北山坡有一种毒虫,长约15厘米,粗如人的手指,赤黑色,有金黄色条纹,医书上称这种百足虫(或千足虫)为“马陆”。传说炎帝在此岭上误食了这种有毒的百足虫不能解,肠子烂断而逝世。炎帝岭是始祖炎帝的采药处、献身地,后人为了纪念炎帝,在岭上建庙奉祀。庙院内建有炎帝大殿、角殿、禅房等。庙南为池,庙北为井,池曰“神农池”,井“神农井”。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五举办庙会,祭祀炎帝。神农镇的换马村、北营村等村名的来历,都与炎帝中毒逝世有关。传说炎帝在炎帝岭误食百足虫中毒后,路经此地,病势沉重,不能再骑马了,换为人抬着走,故名换马。在换马村官道的路旁,立有下马碑一通。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以表示对炎帝的尊崇。北营村,原名叫不应,意思是说炎帝病势沉重,走到北营时,已昏迷不醒,随行人员不住地呼唤他,炎帝不省人事,再叫也不能答应了,所以把此地称“叫不应”。
《搜神记》记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神农尝药和治病,得病正四百,药正三百六十五。后人把神农视为“药王”“药王菩萨”,与伏羲、黄帝合称为“三皇”。炎帝神农氏为民捐躯,造福于人类,这种勇于奉献、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崇高无比的品德情操,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
始祖炎帝逝世后,安葬于羊头山东南的庄里村,这里名为五谷山,亦称艺谷圃。庄里村,亦名装殓,就是因为始祖炎帝逝世后,在此装殓安葬,故名也,后来演变成庄里,位于高平市城北14千米处。这里山川秀美,从高处往下看,庄里村地形就像一条欲腾空翱翔的巨龙。村子建置于龙身之上,村南有座小山,名叫五谷山,这是巨龙的头,始祖炎帝就埋葬于这座似龙头的风水宝地五谷山上。庄里村是龙腾之地,故关村、长畛村是凤翔之区,其可谓是龙凤呈祥。
北宋《太平寰宇记》载:“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山东南相传为炎帝陵,石甃尚存。”《山西通志》卷五记载,元代时祭祀炎帝的活动,由羊头山迁徙于坟侧的五谷庙。《路史》载,黄帝封炎帝的后裔参卢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这里所说的“神农冢”,“先茔”,即是指庄里村的炎帝陵。“有司尊炎帝,故禁民樵采。”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亦尝遣祭。魏《竹书纪年》说,炎帝“初国伊,继国耆”,清代雷学淇所说的“皆炎帝支庶之封使守祧宗邑者也”,即是指此而言。有关始祖炎帝的陵寝以及祭祀活动,早在轩辕氏黄帝时就已经形成,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从黄帝始历朝历代,始祖炎帝都受到炎黄子孙的祭祀和瞻拜。
炎帝陵,俗称“皇坟”。《上古神话演义》一书中写道,五帝时的舜帝在第二次北游时,曾经路过高平,看见一个高大的坟丘,询问土人,才知道是炎帝神农氏的坟茔。陵旁有庙,谓之五谷庙。该庙创建年代不详,至迟在宋代时已有。坐北面南,进深二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周有城墙。在其中轴线上,分列为舞台、献台、山门、甬道、正殿,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门开三洞。在东厢房的后墙上,有“炎帝陵”石碑一通,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所立,距今已有404年的历史,这是我国有明确记载“炎帝陵”的碑记石刻,也是最早的一块石刻。在“炎帝陵”碑的下面,据说有一个通道直通墓穴,陵墓内有盏万年灯,常年不熄。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祭祀时,还要为万年灯添油,前来参加祭祀的县政府官员,也要为万年灯添油。
据明嘉靖年间《续修炎帝后妃像增制煖宫记》碑记载:“炎帝神农氏陵庙,历代相传,载在祀典,其形势嵯峨,林木深阻久矣,吾邑封内之胜迹。”庄里村炎帝陵五谷庙每年都要举办祭祀始祖炎帝的庙会,会期定在农历的四月初七、初八、初九,初八是正会。在正会这一天要举行上祭、摆供、迎太子、拜寿、恭读《炎帝文书》等各项祭典活动,并且还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庙会隆重热烈,有句民谣“走扬州,下汉口,不如五谷庙内当社首”,就是形容当时庙会的空前盛况。并且还说:“四月八,神农活。炎黄子孙都记着,祖先种地全靠他。”高平市庄里村炎帝陵是我们炎黄子孙始祖炎帝的陵寝之地,更是我们炎黄子孙寻根问祖谒陵扫墓的神圣之地。
