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字仲弓,东汉末年颍川人,即今郾城区新店镇台西村人。
陈实少时勤奋好学,坐立诵读,手不释卷,品德学识为乡人推崇。县令听说后,专门召他来见,一番谈话后,县令颇感此年轻人有见识,是位栋梁之材,就让他到太学里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后,县令想让他在身边做个小官,但陈实婉言拒绝。县令多次召见,他索性避隐到阳城山中潜心读书。当时,县里刚好发生了一起谋杀案,正在办此案的杨吏,百般寻觅没有头绪,听说陈实的事后他遂起了疑心:为何众人一心想谋求的差使,陈实不为所动,还自己跑到山中隐藏起来?其中定有原由,他杀人后畏罪潜逃躲避山中也未可知。于是,立即派人将陈实从山中五花大绑地抓来审问。又是拷打又是刑逼,招数用了不少,杨吏也没有得到任何口实,最后,由于证据不足,陈实被拘役一段时间后无罪释放了。几年后,陈实做了督邮,专门负责监督郡所属各县官吏的功过。他不但不对当年之事兴师问罪,反而不计前嫌,私下里委托县令请杨吏前来畅叙乡情。他对县令说:“当年之事,也不是杨吏原意,如今案情早已水落石出,想必杨吏也痛悔不已。过往之事,就让他顺水东流吧。”同僚们知道后都为陈实的心胸之宽广感叹不已。
陈实出任郡功曹时,皇帝近臣中常侍侯览,介绍一位亲信,要太守高伦任用为吏。高伦不敢怠慢,便任用他为文学掾。陈实认为此人无德无才,不能胜任,便对太守高伦说:“此人不可用,而侯常侍交办的事也不能不办。既然你很为难,那么就以我个人反对为名,把此人给辞退,然后把我给降到处署使用。不管别人对此有何看法,而我全为朝廷着想,问心无愧。”高伦虽知委屈陈实,但别无他法,便照他的意见办了。此事一出,同僚们议论纷纷,认为陈实因弹劾中常侍亲信而弄得自己被降职,此举非明智之举,而他从不解释,只一笑置之。不久,高伦升任尚书,即将到朝中任职,郡中众官员为他送行至轮氏县时,他才忍不住地对大家说出实情,并无限感慨地说:“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已者也。”众人知情后无不为陈实正直高尚的品德所叹服。
后来,司空黄琼选忠厚正直的人为官,就让陈实做闻喜(今山西省绛县西)长。不久,又改担任太丘(在今河南永城)长,故时人称陈实为陈太丘。陈实以德施治,关心、爱护百姓,为官清正廉明,黎民安居乐业,邻县百姓多向其辖境迁徙。后来沛国相违法赋敛,加重百姓负担,陈实身为地方属官抗之无力,从之不甘,无法阻止,最后便愤然弃官。
东汉后期,因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一些士大夫对此痛心疾首。他们对于宦官的专横尤其痛恨,并时加抨击。然而专权的宦官却藉(jiè)皇帝之力,诬告士人与太学生们“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对东汉朝廷的统治将极为不利,反将士大夫和太学生诬为“党人”而加以禁锢,“党锢之祸”由此形成。它使贤良忠义之士多受株连,惨遭迫害,陈实亦未能幸免。当时受株连者有的逃避他乡,有的请求赦免,陈实却大义凛然地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并主动投狱,为他人承担责任,一年后方遇赦出狱。陈实这种舍己为人、舍身求义的大无畏精神,在当时是很受天下士人的钦佩和敬重的。但陈实也因反对宦官专权,遭党锢之祸被禁锢,不许再做官,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
“党锢之祸”后,陈实遂悬车告老,退隐家乡,隐而不仕。陈实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佼不诌上,爱不渎下,品行端方,为人正直。其在乡闾,平心率物,修身养性,深得群众敬仰。村里凡遇有人打官司,双方总是愿意先请陈实公正判决,陈实也总能将其中的是非曲折分析得入情入理,并能善诱善导,使各方当事人都心悦诚服,所以当时流传着“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的谚语。由此可见陈实深明大义,其高尚的德行为远近所叹服。
陈实在乡里,也非常注意以良好的风尚道德感化人们,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中有《陈实传》,其中载有在郾城方圆流传较广的“梁上君子”一史实。说的是陈实晚年,当时发生灾荒,百姓生活困苦。有一天夜里陈实就寝时,突然发现房梁上伏着一个人,他心中一惊,却并没有惊动梁上之贼,假装没有看到,不动声色地穿戴整齐,唤来子孙,在正堂严肃地训导他们说:“人生来本性并不是不善的,由于习惯成性,于是到了这种地步,譬如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啊!”小偷听了非常吃惊,就从梁上跳到地下,跪地叩首请罪。陈实态度十分温和地对他说:“看你的相貌神态,不像是恶人,大概是因生活贫困,才被逼如此的。你一定要克制自己,正当做人才是呀!”当即又送了他两匹绢,放他回去,小偷非常感动,连连叩头请罪,从此改邪归正。这事传扬出去后,全县四乡,再没有人偷窃,地方清静,百姓得以安乐。“梁上君子”的典故由此而来。
后来,毛泽东读《陈实传》,非常赞同陈实对待因饥饿到他家偷东西人的分析:“不善之本,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并对陈实对这件事的恰当处理作了画龙点睛的点评:人在一定条件是可以改造的。
距今台王村中间的凌云台东南约五十米处,原有一座纪念陈实事迹的“无梁亭”,据传该亭建于清乾隆年间。“无梁亭”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房梁。的确,这座“无梁亭”不但没有房梁,就连一根木料也没有用,它的建筑全部是砖瓦结构。据当地群众说,“无梁亭”是为纪念陈实恩赐盗贼的功德被列为“郾城乡贤”,供人们祭祀所建。“无梁亭”虽然建筑不大,但是它构思新颖,独具匠心,可称得上是古代建筑中的精品。“无梁”寓意为:无梁上君子藏身之处,以至全县复无盗贼,更是进一步为颂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而建。
陈实的学问人品深为后人所推崇、敬慕。中平四年(187年)陈实老死家中,享年八十四岁,各地亲朋、百姓奔丧者有三万人。当时的府丞亲为主祭,东汉文学家、书法家中郎将蔡邕亲为其提书碑文,大将军何进赠谥“文范先生”。其墓葬位于今郾城西北二十公里处,台王村北有一块地名就叫作“陈实墓”。墓冢今天已荡然无存,但幸存残碑一段,碑文有“汉太丘长陈实墓”字样,现保存于郾城区许慎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