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当代洛阳 >> 展示我家乡 >> 浏览洛阳

西寨老区村的新故事

2015/3/25 16:47:07 点击数: 【字体:

西寨老区村的新故事

西寨村农家书屋受群众欢迎

        (偃师网  王嘉琳 文/图) 70年前,西寨村留下了皮定均将军率领八路军豫西抗日纵队领导豫西抗战的真实故事,今天西寨村干群演绎出奔向新生活的西寨新传奇。

        “皮定均司令头戴草帽,上身穿灰土色上衣,下身着深蓝色裤子,脚蹬布鞋,风尘仆仆。”70年来,皮定均司令的印象刻在了西寨村于青卷、李万章、李万青、李聚召几位八旬老人的脑海。

        1944年夏秋交接,皮定均将军率领豫西抗日纵队,来到西寨村三面围沟只有一个寨门的后寨尾,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洛阳、偃师、伊川三县临时政府,领导豫西抗日斗争,与日寇展开殊死战斗。皮定均司令与西寨群众同吃,并曾在李登云先生窑院暂住,与西寨村杜玉泉、南寨曹西宝、马窑马怀珍等在一起办公,前后将近一年,和西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李太升、李天印、李占奎等一大批西寨村青年跟随“皮司令”投入八路军抗战队伍流血乃至牺牲。8月12日,西寨村民讲述了西寨村69年前的抗日故事。

        西寨全名肖村西寨,是大口镇西南3公里处万安山下一个村庄,是原名销金村的肖村五村寨之一,数百年来,民风淳朴,修文重教。多年来,这个1700余人的村庄,在先烈精神代代传承下,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都蒸蒸日上,村里流传着一段段创业路上的文明新故事。

        科学养殖奔富路
   
        2400亩地的西寨村,不少村民发展了家庭养殖业,村民李敬涛则是执着科学养猪的专业户代表。李敬涛养猪光是喂食的瓷碗都用坏了二十多个,铁锨磨平了十几张。“咱养猪的办法,都是拿教训换来的,这年头养猪得学知识懂科学。”李敬涛说。

        李敬涛讲起自己的经验:“我能做的就是把猪养好减少伤亡率,一头猪7个月才能养成,但凡损失一头,就得赔一疙瘩钱。”李敬涛说:“知道小猪需要什么,都是实践中得出的经验。猪崽才出生15天最操心。小猪崽一生就是一窝,这时我整晚都不能合眼,冬天天冷时要把它们一个个放进暖箱,每个1小时,猪崽吃食一只一只抱着喂,照顾幼猪崽就像照顾月子毛孩一样一点儿也不敢马虎。”

        “猪不吃饭,李敬涛也急得吃不下饭。他说:“所有猪饲料,我都先自己尝。”在场的村民笑了。他说:“你们不要笑,一斤饲料要6元,这可和点心一样贵,吃到嘴里最后一点渣都没有,这就是真正好的料。”

        李敬涛说:“年初养猪市场不景气,猪肉4.8元一斤,卖一头猪就要赔300块,那是赔得最狠的一段时期。以前买饲料都是先发料后付款,一年一结账,现在是不打钱就不发料,经销商也怯,有顾虑啊。”

        2001年开始喂猪,目前养猪规模已发展到400头左右,李敬涛总结心得:“现在我是败不馁胜不骄,养猪最赚钱的2003年一头猪能挣1000块钱,现在卖5头猪才挣到。利润虽薄,但比起年初,毕竟开始盈利了。相信在不久将来猪肉市场会越来越好。”李敬涛“败不馁胜不骄”的心态也感染着其他养殖户。

        梅花鹿苑话风雨
 
        相比西寨村其他乡亲养殖猪牛羊鸡,村民秦占霞养殖的则是挺稀罕的梅花鹿,这在整个洛阳也不多。作为偃师中鹿鹿厂负责人,37岁的她在养鹿路上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

        “现如今厂里已经饲养了40头梅花鹿了,梅花鹿一年只能生产一个小鹿,生长周期长,风险高,好在收益还行。”秦占霞说自己2001年从4头梅花鹿开始养殖,可是因为行情太差,2005年只剩下3只。随着饲养经验越来越丰富和行情好转,在2007年时又借钱买了20多只梅花鹿,谁知道又碰上了经济危机,鹿市行情从2007至2009年都是持续下滑状态,那一段时间是秦占霞最难熬的时候。她说:“不过好在钱都是借亲戚朋友的,都没有催着我们还账,我和我丈夫就跑到江西省的药材市场,在那里卖鹿茸等,勉强顾住本。”2009年行情总算不再往下跌了,秦占霞也开始慢慢还账,2011年梅花鹿市场行情渐涨,她的经营重点又回到偃师,不再频繁东奔西跑了。

        秦占霞坦言自己的养鹿事业受到诸多局限:缺乏营销手段,信息渠道也少,知名度也不高。她准备开一个鹿产品专卖店,想办法扩大西寨鹿场知名度,实现自产自销。

        民乐戏苑催新芽
 

        “我们准备排演《刘公案》。”西寨村民乐戏苑“苑长”李会民说。2000年西寨人李明治、李占土分别获得河洛大鼓省级和洛阳市代表性传承人,西寨村一下子出了两个文化名角,这一下子唤醒了西寨人的文化梦。这一年,西寨人祖上传下的戏曲锣鼓家伙久违地响了起来,被荒废多年的西寨戏班重新鸣锣组建,2003年定名为偃师市大口镇西寨村民乐戏苑。

