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近日提交有关“将报刊亭升级为城市报刊文化亭”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扶持,拓宽报刊亭经营范围,将其打造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他认为,报刊亭不该消失,反而应该升级发展。
报刊亭发展应获政府大力扶持
对于报刊亭日渐消失的原因,白岩松认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挤压了报纸、杂志的生存空间,销售量下降,经营者收入降低。据他的调研数据,广州多家报刊亭日均收入不到100元,月收入3000元,同期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1550元。而即便如此低的收入,也是靠不被允许售卖的饮料等附属产品支撑,因此,经营者不再有经营热情。
此外,白岩松还说,出于安全、城市规划等多种想法考虑,在很多城市,政府对报刊亭采取关停迁挪。例如郑州市已让报刊亭退路进店。
白岩松表示,报刊亭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之窗,现在报刊亭不仅不应该消减,国家相关部门还应该大力扶持,拓宽其经营范围,将其打造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报刊亭不仅不该消失,反而应该升级发展,引领生活方式。”
报刊亭应该升级为报刊文化亭
因此,他在提案中建议,大量市场化的报纸和杂志仍需要报刊零售网点的销售,减少报刊亭是在人为加快传媒产品远离群众、远离生活的进程。同时,应该放宽经营范围,除去报刊,有限度的饮料、电话充值卡、文化演出门票、城市文化旅游纪念品等都可考虑进入经营范围。不仅可以丰富报刊亭经营者的业务、提高收入,还能繁荣城市的文化消费市场。
“报刊亭应该升级成为一个容纳各种文化服务的城市报刊文化亭。”白岩松说,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探讨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那是一个大概念,必须通过很多小切口来实现。比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让每一个文化亭都可以查阅演出信息,同时可以购票,文化亭也可以成为一个WiFi站点。
对话
报刊亭不应人为“立即终止”
“我每天逛报刊亭买各种杂志”
新京报:你常去报刊亭吗?一般买什么?
白岩松:正常情况下我每天都会逛报刊亭。我是杂志控,会买各种各样的杂志。
新京报:你有没有遇到想买报纸杂志但找不到报刊亭的情况?
白岩松:去年朝阳区移改了一批报刊亭,我原来常去一个位于赛特和华侨村之间的报刊亭,就被挪走了。
的确因为面临互联网的冲击,报纸和杂志销量在下降,但是下降和立即终止是两回事。我们为什么要这种人为的、断崖式地中断这种进程。而且,报刊亭还是城市中一个提供服务的场所,比如说很多人买地图,很多人问路。
新京报:不仅是北京,很多城市的报刊亭数量都在减少,像郑州还启动了报刊亭退路进店机制。
白岩松:郑州的报刊亭挪进超市便利店了,但是存在很大问题,我详细地去考察过,它可能是借鉴日本的经验。但是,日本已经养成了强大的阅读习惯,另外日本的便利店密度很高。
你会为了买一份报纸进便利店排队吗?肯定不会。
报刊亭升级需要更高决策
新京报:你的提案里建议扩大报刊亭经营范围,应该如何扩大?
白岩松:不仅是要扩大经营范围,首先是要有一个全新的概念,把传统的报刊亭升级改造成为一个容纳各种文化服务的报刊文化亭。现在的报刊亭不能只卖报纸杂志,从城市的发展角度来说,它未来具有巨大的升级潜能。未来要打造的是一个小的文化地标,比如说可以销售适当的饮料以及与文化有关的东西。我去纽约、伦敦、巴黎,随处都能看见报刊亭上贴着各类演出的海报,但在北京就看不见,说是城管不让。
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那么黄金的地段,有很多综合性的文化亭,生意非常好。售卖明信片,各种小纪念品,以及饮料、报纸、杂志等。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
新京报:你说的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应该如何协调解决?
白岩松:这次我的提案,最后交哪个部门我都在犯嘀咕。交给邮政?邮政比我还想提这个提案。所以,它必须有一种更高的决策,从大文化角度的决策。
背景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
报刊亭占道可移改进社区
对于报刊亭拆除、移改的一个争议在其所处的位置。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相关人士昨日表示,现在报刊亭主要设定在便道上,在比较窄的地方会影响通行,建议占道的报刊亭可以进社区、商场,会更好一些。
去年朝阳区对72处报刊亭进行移改,将报刊亭从人行道改移到小区出入口、商市场周边。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很多读者的习惯是等公交的时候在旁边的报摊上买一份报纸,“我们也看了一两处移改的位置,至于到底好不好,应该由报亭经营者来说。”
市市政市容委景观处处长韩建平此前表示,报刊亭的设置需要符合《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对于不符合《规范》的,要进行移改。2014年,朝阳区第一个启动该项工作,其他区县也要启动报刊亭整治,不符合设置标准的也要移改。
报刊亭主
超范围经营是无奈之举
白岩松的提案建议扩大经营范围,而“超范围经营”正是一些报刊亭被拆除的原因之一。
去年7月31日夜,朝阳区对72个报刊亭进行移改,引发社会关注。朝阳区环境办表示,在整治工作中发现有报刊亭存在非法经营等现象。报刊亭创建的初衷,是承载“舆论阵地”的功能。
根据北京市邮政部门2005年出台的《北京市文明示范报刊亭标准》规定,报刊亭不得出售烟酒、饮料、胶卷、电池、食品等。不过,目前几乎所有的报刊亭在卖报纸杂志的同时,都在销售饮料、食品、手机充值卡等其他商品。
五棵松附近的一位报刊亭主说,邮局每天送来的报纸基本都能卖完,但仅靠卖报挣不到钱。卖饮料、食品、手机充值卡也是大家都在卖所以跟着卖。当记者询问其执照是否能销售饮料等,他表示没有。
相关业务单位人士表示,报刊亭能否卖水也是“一念之间”,取决于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事实上,报刊亭卖水既不会影响卖报,也不会影响市容,在很多国家的街头,报刊亭都是可以卖水的。
北京报刊亭大事记
●1999年以前 北京市有1000多个散报摊。
●1999年 北京市政府将报刊亭建设纳入当年“为民办实事”之一,首次启动了报刊亭的大规模建设,当年城区建了800个报刊亭。
●2000年至2003年 建设报刊亭1529个。到2003年,全市共建设报刊亭2300多个。
●2008年 全市报刊亭数量达到高峰,总共约有2500个。
●2009年以后 全市报刊亭数量逐渐回落,现在有2000个左右。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嘉妮 饶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