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及中国艺术爱好者详细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版自今日起开设“非遗寻踪”栏目,每期一个主题,像剪纸、年画、刺绣、版画、石刻、碑刻等。您将从文中看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史、艺术特色、代表性传承人以及所在地、交通等,敬请留意。
——编者
千百年来,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流传着种种老百姓自己创作和欣赏的艺术,剪纸就是其中的一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美术。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寿花等。剪纸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作品传承至今的视觉形象和造型风格,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源于汉代
剪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在平面薄片上进行镂空成图的艺术,中国剪纸的起源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树叶等上面剪刻纹样。
剪纸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当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进了剪纸的发展与普及。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剪纸实物,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对马”、“对猴”团花剪纸。据考证,这些剪纸属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作品,约在公元460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诗人杜甫在《彭衙行》一诗中写道:“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可见在唐代,剪纸招魂风俗已经盛行。到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造纸业的成熟,极大地促进了民间剪纸的普及。例如,剪纸作品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及茶盏的装饰等。到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明清时,剪纸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当时在社会上流传的剪纸品种繁多,工艺精巧,应用广泛。节庆祝福、婚俗礼仪、祭祀丧葬、生活服饰、家具装饰等,处处可见剪纸的身影,可以说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艺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民间艺术家们学习、继承、发展了民间剪纸的优秀传统和艺术形式,创作了大量表现现实生活的新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丰富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和内容。
走出国门
近年来,中国剪纸艺术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尤其在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其国际知名度越来越高,各种展览、交流活动蓬勃开展。像2012年3月,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在美国纽约、拉斯维加斯和旧金山举办了“中国山西省中阳民俗剪纸艺术展”暨剪纸艺术现场交流活动;2013年2月,作为文化部“欢乐春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河北蔚县剪纸文化周在法国巴黎文化中心、德国柏林文化中心等举办。还有,由各地文化部门组织的中国剪纸艺术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走进奥地利、蒙古、毛里求斯、塞舌尔等国家,受到了国外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
剪纸之乡
由于中国各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不同,民间剪纸也形成了多样的地域特色。总体来说,以陕西、河北、山东等地为代表的北方剪纸风格单纯质朴、豪放粗犷;以浙江、福建、广东为代表的南方剪纸风格玲珑剔透、秀丽纤细。
在国务院公布的三批1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傣族剪纸、安塞剪纸、广灵染色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建平剪纸、漳浦剪纸、瑞昌剪纸、延川剪纸等名列其中,它们所在的地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乐清细纹刻纸
俗称“龙船花”,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早期剪纸以剪为主要手段。随着南宋“龙船灯”的出现,从以剪为主变为以刻代剪。
乐清细纹刻纸纤细优美,其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纤秀细致是其最突出的特点,最细的在1厘米之内有11条细线,需刻22刀。
乐清细纹刻纸内容丰富,有民间戏曲、花鸟鱼虫、花卉瓜果、山水人物、生活场景、家禽六畜、几何纹样等。在形式上灵活多变,有的剪纸竟有里、中、外3层,里层为主题图案,中间为细纹,外层是花鸟、草虫、动物之类的纹样。
交通指南
乐清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瓯江口北岸,交通便利,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104国道等横贯乐清市南北。
乐清细纹刻纸主要集中在乐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垟镇等地。
代表性传承人 林邦栋,乐清市人,14岁随父学艺,其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2006年,林邦栋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被文化部命名为乐清细纹刻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漳浦剪纸
漳浦是福建省有名的剪纸之乡,剪纸艺术源远流长,自唐代起代代相传至今。在《漳浦县志》上,有“张灯烛,剪采为花,备极工巧”的记载。最初漳浦剪纸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称为“铰花”,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和受北方剪纸文化的影响,漳浦剪纸开始应用于各种岁时节令、喜庆和祭拜活动。其构图丰满、对称平衡、线条连贯简练、连接自然、细腻雅致,在表现手法上,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阳剪和阴剪互为补充,密切配合,使整个画面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由于漳浦地处沿海地区,多以水族形象入画是漳浦剪纸的特色之一。
交通指南
漳浦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属漳州地区,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距漳州市区约56公里。
代表性传承人
陈秋日,漳浦人,14岁起就师承漳浦第一代著名剪纸人陈金,延续了陈金剪纸纤巧细腻的风格。陈金老师去世后,又承袭“八闽第一剪”黄素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陈秋日的剪纸作品构图端庄大气、刻画纤毫入微,神韵饱满浓厚,意味深远绵长,她继承传统又自成一家,是南方剪纸的典型代表。2009,被文化部命名为漳浦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安塞剪纸
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大凡喜庆的日子,安塞人都要铰剪纸、贴窗花。临近年关,家家户户的窗户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展览会。
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方方面面。其形式包括窗花、窑顶花、衣物佩饰花样、婚嫁剪纸、神龛剪纸等。内容多为花鸟、鱼虫、瓜果、蔬菜、家禽、走兽、人物等,集中表现了陕北的劳动生活和风情习俗。
交通指南
安塞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从延安市到安塞县约45分钟车程。
代表性传承人
李秀芳,安塞县沿河湾镇贾家洼村村民,现住安塞县城,是安塞县著名民间艺术家、民间艺术大师。她自幼爱好剪纸,1982年曾应法中友好协会邀请到法国访问、表演,用一把普通的小剪刀,征服了观众,也是安塞县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剪纸艺人。她的作品《老鼠娶亲》、《猫头鹰》、《鸭子吃白菜》、《凤凰戏牡丹》、《百龙图》等造型独特,惟妙惟肖,多幅作品收藏于法国沙龙艺术馆和国家美术馆。2007年,李秀芳被文化部命名为安塞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蔚县剪纸
俗称“蔚县窗花”,是唯一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有“三分刀工七分染”之说。其构图充实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璀璨,工艺浑厚而细腻,精巧而淳朴。
传统蔚县窗花所表现的题材主要有戏曲人物及脸谱、翎毛花卉、鱼兽草虫等。其中,戏曲人物最具特色,也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部分。蔚县彩色窗花有鲜明的地域个性,在各地剪纸中独树一帜,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剪纸艺术家。
目前,蔚县有16个乡镇96个行政村分布着剪纸艺人,其中剪纸专业村28个,剪纸专业户1100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剪纸艺术的产值已占到全县GDP的4%,年收入2亿多元。
交通指南
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临京津,南接保定,国道109线、112线,张石高速公路从蔚县交贯而过,交通便利。
代表性传承人
周兆明,蔚县南张庄村人。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剪纸,15岁就掌握了设计画样、刀工、染色等全套的刻纸基本功。从艺近50年来,创作剪纸作品6000余幅。他的剪纸作品独到之处在于染色与阴阳刻相结合,已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周兆明被文化部命名为蔚县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原标题:剪纸芳踪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