对于始祖炎帝神农氏的祭祀、信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高平及上党地区是炎帝创建伊耆国发展农业生产、种五谷、教民稼穑的中心区域。高平及上党人民不忘始祖,崇功报德,所以祭祀始祖炎帝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修了庙,塑了像,始祖炎帝就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心中的神灵。高平在汉代时已建置有专门祭祀炎帝的神庙,其祭祀活动应是在羊头山上。俗话说“长平百里,帝庙百所”“崇功报德之祀,长平百里若一家”。高平及上党地区祭祀炎帝的庙是全国最多最丰富的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就目前所知和资料显示,上党地区的炎帝庙有60多座,仅高平就有40多座。高平地区的炎帝庙,不但数量多,保护级别高,时间久远,规模可观,而且还有高、上、中、下之分。高庙即是祭祀高祖、远祖之庙。上庙即是祭祀始祖的庙,即庄里村炎帝的陵寝之庙。而中、下庙则是遍布于全区民间祭祀之庙。如羊头山的高庙、中庙村炎帝中庙、市城东关的炎帝下庙、故关村炎帝行宫、团西村炎帝寝宫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祭祀炎帝的神庙。在高平有这么多的地名、村名都与炎帝神农氏有关,有这么多的庙宇祭祀炎帝神农氏,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自古以来祖祖辈辈就是这样流传着,以炎帝庙为主进行祭祀的活动,五彩缤纷又丰富多姿,并自成体系。这是高平这块热土,以祭祀始祖炎帝为主,独特厚重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历史告诉我们,炎帝文化、炎帝精神,使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英勇拼搏,团结奋进,走向光辉的未来。
在高平及上党地区的炎帝庙内,遗存有相当数量的有关记载炎帝事迹的碑记石刻,这在全国来说也是独特的炎帝文化遗存。根据目前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保存有上自北齐、下至民国年间碑记100多通。这些碑记石刻,不但是当地历史的原始记录,而且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建设发展有着极为密切和直接的关系,并且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更是有着极为密切和直接的关系,是研究地域文化的重要资料,是炎帝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内容。如建造于羊头山顶的四面造像塔,为北魏所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国所独有。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泽州高平县羊头山清化寺碑,详细地记叙了始祖炎帝和他的儿子柱,在羊头山尝百草,种五谷,始教民稼穑的光辉业绩,这在全国是最早记载始祖炎帝事迹的碑刻。从北魏至民国年间,高平及上党地区遗存的大量的碑记石刻,是极为珍贵的研究探索炎帝文化的资料,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始祖炎帝生于斯,长于斯,创业于斯,献身于斯,安葬于斯。高平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黄土地,成就了始祖炎帝,而使高平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高平地区丰富生动的炎帝文化遗存,说明了炎帝活动于高平的史实确切可信,同时也说明了高平是我国原始农业的渊源之地。这对于我国人类文明起源的探索研究,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炎帝文化是植根于高平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深沉厚重的炎帝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是我们重要的文化资源优势,是我们奋进未来的希望和动力。对于炎帝文化我们要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探索,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继承好,传承好,把我们的家园炎帝故里,建设得更加美好。(常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