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节气——夏 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今年夏至日为6月22日。《恪遵宪度抄本》有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是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故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礼记》中也说:“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鼓翼而鸣;半夏、木槿这两种植物也逐渐繁盛开花,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现。
夏至以后,即将开始一年里最热的天气——入伏。夏至节气也是诗人们喜于咏吟的对象,留下了不少佳作。
唐代权德舆有《夏至日作》诗,写道:“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诗说大自然不停地运行,四季交错,虽然夏阳如火,但却意味着阳盛之中也有阴生。
宋朝张耒在《夏至》诗中也隐喻了这样一种哲理,就像酷暑炎夏终将过去,这是自然的规律。诗说:“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诗中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诗写夏至到了人们生活的变化。黑夜变长,官府少事,农夫最忙。诗人闭门避暑,欣赏竹荷风光,如有烦闷,可举杯消忧。
贾弇的《孟夏》诗中道:“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诗说一进入夏天,慈竹长得密集而有序,远望云气如楼阁,幻同似境,耳边还有青蛙奏乐,夏天真是迷人啊。
夏至正处在梅雨天中,农民们希望这时能够下足雨,以保障秋季的丰收。宋代诗人苏辙《五月十九日夏至喜雨》(农历)表达了这一愿望:“一旱经春夏已来,好雨连宵晓未收。气爽暂令多病喜,来迟未解老农忧。力耕仅是公家取,遗秉休违寡妇求。时向林间数新竹,箨龙腾上欲迎秋。”
夏至午后至傍晚常会形成雷阵雨,骤来疾去,变幻莫测。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巧妙地借喻这种气候特点,写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句,不光是写景,和下句连起来看,实是借其双关语来写男女之情。现代人常用后两句诗,形容一对恋人微妙的情感关系。不过原诗的“道是无晴却有晴”也改成了“道是无情却有情”了。( 作者:徐廷华《光明日报》)
夏至——盛夏至,一阴生
再过几天(6月22日)就是夏至了。
古人对夏至的看重,不亚于今人对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重视。这一天,古人要举行盛大的节日庆典,通过祭神等活动祈求年丰消灾。在古人看来,夏至已不仅仅是一个节气那么简单,而是天道循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确,夏至这一天是一年中太阳所能达到北半球的最高纬度,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的位置将逐渐向南移动,直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完成一轮循回。
夏至,标志着气候已进入盛夏,天气将逐渐转入炎热。夏至之于古人,既是一个指导农耕的节气,又是一个充满隐喻的盛大节日,古人对夏至的重视,体现了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淳朴思想。如果将自然时序的演化过程比喻为人的一生,而夏至日,犹如人生进入高潮、生命进入壮年、事业达到鼎盛,从此以后,一切都将不可避免地逐步下滑。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普遍规律。
【物候】
夏至是阴阳的转折点。因而,夏至之后,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喜阳的生物开始衰退。古人划分的夏至三候中,一候为鹿角解。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民俗】
吃补食: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称为“夏至节”。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众多习俗,并有“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谚。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做夏至: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俗称“做夏至”。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戴枣花:夏至时节,有些地方还有女子头上戴枣花的习俗,据说可治腿脚不适。每当夏至时节,枣花盛开,小星星似的米黄色枣花幽幽飘香。妇女们便一起去采集枣花,然后戴在头上。年长的妇女在戴枣花时,嘴里还会念念有词:“脚麻脚麻,头上戴朵枣花。”
【禁忌】
夏至最忌有雷雨。俗谚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过去农家还把夏至到小暑之间的15天分成头时、二时和末时三段,成为“三时”。头时3天,二时5天,末时7天。民俗忌中时雨和末时雷,认为会带来水灾。
我国很多地方夏至日慎起居、戒剃头。
【赏鉴】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唐)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日作
权德舆(唐)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养生】
忌夜食生冷: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夜间也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黏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忌空腹饮茶: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加上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忌夜卧贪凉: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因此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中国文化报 王学思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