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洛阳工艺 >> 收藏与交流 >> 浏览洛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绛州澄泥砚:千年传统工艺失传后的回归

2013/4/7 19:14:17 点击数: 【字体:


    新华网太原12月3日电(记者王学涛 王菲菲)“荷塘月色”、“舜吟南风”、“五福临门”、“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国北方历史文化名镇新绛县的一个大院里,一块块土块儿在农民师傅的手中抟成一方方精致的澄泥砚。

    新绛县古称“绛州”。据史料记载,澄泥砚最早出产于绛州,已有千年历史。它和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

    澄泥砚孕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明代达至炉火纯青,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由于用沉淀了几千年水渍泥制作而成,因此看似碧玉,抚如童肌,叩之有金石之声,用则腻而不滑,发墨而不损毫,贮水不涸,历冰不寒。

    “如果不是老师刻苦钻研,现在根本就看不到澄泥砚的影子了。”今年29岁的张迎利一边雕刻“鲤鱼跳龙门”砚台一边说,她做澄泥砚已经有12年了,越做越喜欢,不仅没有耽误干农活儿,每年还能增收1万多元。

    由于澄泥砚以江河湖泊中优质的澄泥做原料,需经过采选泥料、澄细、淘沙除杂、制坯、烘干、装饰、烧制、抛光等几十道极为复杂的工序,历时一年多时间才能成型。其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时失传长达300多年。

    “焙烧环节是最关键的,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变形和裂缝,成为废品,成品率仅为30%。”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蔺涛说。

    庆幸的是,从1986年起,时任新绛县博物馆馆长的蔺永茂和他的儿子蔺涛在长达10多年的探求中,终于使澄泥砚重获新生,鳝鱼黄、蟹壳青、豆瓣砂、朱砂红等精品技艺重放光彩。

    蔺涛告诉记者,当时自己仅18岁,被父亲说服后,毅然从县城回到了光村老家,和父亲联手开始了澄泥砚的回归之路。他们先收集了大量与砚台有关的史料,并对跟烧澄泥砚有关的物理、化学、书法、篆刻等多方面知识进行了涉猎。然后对泥料的选择、建窑、窑内温度、澄泥砚的结构、成色等一项项进行试验。

    如今,绛州澄泥砚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绛县也正式被认定为“中国澄泥砚之都”。

    “我们除了仿制古砚外,还开发出了500多个新品种。澄泥砚已经成为一个融历史、文化、科技和艺术多种学科的载体,成为书法、美术、收藏爱好者们的新宠。”蔺涛说。

    蔺涛告诉记者,他和父亲制作的澄泥砚一年不到3000方,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并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作为这项传统技艺的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蔺永茂和蔺涛为了把这项技艺发扬光大,他们一边探索产业化之路,一边积极地培养传承人。

    目前,占地41亩的中国绛州澄泥砚文化园已于2011年动工,预计总投资5390万元,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生产、游览、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原标题:绛州澄泥砚:千年传统工艺失传后的回归】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2年12月03日
0
下一条:古雅御铭澄泥砚上一条:砚之魂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