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创意和艺术之间,记忆却常常停留在老家河南;曾荣获香港、澳门区旗区徽设计最高奖项,也设计过很多给力中原的作品;来到北京的13年间,肖红以及他的作品曾经“红”动中国。而在肖红眼中,他的设计之所以能取得点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原文化的滋养。
□东方今报特派北京记者 奚春山
特约通讯员 于宙 杨永/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中原家乡情有独钟
“世界上最容易采访的设计大师”,两年前,某媒体记者采访了曾荣获香港、澳门区旗区徽设计最高奖的在京河南人肖红后,在博客里如此感慨!
“你先坐地铁,再坐公交……”7月11日,电话敲定采访时间、地点后,肖红把乘车路线在电话里说了一遍,担心记者记不住,又发短信告知!
7月12日,身着黑色圆领T恤、艳丽沙滩短裤的肖红出现在北京上地环岛附近的一家茶社,“本来应该请你到家里的,但夫人单位来了四位同事。”肖红对记者很是热情。
对中原老家的感情,也体现在肖红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在北京,他最爱抽的烟是“黄金叶”,喝的粥也是家乡的小米熬的。平常很少接受采访,但对家乡媒体的采访要求是大开“绿灯”,没时间也要挤!“过两天,要组织一批北京书画界的名流到南阳去,特意订了180次列车,因为是郑州铁路局的车!”
上世纪末,肖红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太陌生。甚至有媒体这样评价:肖红这个名字走红了全世界,连英国女王也回眸一盼。虽然自己已是知名的艺术设计家,但肖红对中原家乡一直情有独钟。肖红透露:等自己退休后,一定要回魂牵梦萦的开封老家。他的设计,之所以取得一点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原文化的滋养。
●黄河与香江的绵绵情话
1960年,肖红出生在古都开封南炉坊胡同,时至今日,他仍然忘不了孩提时同其他小伙伴一起在水门洞里摸鱼、龙亭湖里摸虾的情景。
在他看来,幼年时期那个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北方水城开封留下了自己太多的美好童趣,当然也有辛酸的回忆:给人帮车、捡碎玻璃、拾橘子皮,也有捉蝎子时的辛劳和炕干后卖到药店的喜悦……
创办于郑州的《爱尚》杂志曾这样描绘肖红对于家乡的眷恋:一个行走在创意和艺术之间的学者,记忆却常常停留在母校开封七中操场旁的一棵老槐树……家在开封,在一缠绵婉约的宋词里、在一朵朵孤傲的菊花中。我们离你不远,我们和你呼吸相连,我们和你休戚相关,我们与你荣辱与共……
十四五岁时,肖红学画画已到了痴迷的地步。1978年,高中没有毕业的肖红就考上了河南大学艺术系。从此,凡·高的《向日葵》、《鸢尾花》刻上了肖红的心灵,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和徐悲鸿《奔马图》的奇思妙笔,一次次触发他的创作灵感……
大二那年,肖红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放弃油画特长,转学工艺美术。大学毕业后,肖红留校任教。直到1987年5月, 一次历史性机遇向他走来,肖红从《人民日报》上获悉征集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消息后,彻夜未眠。
1990年3月4日,香港区旗、区徽图案征集评比揭晓,肖红的作品入选最高奖之列。肖红说:“在创作时,他仿佛听到了黄河与香江的绵绵情话。听到了香港离开祖国100多年后寻根的哭泣,听到了母亲对游子回归的呼唤。作为黄河的儿子,有责任、有勇气为香港的回归,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施作出贡献!”
1993年,肖红又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设计中获得区旗设计一等奖(唯一的一等奖)、区徽设计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成为海内外唯一在港澳区旗、区徽设计中皆获最高奖的设计者。
●“中”成了郑州地铁标志
1999年,费孝通、钱伟长等十几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提议和发起铸造永久悬挂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东广场的“中华世纪钟”,以此象征中华民族跨入新世纪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刚刚应聘至清华的肖红, 被邀请担纲设计并全程督造“中华世纪钟”。这座大钟重50吨,高6.8米,下口直径3.38米,堪称世界钟王。
从悬挂在香港、澳门的区旗区徽,到参与修改、论证的07式军服;从为“世界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特种邮票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设计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星”标志。肖红设计或参与设计的著名作品很多,但是他设计最多的还是与中原家乡有关的作品。在设计郑州轨道交通标志时,他以“中国”、“中原”的“中”字为主题形象,喻示郑州从古至今都是华夏的“天之中”、“地之中”。
肖红说,河南人最爱说的一个赞美、肯定的词儿也是:中。以装饰的手法将“中”字进行变形,使其在形态上颇似四通八达、往复运行的轨道。谈到给力中原的设计,肖红如数家珍:中原航空、中原国际博览中心、郑州轨道交通……一个个大型企业、公共设施的形象标志,均出自他的手笔。
在得知东方今报记者要采访河南老乡、“五笔字型之父”王永民时,肖红叮嘱一定给王老师捎个信,“他的‘汉字电脑输入大赛’,我来设计LOGO,不用找别人了!老乡就要帮老乡!”
■ 对话肖红
“得劲”作品源于中原文化基因
东方今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在您的许多作品中,也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魅力,为什么您能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得劲”作品?
肖红:中原被中央定位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我们搞艺术设计不是纯玩技巧的,而是要玩思想,讲究构思、创意,讲究文明的传承与创新等切入点,我有幸生在中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开封的古城墙,历经磨难,饱经沧桑。中原文化也是这样,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特别是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艺术设计,到最后拼的不是技巧,根本上说,是一种创意、一种文化积累。艺术,来源于这样的记忆,尤其是文化基因层面上的记忆。
东方今报:您是中国美协会员,油画作品也获过奖,为何当初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油画?
肖红:1981年,我的油画《金色年华》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1987年,我的水粉画《秋》入选《全国首届水粉、水彩画展》,被中国对外展览公司收藏。
放弃油画是个深思熟虑的决定,因为感觉自己的才气不足以成为油画大师,而工艺美术既带有艺术的审美,又和社会结合得非常紧密,家具、服装,甚至门窗都要用到工艺美术,前途应该更广些,实践证明,当初的选择对了。
东方今报:您对北京的地铁、公交如此熟悉,平常出行,都依赖公共交通吗?
肖红:公共交通是我来京后,很长一段时期依赖的出行方式。
我并不富裕,甚至没有自己培养的学生有钱。有朋友开玩笑说,名气和财富极不相称。我这个人没有商业头脑,别人请帮忙设计,自己花费了很多心血,但怎么要钱,要多少钱,总是让我很为难!
■ 点评
作品“得劲”!做人“真中”!在京河南人肖红,“红动中国”的艺术人生,继家喻户晓的宋词之后,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永恒记忆!
点评人:
高保群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驻京办主任
■ 人物档案
肖红,1960年9月出生于河南开封。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曾任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
肖红是海内外唯一在港澳区旗区徽设计中皆获最高奖的设计者,创意设计并全程督造了永久悬挂于北京中华世纪坛东侧的“中华世纪钟广场”、被称为“世界钟王”的“中华世纪钟”。(原标题:《河南人在北京》 肖红:“红”动中国的中原形象)