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王震。
2005年,王震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
3年前,王震回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加论坛演讲。
2013年8月31日,央视汉语大赛观众席上的王震(前排左二)。
如今,不少独具个性和魅力的“80后”,活跃在互联网上,领军现代科技,将人们的生活引向新时代。王震,正是众多“80后”的一个典型代表、佼佼者。
——作者题记
CEO,用汉语说就是首席执行官。今年32岁的王震,经历一路打拼,稳坐微众传媒CEO的位置。
他为小米公司定制微博运营技术系统,创造了6分钟卖掉两亿元手机的奇迹,与央视等媒体合作,成为目前媒体推广、微营销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媒体称他是低调、内敛、严谨、儒雅、技术派出身的社会化搜索营销专家。一个“80后”,何来如此大的能量?这还得从他的追梦之旅谈起。
一
王震1981年9月出生于杞县。这个曾经诞生过“杞人忧天”神话的地方,地灵人杰。这里曾孕育过商代名相伊尹,东汉书法家、文学家蔡邕以及女诗人蔡文姬、洛阳令董宣……新中国河南省第一任省主席吴芝圃,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穆青等人也是杞县人。似乎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王震从小就很想经营企业。
在当地名校杞县高中就读时,他似乎更喜欢理科,渴望运用先进的技术,把企业做出名堂来。对于公务员、科学家之类的梦想,他并不像同学那么强烈地追求。做企业之梦,也许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在他的心里悄悄萌发了。
1997年,他的表哥是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从表哥口中,他第一次听到互联网这个词。出于对“清华”的崇拜,他开始大量阅读有关的书籍和报道,张朝阳、王志东等国内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给了他很大的震撼。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清华或北大,毕业后创业圆梦!
可是,河南作为全国高考生源第一大省,能够考上这两所大学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首次高考,他败下阵来……但他内心不服气,不认输,毅然选择了复读。
等到2000年高考成绩揭晓,他面对几乎触手可及的清华、北大,又一次擦肩而过。为保险起见,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瞄准了计算机专业。当时的985院校全国仅有9所,能够被录取也很不易。
在大学校园里,他一直很坚定地做自己的事,拒绝了一次又一次外界的诱惑。只用两年,他就学完了大学本科阶段该学的所有课程。那个时候,他才感觉到,复读浪费了自己很多的时间,他要拼命地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为磨炼自己的意志,他选择长跑这个锻炼项目,几乎每天3000米的晨跑,让他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甚至他认为现在能坚持每周7天每天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都得益于当年的长跑锻炼。
那时候,搜狐CEO张朝阳到学校搞讲座,后来,金山的CEO雷军等科技领导者到校演讲。因为与成功者近距离接触,再加上经常读微软、雅虎、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外互联网公司的创业传奇之类的课外书,他非常崇拜比尔·盖茨、乔布斯,从身边的精英们身上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内心的渴望,给了他无限的动力,使之在大学的后两年,就开始泡在学校信息检索研究中心搞科研。在实验室导师刘挺——李开复回国后组建微软团队最优秀成员的引领下,动手做信息处理研究。31岁的刘挺教授对他说:“你一定可以在某个领域里做到全国最好!”他深受鼓舞,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初露锋芒,在863项目的科技评测“自动文摘”中,他所在团队做的系统,包括他做的几个模块,获得了第一名。
回忆起那段生活,王震不无感慨。信息处理专业,哈工大在全国是最好的。在那里,他收获了走向成功的两大财富:一是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勇气和信心;二是懂得了怎样去组建和管理一个团队。
二
大学毕业那年,由于王震在校期间成绩非常优秀,动手能力又很强,哈工大的导师希望他在本校读研。同时,很多单位希望他去就业。王震征求家里意见,父母希望他继续深造。王震最终选择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他心里有自己的打算:可以进入一直向往的北大,还能边工作边读书。
当时,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就是激光照排的发明人王选。实验室中很多同事及同学都来自北大,他觉得自己又有了新的起点,站在了中国研究所产业化的最高端。
在日常的工作中,王震的知识、能力并不比别人差,王震以他的自信和实力,又开始追逐新的梦想。
2005年8月百度搜索了解纳斯达克得知,内部产生了51个千万富翁、240多个百万富翁,整个中关村都沸腾了。百度所从事的恰是王震在哈工大实验室时主攻的搜索领域。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想:“若一堆人跟着我做事情,今后他们都成为千万富翁、百万富翁……那个感觉真的很不错!”
