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洛阳古沉船整体迁至回洛仓 为清代客货两用船

2014/8/4 11:27:52 点击数: 【字体:

洛阳古沉船整体迁至回洛仓 为清代客货两用船

  “洛阳一号”古沉船全景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洛阳古沉船整体迁至回洛仓 为清代客货两用船

  “洛阳一号”即将被吊起装上大货车

  核心提示:2013年9月23日,本报AII05版以《中州渠放水,洛河滩冲出古沉船》为题,报道了偃师首阳山镇洛义井村附近的洛河滩发现一艘木质古船,这是洛阳市洛河沿岸首次发现保存较好的沉船,经过现场考古,洛阳市文物部门计划将这艘古沉船整体搬迁保护,2日,古沉船在考古专家的帮助下,整体“搬迁”至回洛仓。由于这是首次在洛阳发现比较完整的古沉船,因此将其命名为“洛阳一号”。

  【现场】

  “沉睡”数百年的古沉船,将从这里起吊

  8月2日早上6点多,家住首阳山镇龙虎滩村的黄奶奶就早早起来收拾做饭了,吃罢饭,她用自行车载着两个2岁多的双胞胎孙子孙女出门了,她一路东行,很快来到义井村附近的洛河滩,附近的堤坝上,已经站满了上百个从附近赶来的村民,他们都在等待着古沉船的整体搬迁。

  看“热闹”的村民虽然多,但整个考古现场却井然有序,文物部门专门派出多名工作人员做现场疏导,此时的“洛阳一号”古沉船已被放进一个大箱子,整装待发了。古沉船的“专属座驾”,一辆载重70吨的半挂牵引车停在旁边;两台大吊车,如同“左右护法”,它们即将把这艘“搁浅”了数百年的古沉船,从这里吊起,放置在板车上。围绕着这艘古船,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搬迁】

  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稳稳”向前

  上午8:00,搬迁工作正式开始,由于打包好的“洛阳一号”重四五十吨,长20.5米,高2.3米,宽4.3米,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即便要移动半步,也绝非易事。所以,每个步骤,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格外用心。

  两辆吊车配合默契,“洛阳一号”缓缓离开地面,十几分钟后,稳稳落在了板车上。随后,工作人员开始做固定工作,保证“洛阳一号”在车辆上稳定,确保运输过程万无一失。

  上午10:20,所有的固定工作完成,装载着“洛阳一号”的汽车缓缓启动,顺着坡道开上河堤,开往回洛仓遗址,全程

  19.6km。

  上午11:48,“洛阳一号”顺利抵达回洛仓,为了让这个庞大的古船进入回洛仓,工作人员提前拆掉了一段围墙,并在回洛仓保护展示大厅前,用水泥为它“量身打造”了一个“架子”。

  中午12:30,大吊车将“洛阳一号”从车上吊起,放在专门的水泥架子上,中午13:06,“洛阳一号”稳稳着地。

  “古沉船着地了,我们提了快一年的心,终于也着地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感叹道。

  “因为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一路上非常顺利。”把古沉船运输过来的司机冯学军有着20多年开大车的经验,据他介绍,板车2天前就开到了河滩,做了专门的改装,安装了铁架子,为的是保证古沉船在车上稳稳当当。由于310国道两旁树木较多,车辆太大只能走路中间,因此,从河滩到回洛仓的一路上,都由专门的交警开道。“头一次开车这么慢,速度控制在每小时10公里左右,尽量不要有任何不必要的晃动。”

  【回顾】

  渠水冲出古沉船考古过程还发现了“二号”

  这艘古沉船是如何被发现的?为啥要整体搬迁至回洛仓?本报2013年9月23日AII05版以《中州渠放水,洛河滩冲出古沉船》为题,对古沉船的发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2013年9月的一天,首阳山镇义井村村民王根生在他家地里发现渠水冲出一条沟,沟旁沙滩中露出半条沉船。随后,偃师市文物旅游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先后赶到了现场,经勘查,由于沉船位于洛河边,深埋地底却水分充足,隔绝空气,微生物活动缓慢,所以船只保存较为完好。

  随后,考古人员在清理时,发现了一个带着4个铁钩的锚,锚的一头连着长长的铁链,在锚链的尽头是一条侧翻的船,船身露出约5米,剩余部分埋在沙滩的断面中。根据地层判断,考古人员认为,这两艘船应该属于同一时期。根据露出地面的5米的船体判断,两艘船的形制应该比较相似,暂将其命名为“二号”古船,目前,“二号”古船的考古发掘仍在进行中。

  经过清理,“洛阳一号”船身全部露出,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共有13个大小不一的船舱。回洛仓是大运河沿线重要的粮仓遗址,是以洛阳为端点的隋唐大运河的实物例证之一,“洛阳一号”古沉船发现地点在运河故道中,因此,洛阳市文物局在上报国家文物局后,决定将古沉船放到回洛仓,更好地展现洛阳漕运和大运河的历史。

  【专家】

  古沉船为清代客货两用船是典型的内河运输船舶

  在本报前两次的报道中,船只的年代并没有明确的说法,经过半年的研究,是否有新进展呢?这艘古船大概是什么年代?是干什么用的?

  “从船只建造的技术和船只构造上看,应该是清代的产物。”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国卫介绍说,首先,船只发掘后,发现其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铁钉,密密麻麻的,这说明当时铁钉已经不是“稀罕物”,从这个角度看,船只的年代不会特别靠前;其次,船身使用的板材很薄,薄板建大船,说明当时的建船技术比较成熟。

  从船体结构分析,何国卫认为此船应该是一艘客货兼运的洛河运输船,用于运送客人和粮食等物资。其中,中间5个船舱为货舱,后面几个船舱条件较好,应该是运送客人的,前面的船舱则是船员的“工作间”。

  随后,何国卫还向记者展示了一份船只复原图,对“洛阳一号”的侧面和正面进行了还原,共13个船舱,2个船帆,尾部有舵,头部有锚,是典型的黄河流域内河运输船舶。

  除了现场考古发掘和船体构造,考古人员还将船身进行了碳十四的初步测年,这艘沉船的年代应当在清代左右。(记者段伟朵 李斐斐摄影)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08-0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