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洛阳风情 >> 特色访谈 >> 浏览洛阳

青铜器制造村: 制作仿古青铜器小村庄远近闻名 做出大生意

2012/8/30 9:53:27 点击数: 【字体:

青铜器制造村: 制作仿古青铜器小村庄远近闻名 做出大生意
一农民在家里建了个仿古青铜器“展览室”

    在洛阳南部约70公里的一个山沟里,有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小村庄,那里三分之一的农家以生产仿古青铜器为业。这里就是业内人士俗称的“仿古青铜器村”—— 伊 川县葛寨乡烟涧村。40多年前,村中一位艺人经过潜心研究,根据一本出土青铜器图谱,终于用传统工艺复制成功了仿古青铜器。后来,村里大多数人都学会了制 作青铜器的技术。现在,这个村有200多户人家在从事青铜器的制作。他们生产的仿古青铜器精品已被全国众多博物馆收藏展出。
    制作仿古青铜器小村庄远近闻名
    据大河报报道,在今年的洛阳牡丹花会期间,许多外地来客对洛阳市场上的仿古青铜器工艺制件非常感兴趣,一位香港来客出资3万元,当场订购了1吨重、30多件的青铜器制品。
    13日,记者来到伊川县葛寨乡烟涧村,采访了这个远近闻名、颇具传奇色彩的“青铜器村”。
    在烟涧村,记者看到马路边的招牌和村民家外墙壁上,到处都书写着“出售青铜器”;穿行村中,磨光机的尖啸不绝于耳。
    在村民方国锋家,一大堆半成品的铜盆堆放在地上,方国锋正在打磨坯件。这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与妻子一道制作青铜 器制件,一年能挣个两三万元。在方国锋家的院子里、卧室里,到处都是青铜器的半成品。方国锋说,成品已经交货。据烟涧村村支书方智科说,烟涧村共有近 800户人家,其中制作青铜器的有200多家,青铜器制件成为这个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走出方国锋家,迎面碰到一辆拖拉机上装载着一套较大的“天子驾六”青铜器。经询问,这是村民方银聚赶制的约200公 斤重的一套较大型青铜器制件。方银聚说,这是别人订制的,他花了半个月时间制作完成,除去成本,他在这件青铜器上能挣1000多元。据介绍,这个村制作的 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有1吨多重,两个人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完成。
    仿古青铜器“创始人”讲述“青铜器村”来历  
    村支书方智科告诉记者,村里最先制作仿古青铜器的“老祖宗”,是今年71岁的方兴庆老人,村里人公认他是烟涧村青铜器制作的“创始人”。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方兴庆老人。
    方兴庆说,他是1954年的一名高中毕业生,这在当时的乡村是非常罕见的高学历,按现在的学历层次比例,“差不多应该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吧?”方兴庆开玩笑说,他高中毕业后在一家翻砂厂工作,这为以后他研制成功仿制青铜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1963年,方兴庆从新闻中看到一个考古新发现的信息,其中一面古铜镜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于是他对古物、特别是 铜镜着了迷。他开始进行研究,多次进行实体雕刻、模具制作、青铜器配方、浇铸、雕刻的试验。方兴庆说,经过无数次失败,他渐渐摸索出了规律,并成功地制作 出仿战国时代的“牛鼻象背铜镜”。方兴庆将此镜交给一名文物工作者看,文物工作者居然没认出这是“现代”的东西。方兴庆兴奋极了,他更加对青铜器制作痴 迷。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书,书名就叫《青铜器》,上面主要是我国出土的从战国时期到清代的青铜器图谱。方兴庆 如获至宝,日夜研读,此后,他疯狂收集有关青铜器的书籍,到现在他还有好多这样的书。方兴庆仿制的古物就不仅仅是铜镜了,对照书上的图片,制作出立体的模 具,什么铜马、铜盆、铜塔、铜兽、铜人……一切可以仿制的青铜器,方兴庆都仿制个遍。1965年,他又从一个民间艺人那里“偷艺”学来了“鎏金”工艺,这 样,仅一个铜镜甚至可以卖到上千元,方兴庆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富豪”。方兴庆制作的860公斤的仿古铜钟,至今还在济源的王屋山上挂着,他制作的众多青 铜佛像,成为许多景点的“景色”。
    上世纪80年代,方兴庆将技术成果向同村的人公开,帮助他们走向青铜器制作之路。
    近几年,由于家里发生一些变故,加上自己的年龄也大了,方兴庆退出了制作青铜器的行列。方兴庆说,现在乡亲们制作仿古青铜器的队伍扩大了,制作工具先进了,制作技术也进步了,很多人也因此摆脱了贫困,这是一件让人很欣慰的事情。
    产品在低层次徘徊“青铜器村”期待辉煌
    记者走进路俊伟的家,在烟涧村,路俊伟仿古青铜器制造的规模相对是较大的。路家有专门的成品展览室,几十平方米的室内,整齐码着品种众多的仿古青铜器,门楼下面,放着一座半成品的青铜塔塔顶,重约1吨。
    路俊伟说,由于近来燃煤、铜的价格一直在涨,仿制青铜器的利润一直在下降,但现在还能“顾得住”。村里有200多户人家在制作仿古青铜器,竞争也是避免不了的,有了竞争,其价格和质量都会对市场、对消费者有好处。
    据悉,烟涧村的仿古青铜器已经名声在外,这些农民的手工作品,早已销售到港澳台,东南亚地区更是抢手,美、英、日、 加、法、德等国家的商人非常喜爱烟涧的仿古青铜器。在内地,烟涧的仿古青铜器已经被至少20家博物馆收藏或展出,全国各大私营企业“镇家之宝”的大型仿古 青铜器,很多也出自烟涧村。在今年的牡丹花会旅游纪念品市场上,仿古青铜器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
    但由于销售渠道不通畅,这些仿古青铜器无法走得更远。并且,有些农民缺乏文史、美学等相关知识,制作的仿古青铜器非常粗糙,甚至比例失调,让人看着别扭;有的不知道一些细节的重要,随意增减文字、线条,失去了“古韵”等。
    现在的仿古青铜器随着原材料和辅料的涨价,其价格也在增长,利润空间的缩小,也影响着仿古青铜器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产品并不愁卖,烟涧村大多制作仿古青铜器的农民并不愿意走“合作”的道路,“卖不了好价钱,还卖不了低价?反正也不会赔本!”因此,烟涧村的农民往往固守乡村,等待着买主上门。
    采访中,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仿古青铜器的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还在低层次徘徊,离辉煌还有一定的距离。(原标题:伊川“青铜器制造村”做出大生意)

    来源:河南新闻网      2006.4.7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