曾经想读研、圆北大梦想的王震决定创业。为了表明破釜沉舟的决心,王震将辞职创业的时间定在年底。当时,他只需多待两周,就能拿到年底双薪,还可以休年假。当年12月,寄托着王震雄心壮志的公司成立,他开始走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事实上,创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找到创业方向,很不容易。他借助在哈工大实验室积累的建立和管理团队的经验,进行公司规划:找到核心人员,规划资金用途和来源,探索优秀的激励机制、管理体制……
后来,王震给公关公司做舆情监控等技术支持,先后服务过上百家公关公司。但是,创业过程艰辛,王震曾有两年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业务处于停滞状态;曾经遭遇7次资金断裂的经历,以至于有段时间公司核心员工只能拿到一半的薪水。
在专注中探索,在困难中坚持,在艰辛中追求……一直到微博的出现,他的事业出现转机。2010年下半年新浪微博上的第一个成功案例,背后的技术支持正是他的公司。他最终选定了自己的方向,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前面五六年的成果搁置一边,探寻“微营销”模式,开始了又一轮创业。
三
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王震看到了这个商机,经过市场分析,他瞄准了微博营销。
在他的微博上,可以见到这样的观点:未来的营销,不需要太多渠道,只要让你的产品进入消费者的手机,就是最好的营销。微博和微信,将是企业营销命脉。当粉丝量、评论数、转发量这传统微博营销思路的三大法宝不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时,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者说重新回到微博这种社交媒体的本源去思考,就会峰回路转。这就是精准网络营销,这就是微营销!
王震认为,零售业以顾客为上,而微博和微信在今日中国,无可否认已聚集了最大的人气。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会有零售企业放弃如此之大的市场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到最好。他专注打造社会化营销管理平台及服务领域,并开创性提出“金字塔目标客户搜寻法则”和“微众价值定律”等社会化精准营销核心理念。
目前,他还与央视一些频道合作,进行技术服务。每天央视一台《新闻联播》结束,主持人有句话:“更多新闻资讯,请登录央视微博和微信……”这正是王震和他的团队在提供技术支持和系统运营服务。在2013年8月下旬的第六届CCTV“汉语桥”留学生汉语大赛总决赛现场,镜头不时扫视李瑞英旁边的媒体评委王震。2013年8月31日坐在观众席上,王震依然饱受镜头关爱。其中缘由,正是因为王震在为央视提供技术支持。
四
王震常说,知识分享靠大家,修行效果在个人。他很忙,除了北京公司的事务,他还担任北航软件学院的特聘教授,要给在校研究生讲授网络营销必修课程,要经常到学校讲课。
王震还不时外出,谈合作,做演讲,组织慈善活动,上海、黑龙江、贵州、浙江、河南等地。他几乎一半的时间是在异乡。历经跋涉,迎来成功,一路追梦的王震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
早在2005年,他想到母校杞县高中还有很多贫困学子,就积极倡议并组织历年从杞县高中考入哈工大的毕业生捐款,在母校设立了“同源杞高”学子奖学金,用于奖励补助高三优秀学生。一二十个哈工大毕业的杞高校友,每人凑几百元,集腋成裘,每年就能让母校几十个人分享校友的关爱。至今,该奖学金已经连续发放8年,受助人数已有500人左右。第9年的奖学金,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兑现。
2013年年初,河南媒体不约而同报道《河南微众项目 入驻开封新区》。这也是王震个人的故乡情结所致。在选择投资地时,他能够舍弃江浙地区而选择信息产业相对不够发达的开封,也绝非偶然。
2013年1月17日,他和他的合伙人美国普利斯顿大学博士、首批“千人计划”创业带头人徐国洪一起前来开封,使社会化网络营销平台项目落户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中原创新创业园。这意味着开封及时填补了现代服务业中互联网领域的空白,将对开封网络信息技术及高端软件研发活动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并带动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
2013年8月17日,王震应市旅游局之邀再次回开封,在我市一家大酒店做了“微营销·新探索”主题讲座,讲述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世界,讲述“以客户为中心的精准营销和主动式服务营销”的微营销理念,讲述微博和微信精细化营销的发展。他针对开封旅游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旅游微营销建议,并一一解答了相关提问。他相信,开封会成为中国智慧旅游城市的典范。
目前他的团队今非昔比,已有几百人之多。以“80后”为主体的团队,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
他说:“故乡开封对我们一路绿灯,我们也会对开封的未来有所贡献。”未来,他会把河南微众建成一个社会化网络运营的基地,帮助开封进行旅游、土特产营销及城市品牌形象推广,并使之在开封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个人的梦想,一个城市的梦想,一个国家的梦想,正孕育着生机和活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祝福王震,也期待着未来!(原标题:王震:一名开封后生的追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