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洛阳

书法家王铎与王羲之:后王胜先王

2013/11/18 8:48:18 点击数:231 【字体:

 
    近日,王羲之摹本《大报帖》的出现,使得书法界再次掀起了“王羲之热”。然而,在业界亦有“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一说,这倒不是说,王铎的书法比王羲之好,主要是因为目前几乎看不到任何王羲之书法的原貌,存世的只是摹本,而王铎的作品近年来通过海外回来,越来越被藏家所关注。

  十七世纪中国书法发展,王铎功不可没。他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翰林学士,同时也是一名书家。尽管曾有人将王铎和王安石作比较,有“为翰林学士则有余,为宰相则不足”之一说法,但事实上,要以这个基准去评论王铎,则会埋没了一名文人书家的倾世才华——他统领了一个时代的书风,甚至是对往后的风格进行颠覆式的变革。

  一般临摹王羲之作品的人,为摹大家之风,总是兢兢业业下笔。然而王铎总是饱蘸浓墨下笔,可见其自信。王铎多临“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作品,巧妙地利用“涨墨”之法,即当墨溢出笔划之外后,以润笔或者掺水的墨对点画有意进行渗晕,或使线条之间互相合并,或使笔触与渗晕交叉以丰富层次,令一色变化多端,增加书作的艺术效果。同时代根本无人能如王般掌握这种技法,其墨色的渗透,有功于其透彻的色调,才生得出灵动虚无之境界。这从近日在东京中央拍卖露面的一幅《临王羲之月半念足下帖》中可见一斑。

  王铎出生于1592年,其最为顶峰之时,在三四十岁时代,他在明代书坛上与董其昌齐名,在明末便有“南董北王”之称。但王铎降清之后,作品却展现出更为耐人寻味之处,有部份作品显示出极为工整的行笔之势,而另一部份则疏落零散,尽是凄凉之味。尽管降清后官位依旧显赫,但在“人品即书品”的年代,自然而然遭受排斥。甚至,在乾隆时期,查毁了王铎的书刊。从此,尽管历代书法家们都很喜爱王铎书法,但还是敬而远之。王铎的艺术与价值观出现了乖离,艺术的高超,历时三百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然而在今天书坛,情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王铎对“二王”书风的继承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增加乱头粗服,点画狼藉的狂怪用笔,而是大胆的注入了自己的狂放的豪气,使章法极尽歪斜,纵横之能放,造成字势的倾倒紧迫,气势奔放,势不可当。他把纵列种的横笔突出与大小粗细的提按纵放想结合,造成恣肆任性,摆动强烈的鲜明对比。墨色的浓淡、干湿与结构的疏密、聚散相互为呼应,含蓄多变,风神洒脱。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这无疑是对于王铎书法地位最好的评价,相信随着他的精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人们对于其研究也会更深入一个层次。方翔【原标题:书法家王铎与王羲之:后王胜先王】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2013年02月2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