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洛阳

“2013年河南五大考古发现之洛阳衡山北路北魏大墓”系列四 因雅德而死,颇受舆论同情

2014/4/24 16:20:31 点击数: 【字体:

“2013年河南五大考古发现之洛阳衡山北路北魏大墓”系列四 因雅德而死,颇受舆论同情
 
衡山北路大墓出土的青瓷鸡首龙柄壶,这种造型很不多见。            
 
 
    公元531年农历二月二十九,元恭来到邙山南侧,尔朱世隆已经给他预备好了禅让文告,说“天人之望,皆在广陵,愿行尧、舜之事”。元恭辞让了三次,才即皇帝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普泰。
 

《资治通鉴》记载,有大臣起草了赦文,其中提到孝庄帝“枉杀”尔朱荣。这当然是尔朱家族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冒天下之大不韪杀了前任皇帝,不就是想给尔朱荣报仇平反吗?元恭看到后却说,孝庄帝亲手剪灭强臣,“非为失德”,是老天爷还没有厌恶祸乱,才导致此事。随即亲自起草赦文,称有幸被众人推举为帝,愿与天下万民共同庆贺,大赦罪人,一依以往定式。

既没得罪尔朱氏,也维护了先皇的面子,元恭8年不说话,但一开口,口才让人惊讶。

史书上因此说,“中外欣然以为明主,望至太平”,乱世毕竟持续了多年,世人对他的寄望非常大。

元恭确非一般庸碌之辈,很快就表现出了不完全听话的一面,对那些试图操纵他的人,并非完全俯首帖耳,他也有血性,对权贵的霸道无理之举,他敢于直言不满。

尔朱荣死后,几个后继者,尔朱兆、尔朱世隆等人都是谁也不服谁。《资治通鉴》载,尔朱兆因为没能参与皇帝废立的谋划,非常生气,有意发兵攻打尔朱世隆,足见一斑。按说,以元恭的才智和声望,应该是有机会坐收渔利,加强皇权,重振元家帝业的。

可惜,历史没有给元恭施展的机会,尔朱家族没落时,又一个军事强人高欢迅速崛起。高欢灭尔朱氏之际,元恭曾向高欢主动示好,结果却因为高欢的手下魏兰根等人认为他“素有德业”,日后不好控制,最终被废,不久被杀。

“岂以狮子而罪人”,声望日隆

尔朱世隆备下的登基宣言里,说元恭符合“天人之望”,应该不完全是客套话。

北魏散文家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屡屡提及元恭,几乎都透着赞扬,“海内士庶,咸称圣君”。

元恭确实是个很有仁爱之心的人,杨炫之记录了一件事:波斯国向北魏朝廷进献狮子,这头狮子被送到了洛阳城,元恭即位后,下诏说:“禽兽囚之,则违其性,宜放还山林。”命人将狮子送还给波斯国。结果,使者因为波斯路途遥远,中途杀了狮子返回,被人弹劾违背圣意,元恭的话再次出人意料:“岂以狮子而罪人也!”于是赦免了使者。

元恭不只是个动物保护主义者,他既爱动物,又体恤人,在北魏这段乱世中,与滥用野蛮暴力的尔朱家族对比鲜明,人心向背立现。

除了仁爱,元恭还颇有胆识。《资治通鉴》提到了一件事:当初,孝庄帝杀了尔朱荣后,派了两个将领镇守太行岭,结果他们投降尔朱阵容,导致洛阳失守。尔朱世隆后来想提拔这两个人做千户侯,元恭直言不讳地说,这两人对您有功,对国家却无功,坚决不答应,尔朱世隆只得作罢。

元恭敢这么说话,甚至与他做皇帝之前一直小心避祸的做派有些矛盾。也许,与他的声望日增有关,尔朱家族不敢拿他怎么样。

《洛阳伽蓝记》记录的一件事颇有意味。尔朱世隆有次跟元恭吃饭,元恭不知道是不是喝多了,说:“太原王(尔朱荣)贪天之功以为己力,罪亦合死。”先前推责给老天爷,现在干脆直言不讳,说尔朱荣就该死。但让我意外的不是元恭的大胆,而是听者的反应,“世隆等愕然,自是以后,不敢复入朝”。

一个傀儡皇帝,说话越来越硬气。这个时候,尔朱家族确实开始衰微,“四方之人皆恶尔朱氏”,高欢随之崛起。

德行太好,反被担心不好控制

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曾在尔朱荣手下带兵,素有雄才大略,他的儿子高洋后来开创了北齐。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高欢,但一定知道“快刀斩乱麻”这个成语,说的就是高欢为检测儿子们的智商,让他们整理“乱丝”,唯独高洋以刀斩之,效率最高。

公元531年,高欢起兵声讨尔朱氏,在河北拥立元朗为帝。随后一两年内,尔朱家族的主要成员相继被俘斩,尔朱兆走投无路上吊自杀。史载,兵临城下,元恭主动派人慰劳高欢,但高欢不冷不热,反让元恭的使者去见自己拥立的元朗,使者大声抗议,之后被放走。

