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4月30日电 (记者 曹旭峰)“牛郎织女故事起源地的准确地址,就在古郧国汉水流域,即今天的湖北京山县至武汉一带。”30日在武汉举行的“牛郎织女故事起源地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表示。
牛郎织女的故事最初见于《诗经》中的若干诗篇。1984年,武汉东西湖区发掘的码头潭文化遗址中采集到的石器、骨器和瓦器等文物,其中一种用灰陶或红陶制作的陶纺轮(略成圆饼形或凸圆形,中有孔,插入一支木棍、竹棒或骨柄,就成了捻线的纺锤),证明早在6500年前东西湖区就已经进入了传说中的织女时代。
《牛郎织女》作者、著名管理文学作家成君忆认为,《左传》有“郧人军于蒲骚”的记载。春秋后期,郧国被楚国并灭,被设置为楚国郧县,史书中最早的古琴演奏家钟仪曾在此担任郧公,钟姓因此成为汉水流域的大姓,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传世。
“牛郎织女故事最早可见于楚文化,但同时也有一些迹象指向了更早的祝融氏妘姓和古郧国,至今在武昌磨山楚天台有‘祝融观星’的雕像。”成君忆说。
武汉大学陈官涛教授认为,古郧国是祝融氏妘姓的封国,也是《诗经·国风·周南》中歌咏的“汉阳诸姬”之一,其地理文化地域大约包括湖北省京山市、安陆市、云梦县、孝感市、汉川市,以及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和汉口。还有神、上帝、天帝信仰的问题,这些都是汉代以前的中国本土文化,而不是西方的舶来品。
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刘锋认为,《荆楚岁时记》记载有:“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很清晰地交代了织女的身世。与东西湖区邻近的云梦睡虎地(古代同属郧国)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简书上,也有“戊申,己有(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的记载。”
“这些古籍明确记载了戊申年己酉月,某人牵着他的牛去迎娶织女,没有成功,三次都失败了,根据这些线索甚至可以找出故事发生的准确时间。”刘锋表示。
此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等单位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