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申遗,究竟为了什么?

2013/6/27 15:14:14 点击数: 【字体:


    在近日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哈尼梯田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入选者长出一口气,待评选者还在做最后的冲刺。

    对于憋足了劲的中国申遗者而言,假如把遗产大会召开的时间当做性命攸关的日子,似乎成败在此一举,总觉得一旦申遗失败,此前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就会付之东流,“回报”不再可期——那么,笔者要在此追问,或者提请自问:申遗,究竟为了什么?

    在“申”与“护”的关系上,我们看到过很多偏差。是为了抢救和保护人类文明成果,把着眼点放在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上,还是放在一地一时的功利上,抑或放在商业利润的追求上,选择不同,最终呈现的“项目”质量就会明显不同。“护”才是根本,“申”只是动力,假如两者翻转过来,遗产的可持续必然堪忧。

    经常想一想“申遗,究竟为了什么”,有利于正本清源,回到遗产保护的出发点。我们不妨设问:如果没有申遗这档子事,我们如何善待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保护人类文明的遗产,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珍视,也是对全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珍视。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多事,究其实质,是在为历史还债,有的甚至是在还久欠百姓的旧账。假如一地政府的“投入资金”,单单奔着“发展旅游”的目标,而将申遗当做“贴名牌”的一时之需,那么很有可能,申遗的成功非但无益于遗产保护,还会是遗产悲催命运的开始——当利益最大化成为高于一切的宗旨,想方设法吸引“到此一游”者成为唯一的驱动力,“保护”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我们承认,在遗产保护问题上,地方政府的强势领导至关重要,他们的眼界和动机,将决定遗产保护的质量和方向。但正因其重要,更要谨慎从事,以免将“保护”演变成“毁灭”。由于一些地方领导的意志,拆真文物建假古董的事情已屡次上演。然而,不管“假古董”收拾得如何美轮美奂,都是违背申遗主旨的。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际建筑协会通过的《雅典宪章》中就明确指出:“以艺术审美的借口,在历史地区内采用过去的建筑风格建造新建筑是灾难性的做法,无论以何种形式延续或引导传统风貌都是无法容忍的。”这个道理,早已是全世界的共识。然而,倘若一地政府对这种共识完全无知,或者置若罔闻,遗产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

    说上述话、举上述例,不是苛责于眼前的中国申遗项目,而是借此良机提醒中国的申遗者,申遗成功与否,都不应该影响我们对遗产的保护,因为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职。至于申遗成功,更要清醒对待,决不能据此作为与民争利的契机、停止保护的开始。 (原标题:申遗,究竟为了什么?)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3-06-27)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