高欢其实也清楚,元朗不是皇族嫡系,难以服众,于是派属下魏兰根去观察元恭为人如何,准备重新拥立他。《魏书》中说,“兰根忌帝雅德,还致毁谤”,《北史》中说,“帝神采高明,兰根恐于后难测”。总之,魏兰根的回复是,元恭是“胡贼所推,今若仍立,于理不允”,高欢于是把元恭关进了崇训寺,另立孝武帝元脩。

崇训寺时为“龙门八寺”之一,今已无踪。洛阳市博物馆有一幅《北魏洛阳伽蓝图》,我从中找到了著名的皇家寺院永宁寺,也找到了元恭曾经藏身多年的龙华寺,但元恭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崇训寺却没有。查资料,《洛阳伽蓝记》备记洛阳佛寺,也没提崇训寺,这在今天的史学界,都是一件不好解释的事。

已逝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曹道衡先生在所著《关于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的几个问题》中认为,杨炫之生活在北魏末年,有人推测其为北齐人是有道理的。杨炫之同情元恭,因为元恭言行很有儒家风范,而高欢掌权后在加强鲜卑化,因此,他对高欢父子有诸种不满,但高欢的儿子是北齐开国君主,他在书里不敢直书高欢在崇训寺囚节闵帝,刻意回避了高欢父子的事迹。

元恭最终难逃一死,太昌元年(公元532年)农历四月被废;五月,和元朗同死在洛阳门下外省,时年35岁。元脩诏令百官赴会,“葬用王礼”,“加以九旒、銮辂、黄屋、左纛,班剑百二十人,二卫、羽林备仪卫”,规格确实是帝王的排场。

可叹的是,高欢挑挑拣拣,选择的元脩却最让他“难测”。元脩不愿做傀儡,两年后突然出逃,投奔了高欢一生最难对付的敌人宇文泰。高欢这时忆起当初有大臣说元恭“明哲仁恕,虽为尔朱扶戴,当今之圣主也”,“常以为恨”,非常后悔。

当时舆论对元恭被废也多有非议,《北史》里面有句话,“废帝(元恭)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

最后悬疑,谁是凶手和毁墓者?

那么,元恭具体是怎么死的呢?《资治通鉴》记载,“魏主鸩节闵帝于门下外省”,门下外省是都城里的官署,当时官署内是有监狱的。而毒杀,则可称北魏皇室的梦魇,北魏15位皇帝中,至少有3人是被毒杀。

我们今天读史时,多说元恭死于高欢之手,但司马光说下毒者是“魏主”,也就是元脩,元脩为什么也有动机杀元恭呢?

元恭在崇训寺被押的时候,曾作诗感叹世事无常:“朱门久可患,紫极非情玩。颠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换。时运正如此,惟有修真观。”显然,“颠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换”不仅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也是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所以身在皇位的元脩有意把周围的潜在竞争对手都除掉,声望最好的元恭,更是板上钉钉必须死。元脩在位期间,当过皇帝的元朗、元晔和没当过皇帝的汝南王悦都被杀。

当然,这种做法于高欢也是有利的,省得再有人造反,随随便便就能找出一个皇帝当幌子。所以,高欢八成是默许甚至支持的,毕竟他是实际掌权者。

鸩杀,会不会在尸骨上留有痕迹呢?我知道,考古学上经常应用一种体质人类学检测手段,如果获取了关键部位的骨头,是可以分析出死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外伤甚至饮食起居习惯等的。但很可惜,主持发掘的刘斌博士说,衡山北路大墓里虽然确实发现了几片碎骨,但最长的才钢笔大小,也无法确定归不归墓主人——完全达不到往吉林大学体质人类学检测实验室里送的条件。

大墓被毁,尸骨无存,这又回到了本系列文章一开始就有的疑问,谁会与声望甚佳且又命苦的元恭过不去呢?

这已经超出了发掘者研究的范围,着实不解却无从请教。翻查史料,我注意到了一个线索。公元534年,元脩跑后,高欢几次请他回洛阳都被拒,不得不拥立元善见为帝,又因洛阳离西魏和南梁太近而迁都邺城,是为东魏。史载,高欢将洛阳城内40万户居民迁到邺城,为了建设邺城,515年,他还征调10万民工大拆洛阳宫殿“运其材入邺”,汉魏洛阳城由此化为废墟。

高欢选定元脩时,淘汰了很多人,颇有“海选”的味道,费了这么大工夫,换来的却是背叛。不仅如此,西魏还以正统的姿态,追谥元恭为节闵皇帝。我查阅资料,所谓节,应说元恭能固所守或谨行节度、直道不挠,闵则为慈仁不寿。评价颇高。

高欢是不是在拆洛阳城时,带着一丝对元脩和西魏的愤恨,一并把元恭墓给抄了呢?权且作此想象。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04-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