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菜一汤“相传为名太祖朱元璋首倡。公元1368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遇上天灾,各地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可一些达官贵人仍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天,适逢皇后的生日庆典,朱元璋趁众位大臣前来贺寿之际,有意摆出粗茶淡饭宴客,以此提醒文武百官。当十多桌席位的人坐齐以后,太祖便令宫女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萝卜,百味药也,民谚有“萝卜上市,药铺关门”之说。第二道菜是炒韭菜,韭菜生命力旺盛,四季长青,象征国家长治久安。再则是两大碗青菜,喻意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最后一道是极普通的葱花豆腐汤。宴后,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是“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即是榜样,谁若违犯,严惩不贷。”
清代也有“四菜一汤”,那是中晚清时,因世风尚奢,物价飞涨,有识之士便提出以“四菜一汤”宴客。据载,这“四菜一汤”大多是荤素参半。二荤,多为粉蒸鸡或烧鲫鱼,有时为炒肉片和炒鸡蛋;二素多为炒豇豆和粉丝豆芽;汤多为冬瓜汤,汤内放有少量火腿或鸡丝之类。这“四菜一汤”根本无法与宫内帝王一餐要吃上百样菜相比,就是比起什么“全席”、“山八珍、海八珍”之类,当然是节约多了。
1950年由周恩来亲自规定的“四菜一汤”。主要是家常便饭,荤菜1-2样。周恩来与会者吃同样的饭菜,气氛融洽。现在的“四菜一汤”就是沿袭50年代这种就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