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历史上,桓温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他雄才大略,立志收复中原,曾孤军灭蜀,三次北伐,并屡次上书,提议迁都洛阳。然而,由于功高震主,朝廷一直对他充满戒备,这注定了一代枭雄的无奈与孤独。
1 奇人桓温,孤军灭蜀
晋穆帝永和年间,一流名士多效仿竹林七贤,放浪形骸,服药清谈,以为风雅。务实的桓温只能算二流名士,大家都对他有些不以为然。
当然,桓温也瞧不起那些只会清谈的一流名士,他的人生目标是建功立业,收复中原。史料记载,桓温出自谯国(今安徽怀远)桓氏,生于公元312年。在他还不满周岁时,就得到了大名士温峤的夸赞。当时温峤对他的父亲桓彝说:“这个孩子长着奇骨,长大肯定是一个英雄。”桓彝听了很高兴,就给孩子取名为温。
事实证明,温峤确实有眼光。苏峻之乱时,桓彝被叛军所杀,一名叫江播的县令也参与了此事。15岁的桓温发誓报仇,三年后江播去世,他假装前去吊丧,将江家三个儿子全部杀死,从此声名鹊起。
少年桓温喜欢赌博,也是很出名的。一次他输得很惨,只好去请“赌神”袁耽当救兵。袁耽正服丧呢,二话不说脱了孝服,到赌场上帮桓温赢回了百万钱。这两个人的关系极好,袁耽曾遗憾地对桓温说:“可惜我只有两个妹妹,且都已嫁人,要是再有一个嫁给你就好了!”
没娶到袁耽妹妹的桓温,后来娶了晋明帝的女儿南康公主。名士领袖刘惔娶了晋明帝的另一个女儿,两个人成了连襟。因为对桓温太过熟悉,刘惔总觉得他有不臣之心。人们也许还记得,主张北伐的庾氏兄弟死后,刘惔曾力劝司马昱,不要让桓温当荆州刺史,但司马昱不听。
当上荆州刺史是桓温崛起的开始。他到荆州之后,一边以德政笼络民心,一边密切关注周边局势。当时东晋的心腹之患有两个:一是北方实力很强的石赵王国,一是蜀地实力较弱的成汉帝国。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成汉帝国的皇帝李势骄奢荒淫,导致国内乱象丛生,于是桓温决定先出兵伐蜀。
可是,这个想法遭到了朝廷的反对,只有时任江夏相的袁耽堂侄袁乔极力赞同。公元346年冬,桓温率荆州万余精兵西上,就以袁乔为先锋。朝中上下十分担忧,倒是刘惔认为桓温本是赌徒,没有把握的事不会去做,因此伐蜀一定会成功。但他灭蜀之后,实力大大增强,大家要提防他威胁朝廷。
果然,公元347年三月,经过一次次激烈搏杀,桓温最终进入成都,李势投降,成汉亡国。桓温回师荆州后,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名声大振。
2 北伐中原,收复洛阳
在北方五胡十六国中,成汉立国最早,已存在46年。36岁的桓温能率一支孤军将其灭掉,确实很不简单。他还将李势的妹妹纳为小妾,藏在自己的书房中。南康公主知道后怒不可遏,提刀就想去杀李氏。可一见李氏长发垂地,肤色如玉,言辞凄婉,她顿时就心软了,不仅没杀李氏,还原谅了桓温。
按桓温的计划,接下来就是收复中原,迁都洛阳,当时石赵帝国内乱连连,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然而,他多次上书,朝廷却一直不予理睬。难道主持朝政的司马昱不想北伐?倒也不是,他只是不想看到桓温再立下功勋。
开始忌惮桓温的司马昱,压下了桓温请求北伐的奏章。同时,他让从未带过兵的褚裒进行北伐,结果褚裒兵败,愧疚而死。公元350年,司马昱又让名士殷浩率兵北伐。桓温倒不担心殷浩能与自己抗衡,他常对人说:“小时候骑竹马,每次都是我扔下不骑的,殷浩又捡起来骑,他肯定不如我。”
但是,殷浩北伐两年没有进展,又劳民伤财,桓温终于忍无可忍。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司马昱只好将殷浩废掉。两年后,54岁的殷浩在极度郁闷中死去。
此时,司马昱已没有压制桓温的借口。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桓温进行了第一次北伐。他率四万精兵,一直打到长安(今西安)。关中那些上了年纪的人见到晋军,不由得老泪纵横,都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王师!”但最后由于缺粮,桓温不得已率军撤退。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他驻屯在故太极殿前,不久又徙居金墉城。45年前,刘曜曾火烧洛阳,毁坏西晋皇陵。这次桓温将被毁诸陵一一修复,并派人守护。他还建议朝廷将国都从建康(今南京)迁到洛阳,以扩充疆土,统治全国,不过朝中不少人表示反对。
被奉为文士之冠的孙绰,是反对迁都最坚决的一个。他的奏章写得有理有据,桓温看了也心服口服,但还是恨他跟自己唱反调,就让人转告孙绰:“您不是喜欢过隐居生活吗?何必操心别人的家国大事!”
迁都洛阳不成,桓温被迫退兵,洛阳又被前燕占领。
到了公元369年,桓温又率五万人进行第三次北伐。他本想攻取河朔之地,却在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败于前燕大将慕容垂,在朝中的威望也因此大减。
从此之后,桓温不再北伐,开始关心朝政。
3 擅自废立,权倾朝野
公元361年,19岁的晋穆帝司马聃去世。因他无子,太后褚蒜子便立晋成帝的长子司马丕为帝。可司马丕迷信方士,整天不吃饭,只吃金石药饵,没几年也去世了,史称晋哀帝。因司马丕无子,公元365年二月,褚太后又立他的弟弟司马奕为帝,自己继续临朝摄政。
司马奕做事还算稳妥,一直没什么大的过失。可桓温等不及了,在第三次北伐失利后,他需要通过别的渠道来重树威望。名士郗超给他支招儿,说这很简单,可以“废帝以立威”。
于是,公元371年十一月,桓温声称司马奕身体有毛病,不能生育,让褚太后下诏废掉司马奕,改立辅政的司马昱为帝。被废当天,司马奕身穿单衣步出西门,被押回自己的东海王府,不久又被降为海西公。从此,他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以沉迷酒色自保,总算躲过了杀身之祸。
53岁的司马昱被立为帝后,日子也不好过。桓温权倾朝野,大规模地剪除异己,然后出镇在外,坚决不肯奉诏入朝辅政。司马昱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被废掉,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挨到第二年七月,他终于忧愤而死,史称简文帝。
桓温本希望简文帝将皇位传给自己,没想到他传位给了儿子司马曜,就是孝武帝。孝武帝年纪尚小,桓温便迁怒于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认为是他们从中作梗。
公元373年二月,62岁的桓温拜谒皇陵,点名让谢安和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想借机杀掉他们。结果谢安用“洛生咏”(即洛阳书生的讽咏方式)吟诵嵇康的诗句,气度旷达,使桓温深为折服。他又上表求九锡之礼,谢安一直拖延,直到七月桓温病逝也未能如愿。
纵观桓温一生,他雄才大略,堪称一代枭雄,然而朝廷的戒备、同僚的疏远,又使他倍感无奈与孤独。这情形就像那年北伐,他见到了偶像刘琨(与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名将)家的老婢,那老婢说他长得像刘琨,只不过“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
你看,你以为自己英雄盖世,在别人眼里却全是不足,再没比这更扫兴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