       “西寨戏曲能复兴、西寨民乐戏苑能办成,这和西寨所有人支持都分不开”,李会民言之凿凿。李会民提出重新组建西寨戏曲班,得到村党支部支持,所有演职人员和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自发捐款赞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西寨村民乐戏苑排第一部戏《清风亭》时,为了达到好效果,李会民和主要演员专门到关林去购置戏服,购买了有限的服装道具,村里也十分支持,每天晚上排练时不收水电费,冬天还免费给演员生火取暖。戏班上马,也渐渐赢得了戏迷掌声。在李会民牵线下,西寨民乐戏苑先后到洛阳唐寺  、嵩县等地演出。演出《铡西宫》成功后,自费请人将整场演出录制成光盘存档的李会民觉得很值,他自豪地说:“过去没有条件,多少好戏演过就没了,现在得记录下来,这就是俺西寨村实实在在的文化。”

       这个戏班,从服装道具到音响设备,无一不是“将就”、“凑合”。戏班音箱是李会民自己用木头做的,一用十几年;至于戏服,演员都不领报酬,把挣下的钱用于戏装购置。尽管如此,目前还只有主演戏装“及格”,其他跑龙套的都只有衙役戏装。正是凭着西寨人高涨的戏曲热情,民乐戏苑在2012年以曲剧《卷席筒》获偃师市农民剧团汇演一等奖。

        西寨戏曲文化悠久,据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西寨戏曲材料记载:“自1928年西寨人李书枝、李书奇组建海神社排演曲剧至今,凡五代有名姓演员55人,雨里雪里,代代传承。……有父子同台,有兄妹携手,也有夫妻同心,数不胜数。为戏曲做贡献不辞辛苦,为戏曲做贡献默默无闻,为排戏子女助威呐喊,为排戏丈夫送灯打伞,为排戏父母助阵保镖,为排戏戏迷抱柴取暖。”

        建国初,西寨排演了《吊打宝童》、《斩荆堂》、《雷公子投亲》、《吵楼》等优秀剧目,当时为聘请河南曲剧创始人耿庚辰、段章芳、李银珠指导排戏,西寨村李万章赶牛车,在自家油房备十斤棉油、两袋小麦作酬谢。还有一年西寨排演戏剧《山鹰》缺剧本,可是剧本在隔着大山的登封,隆冬风雪封山,村民魏永和受命并在戏案前立下军令状,顶风冒雪,不畏严寒,步行爬山,半天时间,按时取回。西寨人对戏曲热爱程度可见一斑。

        李会民说:“音响共鸣不好,高低音也不明显,换戏服,哪怕旧戏服也中,只要演出不再‘穿帮’,条件再简陋,民乐戏苑也会坚持。”
 
       好事要做一辈子
 

        西寨村民口中说的好事要做一辈子的人叫李天震。西寨村村风好,不仅村里办企业、搞种植养殖的村民逢年过节向村里捐款帮助他人,而且村里不乏一些家庭困难但仍然古道热肠的人,最出名要属李天震。

        见到李天震时,他刚从地里干活回来,一只卷起的裤管还没来及放下,脸上晒得黑红,整个人精神很饱满,让人看不出他已是81岁高龄的老人。

    一位由衷敬佩他的村民说:“老李真是做了一辈子好事。”据介绍,前几天傍晚,李天震看见一个2岁多小孩子在村路中间玩耍,一辆汽车正向这边行驶,他看到后把自行车往路中间一扔,一边引起司机注意,一边急步上前把小孩拉到了路边。这些举手之劳的善举李天震做得太多了。李天震年轻时救出过掉进河里的人,他还曾为村里五保户担水多年,直到村里通上水管吃上免费自来水。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李天震从电视里看到灾区蒙受巨大的灾难,震惊之余老人迫切想为灾区尽自己一份力。“那些灾区的孩子可怜啊。”李天震回想着说。他拿出100元积蓄捐给灾区人民,而这点钱他要捡一个月废品才能攒够。李天震起大早骑自行车从西寨赶到镇上捐款,结果镇上还没有捐款点,这位七旬老人又往50里外的市区骑去,决定到民政局直接捐款。到了民政局将近中午,面对远道而来的李天震老人捐出的一大堆五毛、一块的零钱,民政局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听说老人还没吃饭,工作人员赶紧买来了烧饼。李天震说:“这证明咱做的事对。”

        李天震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党员该做的事。”李天震1956年当兵入伍,同年入党,有四子,一个远在他乡做工,次子早殇,老三无劳动能力,妻子偏瘫,这样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李天震和小儿子。家中土坯房年代久远,村里试图为他申请改造补助,但政策是先建后补,困难至极的他根本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来建房。

        “村里把我评为低保户,在很多方面照顾我,挺好。”面对生活的沉重压力,淳朴的李天震老人言语间表露着知足和乐观。

        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军说:“今年年初,我们把一条十几米深的大沟填平,建设了村文化广场,现在地面已经初次硬化完毕,眼下就是需要一些健身器材和广场绿化的费用,建成以后,西寨人就有个好的活动场所了。”有了这样不怕吃苦、心态积极的全体村民,西寨村才会不断有美好的故事发生。我们相信,这个老区村的明天将会更加蒸蒸日上。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偃师网(2014-09-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