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尧都从传说走向信史——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发布

2015/6/19 15:10:00 点击数: 【字体:

尧都从传说走向信史——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发布
朱书扁壶,其上为朱砂书写的“文”字。资料照片

 
    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行“山西·陶寺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全面介绍了山西临汾陶寺遗址37年来尤其是近10年的重大考古发现与部分研究成果。

    史前东亚第一大都城

    王巍介绍,近40年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初步揭示出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完备的都城,由王宫、外郭城、下层贵族居住区等构成。兴建与使用的时代为距今4300~4100年。

    陶寺城址的城垣可分早期和中期两个阶段的建筑。中期城址(约公元前2100~前2000年)在早期城址上扩建,总面积约为280万平方米,堪称当时东亚第一大都城。

    考古人员发掘出一个面积达上万平方米的夯土台基,展示出陶寺宫殿台基惊人的宽广宏大。而在陶寺晚期宫殿区废弃后的大量建筑垃圾堆积中,出土了大块装饰戳印纹白灰墙皮和一大块带蓝彩的白灰墙皮、红硬似砖的夯土台基表面残块,其中建筑材料陶板残片是全世界目前发现最早的板瓦。

    礼乐重器与等级分化

    从王族墓地出土的随葬的陶鼓、石磬、铜铃等礼乐器,表明史上最早的礼乐制度已形成,尤其是特磬、鼍鼓、玉圭对后来夏商周三代的礼器组合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出土的彩绘龙盘、陶鼓、玉钺、玉戚等则可能是代表王者地位的礼器。其中,彩绘龙盘的图案被学者公认为中原地区最早的龙形象。

    从发掘的1300余座墓葬看,陶寺墓地存在明显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等级已很明显,充分说明了社会的复杂化程度和文明化进程。

    带有防御设施的王宫内,有一定数量的夯土宫殿建筑群,大的有8000余平方米,小的有数千平方米,还有与宫殿建筑相关的陶制建筑装饰材料的发现,都说明中国史前最初的宫室制度的形成。

    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

    2003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型圆体夯土建筑,确定为观象祭祀台。整个建筑遗迹总面积约为1740平方米。陶寺观象台总计12道观测缝,从观测点可观测到冬至—夏至—冬至一个太阳回归年的20个时节。

    自2003年12月22日冬至到2005年12月22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进行了两年的实地模拟观测,初步了解了陶寺文化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一个回归年的历法规律。

    陶寺观象台的发现,不仅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史的探索起到了突破性的推动作用,而且证实了《尚书·尧典》中有关天文学的真实知识背景可以上溯到距今4000年前。

    陶寺就是尧都?

    临汾古称“平阳”,史书记载帝尧曾建都于此,但长期以来,“尧都平阳”之说缺乏科学、翔实的考古资料的实证。

    考古人员在陶寺晚期垃圾坑里发现了一只残破的扁形陶壶。扁壶上有两个红色字符。其中一个字符形态酷似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多数学者认定为“文”字。但在扁壶背面还有一个红色的字符,其为上下结构,上为圆角方框,似象征着城;中为一横线,似象征着地平线;下部形似一人做跪拜样。对这个字符,有专家认为是“尧”,也有专家认为是“易”。扁壶上朱书陶文虽然在释读方面尚有分歧,但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汉字。这强有力地拉近了“尧都平阳”文献记载与陶寺遗址考古发现之间的距离。

    王巍说,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目前,没有哪个遗址像陶寺这样与尧都的历史记载等如此契合。后世历史文献记载、当地民族志资料、地名甚至方言等,也都指向尧都在临汾一带。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尧的都城。

    采访中,王巍和其他专家都明确表示,对于陶寺遗址一系列考古发现的性质和功能的认识,在学术界还存在一些分歧,目前还没有到可以下定论的时候,还需要通过今后的工作,继续寻找可以一锤定音的确证。但不容否定的是,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尧都正走出传说时代,逐渐向信史转变。

    (本报北京6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李 韵)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