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知识 >> 浏览洛阳

洛阳曲剧往事——追忆剧作家

2013/4/15 10:01:00 点击数: 【字体:


    洛阳私塾先生任甲辰,汝州的郭成章、韩宗皋、李升堂等,都编写过曲剧剧本。
   
    郭成章生于1901年,汝州市夏店乡毛寨村人,自小苦读诗书,诗词格律,音韵辙口,皆为通达。他五六岁就熟读四书五经,七八岁便能出口成章,10岁生日那天,方圆几十里内的文人骚客纷纷登门会诗,郭成章应对自如,语惊四座,村子里车水马龙,热闹了好几天。

  但他酷爱曲子戏,无意于仕途功名,不到20岁,就为戏班子写了好几出戏,《天河记》、《大闹苏家楼》、《丁郎认父》、《刘全进瓜》等都出自他的笔下。《天河记》是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写成,剧情曲折动人,每演至动情处,台上台下哭声一片,姑娘、媳妇们看罢戏回家,常常走一路哭一路。这出戏在洛阳演出时,女观众看罢戏,围着后台不走,非要看演员卸妆后的模样。文革期间,全国都唱京剧样板戏,毛寨村里的男女老少却把《天河记》当成“样板戏”偷偷地唱,足见此戏感人。

  郭成章是著名剧作家,他编写的唱词通俗,琅琅上口,可让演唱者遂心驾驭,顺顺当当。他从《聊斋》中挑选情节,改编为《鬼狐传》、《莲香》、《桂莲》,又从《今古传奇》和民间故事中汲取营养,改编成《风雪配》、《六月雪》。他还与杨万春合作,改编了《嫦娥奔月》、《春秋配》、《狐狸仙闹书馆》等剧目。   

  《风雪配》如今已是经典剧目,但最初洛阳舞台上没有,此剧目先在郭成章的家乡试演,然后在平顶山一带巡演,后来才由刘保才携至洛阳。《天仙配》是从宝丰传到洛阳,后来其他剧本也陆续传到洛阳。郭成章创作的《陈三两爬堂》,先由嵩县曲子班演出,在南阳、老河口、襄阳、樊城演红后,经改编由张新芳主演拍成了电影。

  但“文革”开始后,郭成章被打入“四类分子”之列,成为“专政对象”,从此,他只能在一孔破窑洞里了却残年。更让他抱憾的是,有的戏拍成电影后,剧本编剧竟不写他的名字,直到1980年他被“摘帽”后,人家才承认他是原著作者。如今,早已作古的郭成章,若知道《梨园春》中的打擂人都爱唱他的《风雪配》选段,一定会含笑九泉了。这位死在破窑洞里的曲剧巨擘,曾为曲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曲剧往事》理应给他一席之地!

  与郭成章同时编写曲剧的,还有汝州市纸坊街的韩宗皋,他先后创作了《巧中巧》、《错中错》、《打砂锅》等大型剧本。同时改编的剧本有《朱买臣休妻》和《十五贯》等传统剧本。

  洛阳的任甲辰,主要改编了《白蛇传》,该戏也是曲剧常演剧目,在此不得不提。还有洛阳曲剧史家李振山,一生竭尽心力,为古都留下了《洛阳曲剧史话》,在这册行文严谨的史话里,李老先生秉笔直书,为曲剧钩沉,为演员立传,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李振山出生于洛阳郊区李屯,是一位出色的戏剧理论工作者,1919年生,后来入省立洛阳初中学习,曾任学生联合会主席,1948年担任洛阳市戏曲改革委员会秘书,1949年担任洛阳市文联戏剧部长。除了整理洛阳曲剧史外,他还参与整理了《闯王进京》、《红娘子》、《三打祝家庄》、《九件衣》等20多个剧本,这些戏均已上演,反响很好。

  这位把众多曲剧演员写入历史的人,却没有往自己身上添墨添彩,资料中对他的记录只有短短的几行:“李振山1954 年参与改编了大型历史剧《屈原》,1979年调入洛阳市戏校任编剧,后调入洛阳市艺术研究室,发表有《豫西调今昔》和《河南曲剧发展史》等学术论文。”他对曲剧发展史贡献很大,但他名气不彰,为人处事低调简约,他不动声色和默默写作的姿态,亦如曲剧界众多不知名的幕后英雄,隐身于艺术长河中,默递着一脉清流,只能在人们偶而提到时泛起一片涟漪。【原标题:洛阳曲剧往事——追忆剧作家】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洛学苑网 2011年10月18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